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631988 上传时间:2020-06-17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8.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 1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植被遭破坏 地面裸露 1 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一 荒漠化 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 土地生产力丧失 荒漠景观 风沙侵蚀水土流失 土地退化 2 荒漠化的概念 一 荒漠化 土地沙漠化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石质荒漠化 云贵高原地区 次生盐渍化 华北黄淮海地区 冻融荒漠化 青藏高寒区 红色荒漠化 东南丘陵区 世界和中国的荒漠化概况 3 现状 世界 中国 西北地区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天灾还是人祸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形成原因 从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植被 土壤和水文等要素入手分析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形成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主要原因是什

2、么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荒漠化的影响是什么 二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合作探究 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大致位于75 E 120 E 37 N 50 N 海陆位置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水汽难进入 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范围 大致边界 省级行政区 气候分区 大兴安岭 阿尔金山 昆仑山 古长城 3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年降水量特点 印度洋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 干旱程度增强 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随着减少 800mm 400 800mm 200 400mm 200mm 阿尔金山 2 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大兴安岭 昆仑山

3、 古长城 东部 坦荡高原 西部 山脉盆地相间分布 天山山脉 阿尔泰山脉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内蒙古高原 贺兰山 贺兰山 2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处于亚欧大陆腹地 东 西部地形差异大 1 地形 气候 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干旱的原因 西北地区 位置 地处亚欧大陆腹地 地形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干旱 湿润气流难进入 山岭重重阻隔 3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远离海洋 深居内陆 水汽难以进入 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点 冬冷夏热 温差大 降水少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节 2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 降水变率大 多雨年 持续干旱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

4、失衡 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小结 4 西北地区的植被变化情况 温带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沙漠 戈壁 5 西北地区的土壤类型 气候干旱 植被稀少 土壤发育差 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明显 平地多疏松沙质土壤 6 西北地区的水文情况 多内流河 气候干旱 河流短促 欠发育 降水量逐渐减少 结合课本图2 2分析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 植被 农业类型的变化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经度 东西 差异 以下200mm以上 少 多 距海远 近 小 大 半干旱地区 三 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原因 1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水汽难以进入 气候干旱 基本条件 2 多疏松沙质沉积物 物质条件 3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动力条件 4 气

5、候异常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 降水变率大 主要因素 1 自然原因 3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 荒漠化的自然背景 干旱 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 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 且集中在干旱季节 基本条件 物质基础 动力因素 包含着漠荒化的潜在威胁 干旱 位置 地形 深居内陆距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 高原面积广大山岭的层层阻挡青藏高原隆起 一 干旱为主的特征 气候 大陆性强 干燥少雨 日照强烈 风力强盛 自西向东降水和景观变化 河流多内流河 河流稀少 发育差 土壤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 地貌风蚀地貌 风力堆积地貌广布 植被稀少 以草原 荒漠为主 生产畜牧业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城乡分布点状 带状

6、生态环境脆弱性 探究点一 深居内陆 距海远 重重山岭阻隔 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地处北回归线附近 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我国西北气候干旱成因 撒哈拉气候干旱成因 探究点一 探究 西北绿洲地区的人们不盼阴天盼晴天的原因 高山冰雪融水是西北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晴天 太阳辐射强 气温较高 冰雪融水多 能够缓解旱情 探究点一 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不稳定 降水少 变率大 多大风天气 地表多沙质沉积物 风力作用和风化作用强烈 小结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2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决定性因素 气候变异等自然条件 发展创造条件 过程 分散土地退化 最终连接 荒漠般景观 过程 加剧加速发展

7、 人类活动 三 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原因 请根据下列框图 分析归纳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活动 1 根本原因 三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决定性因素 人口激增 人类活动不当 在缺乏能源的地区 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 在鄂尔多斯沙区 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方米沙蒿作为烧柴 在内蒙古东部库伦旗北部的额勒顺乡 1000多户居民每年需要的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 2 主要表现 人为因素 1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的干旱区 草原区 2 过度放牧 3 过度开垦 读图观察 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 3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绿洲地区 沙进人退 能源缺乏 樵采天然植被 超载 掘井

