17原理期末复习题.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640258 上传时间:2020-06-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原理期末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7原理期末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7原理期末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7原理期末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7原理期末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原理期末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原理期末复习题.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新陈代谢 B科学性与革命性C合逻辑性 D与时俱进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D.马克思主义拥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3、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 )A.唯物史观和实践的观点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世界观和方法论 D.实践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

2、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5.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6.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从一切事物和现象中概括出来的客观实在 B.一切自然现象 C.客观存在的物体D.一切社会事物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说( )。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对立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D.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8.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3、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9.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0.意识的本质是( )。A.在客观对象的刺激下人脑发生的生理过程B.在客观对象作用下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C.在客观对象作用下对往事的回忆D.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1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12. 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

4、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13.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是( ) A.诡辩论观点 B.折中主义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14.人们思想中的上帝、鬼、神、佛等等是( )。A.人脑生来就有的 B.人脑对客观对象的歪曲反映C.人脑对上帝、鬼、神、佛的反映 D.人脑的幻觉15.“狼孩”没有意识,这说明意识是(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社会的产物 D.人脑的产物16.意识能动性是指( )。A.能动地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和作用B

5、.能动地创造一切新事物的能力和作用C.能动地改造客观规律的能力和作用D.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17.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是( )。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的体系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D.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18. 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有好处;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成长有害。这说明(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D.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运动1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

6、动或场所变更20.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 )。A.人们制定而且必须遵守的规则B.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C.经常出现的现象之间的联系D.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21.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22.新生事物就是( )。A.新出现的事物B.具有新形式的事物C.新奇的事物D.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

7、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4.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C.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2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2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相互联结的关系E.相互转化的关系27.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

8、的变化是否突破“度”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C.事物是否发生数量增减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28.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 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因素C.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29.事物的发展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从形式看,这是( )。A.一个周而复始的无限循环过程B.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C.一个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D.一个事物在矛盾的推动下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3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 B主体对客

9、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 D主体对客体的科学评价31实践是指( ) A.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B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C人们自发的本能活动D人们都具有的精神的活动32.“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3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反映论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C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34.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 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C.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

10、践的飞跃3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对立的观点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对立的世界观36、: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 )A、起主导作用 B、起决定作用C、起重要作用 D、不起作用37、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38真理是指(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B对人们有用的

11、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理论C.不依赖于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D社会上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39.“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 )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C. 真埋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 D真理本身具有阶级性40“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在真理观的错误( )A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 否认真理的绝对件 D否认真理的具体性E.否认真理的有用性41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4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

12、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生产关系直接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43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社会整体的富裕程度 B生产工具的改进C.劳动对象的利用水平 D劳动者的素质44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 地理环境 B先进思想C生产方式 D人口因素45. 十八大以来我党提出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先进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C上层建筑对自己的经济基础都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

13、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46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A科学技术 B劳动资料C劳动者 D经济管理E劳动对象47划分两种社会历史观的根本标准( )A是否承认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B是否承认人的思想能动作用C. 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 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E. 是否承认人类社会具有规律性 48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49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时间的矛盾50.

14、两种不同的商品所以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 ) A都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都是一定量的使用价值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5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大量货币 C. 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D. 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 E.生产资料成为商品52.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 )。.商品稀少价值就大.使用价值决价值.价值决定使用价值.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53.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