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3562394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选出下面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3 分)A分歧(q) 欹(q )斜 祷(do)告 水波粼粼(ln)B瘫(tn)痪 沉寂(j) 菡萏(dn) 翻来覆(f)去C憔悴(cu ) 荫蔽(b) 匿(n)笑 满(mn)不在乎D树杈(ch) 姊(z)妹 脸颊(ji) 形影(yng)不离2选出下面字形书写无误的一项() (3 分)A敏感 伤疤 笑嘻嘻 各得其所B沐浴 折散 婆婆嘴 自作主张C烂漫 决别 三蒂莲 喜出望外D坚难 遮蔽 一霎时 不可抗拒3选出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 (3 分)A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北京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2、命若琴弦 ,散文集我与地坛等。B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吉檀迦利 园丁集等。C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记载了很多魏晋时代早慧儿童的故事。D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 “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4古诗文默写。 (16 分)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2)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 , 。(4)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 , 。 ”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3、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5解释句中画线的词。 (4 分)(1)相委而去 (2)入门不顾(3)陈太丘与友期行 (4)太丘舍去 6翻译下列句子。 (4 分)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7 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 分) 8 “友人惭,下车引之” ,而元方却“入门不顾” 。他这样做你认为对吗?(4 分)9.孔子名_,字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

4、大的_ 家,_ 家,是 _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 及其弟子的_,与_ _,_ _,_ _合称“四书” 。 (12 分)10、根据要求写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和内容(13 分)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 _,_ _ _。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_ _,_ _ _。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 _,_ _。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 _,_ _,_ _ _,_。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 _。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 _,_ _。11、默写春一

5、课中两组优美的排比句 (9 分)(1) 描写春花色彩美:(2)描写春雨形态美:(3)描写春天红新、美、力的句子:春至(节选)(27 分)文/思果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着。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的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活力。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亲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1.第 2 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图?(准确概括短文内容)_ 2.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调动各种感官将春天写得具体可感,试各举一例。视觉:_听觉:_嗅觉:_3.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写出三种,并在文中各找出一例。(随文学习一些修辞知识)修辞_举例:_修辞_举例:_修辞_举例:_4.从内容上看,第段文字与第段哪句话相照应?_5.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抒发的感情)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