8、破坏草场 影响牧草 人为因素 开垦草场 加快风蚀 生态用水缺乏 次生盐渍化 图2 4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掘井带来的负作用在干旱荒漠和草原地区 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 这的确解决了干旱地带的人畜饮水问题 但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因为人畜活动必然会以水井为中心 于是水井周围就会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的地面 当井的数目不很多 而且间隔很远的时候 在以井为中心的裸地之间还有大片正常的牧场以维持牲畜的生存 当人口和牲畜的数量增加时 不得不打更多的井以满足人畜用水需要 而这样做的结果最终导致整个牧场的毁灭 在荒漠地区作物生长必须依靠水源灌溉 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

9、人口和农田规模 但是迫于人口的压力 盲目扩大开垦规模 导致生态用水紧张 植被退化 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 次生盐渍化的形成 由于耕作技术落后 灌溉措施不当 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 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灌溉不当 地下水位上升 盐分地表聚集 蒸发旺盛 次生盐渍化 灌溉与次生盐渍化 人类在荒漠中之所以能居住下来 关键在于从非荒漠源地得到大量的水分供应 以人类最早的两个文明中心 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来说 两者均地处荒漠 水分的来源是外来河流 这些外来河流流过荒漠区域 是由与气候无关的地质 地形等因素决定的 活动 非洲萨赫勒地区土地退化与社会的贫困化问题 1 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 联系已学知识

10、 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 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萨赫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 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 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 其月均温都在22 以上 甚至达到33 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 在降水方面 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 且基本集中在夏季 特别是7 8两个月 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 高蒸发量相比 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 客观上 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2 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 20世纪以来 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

11、的改善 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 根据下图 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自给性游牧与商业性定居牧业对草场的不同影响 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 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 从表中可知 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 因其牲畜品种多样 经营规模小且分散 季节游牧 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 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 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 大规模的集中经营 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 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 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 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3 20世纪50年代以来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 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 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

12、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 农牧之争加剧 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 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 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农作侵入牧区带来的影响 由于人口激增 对粮食的需求猛增 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 结果是 人口增加 草地变旱地 牧场超载 草地缩小 转牧脆弱地区 荒漠化加剧 劳动力需求 弃耕后 4 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 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 请你解释下图 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人口增长与荒漠化 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 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 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 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

13、 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四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 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三项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 荒漠化防治的原则 两条原则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 治水 治碱 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 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整治 3 防治重点 一个重点 4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 3 调节农 林 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 采取综合措施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 控制人口增长 千年胡杨 植物固沙 沙拐枣固沙林 梭梭林 三年生 4 荒漠化防治

14、的具体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林体系 经过多年围封禁牧和生态治理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恢复 思考 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 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 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 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 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 水分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点拨 调节农 林 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紧紧相邻的沙漠和绿洲 4 采取综合措施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薪炭林 沼气池 5 控制人口增长 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西北地区的生态建设和荒漠化防治 先后实施了 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 天然林保护 退耕还林还草 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荒漠化防

15、治 工程固沙技术 1 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 说明前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自然背景 并说明人们的生产活动怎样加剧了这个过程 苏联垦荒区位置示意 活动 对图的分析 要知道 垦荒地区 处于亚欧大陆的中部偏北的地方 虽处于西风带但远离水汽来源 故降水稀少 从其周边的内陆湖 里海 咸海 的分布特点 可以推断 这是一个半荒漠向干草原的过渡地带 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其自然地理状况必定是寒冷 干旱 大风 2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 前苏联在总结大规模垦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护措施 仔细分析这些措施 你认为该地区防治荒漠化 土壤风蚀 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要善于将所列四项保护措施逐条进行

16、分析 而后进行归纳 不难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的东西 那就是 抗旱 防风 保水 保土 保肥 3 根据所学知识 你认为前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可以被我国的哪些地区所借鉴 关于对前苏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的适应性研究 当然少不了要对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既然前苏联的 垦荒地区 的环境特征是干旱 大风 风沙大 防治措施是 抗旱 防风 保水 保土 保肥 那它将适用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当然 一些措施同样可以适用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甚至海南岛的西部地区 2005年文综全国卷 根据图4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图4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1 根据图4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主导自然条件是水 内陆干旱地区或气候干旱 根据经纬网确定为内陆地区 沙漠广布 季节性河流或内流河 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在山麓地带形成许多绿洲 这些绿洲彼比相连 形成了绿色走廊 2005年文综全国卷 根据图4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 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 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2 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 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