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电池标准(DB44).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638522 上传时间:2020-06-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人机电池标准(DB4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无人机电池标准(DB4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无人机电池标准(DB4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无人机电池标准(DB4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无人机电池标准(DB4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人机电池标准(DB4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人机电池标准(DB44).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人机用锂电池技术要求(讨论稿)发布发布时间: 2015-07-03 14:55:35来源: 电池中国网作者: 田雯玥字体:大中小摘要近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无人飞行器用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技术要求(工作组讨论稿),该讨论稿针对无人飞行器中所使用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的相关技术做出了明确要求,并对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的检验规则、使用说明、运输、贮藏等方面做了相应规定。近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无人飞行器用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技术要求(工作组讨论稿),该讨论稿针对无人飞行器中所使用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的相关技术做出了明确要求,并对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的检验规则、使用说明、运输、贮藏等

2、方面做了相应规定。无人飞行器也称“无人机”,是由遥控站管理(包括远程操纵或自主飞行)的航空器。无人机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曾长期应用于军事领域。近年来,无人机开始走向民用,并逐渐在航拍、测绘、农业、短途运输等行业发挥出重要作用,无人机用锂离子电池也已成为锂离子电池的又一大细分市场。随着无人机产业的崛起,这一市场规模也将逐渐扩大,而针对该细分市场制定相应技术规范,不但可以规范无人机用锂离子电池的规范化生产,也将促进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健康发展。据介绍,本次发布的无人机用锂电池技术要求讨论稿由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提出,并由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广州

3、丰江电池新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海盈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天贸电池有限公司、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深圳市巴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迪比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和企业共同起草。以下为讨论稿全文: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人飞行器用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使用说明、包装、运输、贮存。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无人飞行器无人飞行器(UA:Unmanned Aircra

4、ft),是一架由遥控站管理(包括远程操纵或自主飞行)的航空器,也称遥控驾驶航空器(RPA: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3.2锂离子电池含有锂离子的能够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容器和端子等,并被设计成可充电。3.3锂离子电池组由任意数量的锂离子电池组合而成且准备使用的组合体。该组合体包括适当的封装材料、连接器,也可能含有电子控制装置。3.4额定容量由制造商标明的有效放电容量,用C表示,单位为安培小时(Ah)或毫安小时(mAh)。3.5最大充电限值电压由制造商规定的在锂离子电池在操作范围内的最高充电电压。3.6最大充电电流由制造商规定的

5、在锂离子电池操作范围内的最大充电电流。3.7泄气锂离子电池组中电池的内部压力增加时,气体通过预先设计好的防爆装置释放出来。3.8泄漏电解质、气体或其他物质从锂离子电池或电池组中漏出。3.9破裂由于内部或外部因素引起的电池组外壳或电池壳体的机械损伤,导致内部物质暴露或溢出,但没有喷出;或者导致电池组器件暴露的保护壳体的机械损伤。3.10起火从电池组或电池中发出可见火焰。3.11爆炸电池或电池组外壳猛烈破裂导致主要成分抛射出来。3.12充电电流In(A)对电池或电池组充电,n小时使电池满电。充电电流用In表示。如:1小时满电,为I1(A)。4测试环境及设备4.1测量装置准确度的要求电压测量装置:不

6、低于0.5级;电流测量装置:不低于0.5级;温度测量装置:0.5;时间测量装置:0.1%;尺寸测量装置:0.1%;质量测量装置:0.1%。4.2测试过程中,对充放电装置、温控箱等控制仪器的控制精度要求电压:1%;电流:1%;温度:2。5试验要求5.1电性能测试5.1.1I1(A)电池容量测试电池组按6.1.1规定进行试验,电池容量应符合制造商的规定。5.1.2-30CI1(A)容量测试电池组按6.1.2规定进行试验,电池容量应符合制造商的规定。5.1.350CI1(A)容量测试电池组按6.1.3规定进行试验,电池容量应符合制造商的规定。5.1.423C时的快速放电容量测试电池组按6.1.4规定

7、进行试验,电池容量应符合制造商的规定。5.1.5-30C时的快速放电容量测试电池组按6.1.5规定进行试验,电池容量应符合制造商的规定。5.1.650C时的快速放电容量测试电池组按6.1.5规定进行试验,电池容量应符合制造商的规定。5.1.7绝缘和布线电池组按6.1.7规定进行试验,内部布线和他们的绝缘应足以抵抗预期的最大电压,电流及温度要求。布线的排列应确保在连接器间有足够的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内部的连接物理强度应足以应对合理的可见滥用。5.1.8循环寿命测试电池组按6.1.8规定进行试验,记录循环充放电次数。5.2环境适应性5.2.1海拔高度及低气压试验电池组按6.2.1规定进行试验,记录

8、测试中电池放电容量。5.2.2温度冲击测试电池组按6.2.2规定进行试验,测试结束后,以1I1(A)倍率进行放电,确认电池容量。测试中,电池不应该有鼓包、漏液、破裂、起火、爆炸等现象出现。5.2.3防水试验电池组按6.2.3规定进行试验,完成测试后,以1I1倍率进行放电,确认电池容量。测试中,电池不应该有鼓包、漏液、破裂、起火、爆炸等现象出现。5.2.4盐雾试验电池组按6.2.4规定进行试验,结束后常温恢复2h后检查镀层表面。要求:无生锈、剥落现象。5.2.5冲击测试(工作状态)电池组按6.2.5规定进行试验,测试结束后,电池应没有任何物理损坏,如漏液,破裂等。5.2.6振动测试电池组按6.2

9、.6规定进行试验,测试结束后, 电池无漏液、破裂、爆炸、起火等现象出现。5.2.7挤压电池组按6.2.7规定进行试验,电池应不起火不爆炸。5.3电安全性能测试5.3.1过充保护测试电池组按6.3.1规定进行试验,测试中,需记录电池组的截止电压,充电电流及电池温度。测试中,电池组不得出现爆炸、起火、冒烟、漏液、破裂等现象。测试中,最大充电电流及截止充电电流需记录。如电池组在充电状态中,出现开路现象,开路现象出现的时间、开路前的充电电流大小及开路后的电池组物理变化均需记录。5.3.2深度放电电池组按6.3.2,所得到的容量需等于或大于容量1的90%5.3.3保护电路失效后的过充试验电池组按6.3.

10、3,电池组不得出现爆炸、起火、冒烟、泄露等现象。5.3.4电池组外部短路测试电池组按6.3.4,电池不应起火、爆炸。测试时需记录电池组表面温升情况。5.3.5电池外短路测试电池组按6.3.5,电池不应起火、爆炸。测试时需记录电池表面温升情况。5.3.6抗电强度电池组按6.3.6,电池不应出现电弧及绝缘击穿现象。漏电流不得大于5mA。6试验方法6.1电性能测试6.1.1I1(A)电池容量测试锂离子电池组完全充满电后,在温度为23C2C的环境中静置20-24hrs, 然后以1I1(A)电流恒流放电到制造商规定的截至电压,记录放电时间及放电容量。确认其是否满足制造商宣称值。6.1.2-30CI1(A

11、)容量测试锂离子电池组完全充满电后,在温度为-30C2C的环境中静置20-24hrs, 然后以1I1(A)电流恒流放电到制造商规定的截至电压,记录放电时间及放电容量。确认其是否满足制造商宣称值。6.1.350CI1(A)容量测试锂离子电池组完全充满电后,在温度为50C2C的环境中静置20-24hrs, 然后以1I1(A)电流恒流放电到制造商规定的截至电压,记录放电时间及放电容量。确认其是否满足制造商宣称值。6.1.423C时的快速放电容量测试依据制造商宣称的充电方式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将电池放在23C2C的环境下20hrs-24hrs, 然后以10I1(A)的倍率(或制造商宣称的最大放电倍率,取

12、高值)进行放电,直至电池组电压将至制造商宣称电压。6.1.5-30C时的快速放电容量测试依据制造商宣称的充电方式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将电池放在-30C2C的环境下20hrs-24hrs, 然后以10I1(A)的倍率(或制造商宣称的最大放电倍率,取高值)进行放电,直至电池组电压将至制造商宣称电压。6.1.650C时的快速放电容量测试依据制造商宣称的充电方式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将电池放在50C2C的环境下20hrs-24hrs, 然后以10I1(A)的倍率(或制造商宣称的最大放电倍率,取高值)进行放电,直至电池组电压将至制造商宣称电压。6.1.7绝缘和布线正极端子与电池(组)外露金属表面间的绝缘电阻在

13、直流250V电压下,绝缘电阻值不小于10M佟?内部布线和他们的绝缘应足以抵抗预期的最大电压,电流及温度要求。布线的排列应确保在连接器间有足够的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内部的连接物理强度应足以应对合理的可见滥用。6.1.8循环寿命测试以制造商推荐倍率进行充电至电池组截止电压,以10C(或制造商宣称的最大放电倍率)放电至截止电压。循环上述步骤,至电池容量为初始容量的80%时,停止试验。记录循环充放电次数。6.2环境适应性6.2.1海拔高度及低气压试验测试前电池组需依据制造商推荐充电倍率使电池满电,测试中遵循以下测试流程a)在15分钟内使气压降至海拔11000m高度气压;b)依据1I1(A)倍率进行放电

14、直至电池组截止电压,并监控电池组温度。c)在15分钟内使气压恢复正常状态记录测试中电池放电容量。6.2.2温度冲击测试依据制造商推荐充电倍率使电池满电,然后依据下列测试步骤进行试验a) 将电池放在85C2C环境内4hrsb) 在5mins内,将环境温度降低至-55C2C.c) 电池保持在该环境内4hrsd) 在5mins内,将环境温度升至85C2Ce) 将电池保持在该环境内4hrs测试结束后,以1I1(A)倍率进行放电,确认电池容量。测试中,电池不应该有鼓包、漏液、破裂、起火、爆炸等现象出现。6.2.3防水试验依据制造商推荐充电倍率使电池满电,完成GB4208-2008 IPX6的相关试验,完成测试后,以1It倍率进行放电,确认电池容量。测试中,电池不应该有鼓包、漏液、破裂、起火、爆炸等现象出现。6.2.4盐雾试验对于电池组,以25,5%Nacl溶液,PH值6.5-7.2,连续喷雾24小时。结束后常温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