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国美术史教案.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610331 上传时间:2020-06-17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中国美术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标准中国美术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标准中国美术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标准中国美术史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标准中国美术史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准中国美术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中国美术史教案.doc(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 案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主 讲 教 师聂 松课 程 名 称中国美术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及学分34学时,2学分授 课 班 级艺术061、062使 用 教 材中国美术简史系(院、部)人文科学系教研室(实验室)艺术设计基础教研室课时授课计划课次序号: 1 一、课题:原始时期美术二、课型:课堂讲授三、目的要求:理解本课所列重点问题,其他问题均作为一般了解。四、重点、难点:原始彩陶部分、雕塑部分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讲授六、参考资料:中国美术全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著)七、作业:课下复习本课所讲内容,预习下次课的新内容八、授课记录:授课日期班次九、授课

2、效果分析:第一、导入课题:(20分钟)简述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将中国美术史学习的方法图象分析与断代研究相结合,个案了解与线索搜寻相一致的方法向学生讲解。课程教学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美术发展脉络,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并建立对传统和现代文化的认识。整个课程安排力求知识系统、结构明晰、概念准确、重点突出。基于对专业性质的考虑,将史的线索与图像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现一个绘画、雕塑、石刻、书法、工艺与建筑等相结合的艺术世界。在历史线索清晰的同时,力求从美术断代史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欣赏和研究,建立图像说明历史、图像分析与史论课题相结合的美术史

3、讲授体系。课程中的重点章节和当下美术界关注的重大美术史问题,将采取与学生讨论的形式,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艺术现象与艺术流派的能力。第二、教学内容:(60分钟)第一章 原始时期美术说明:本章涉及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知识,因本章涉及美术作品皆非纯美术性,夹杂有原始巫术礼仪在,故重点从带有美的器物中抽离出带有美术史意义的审美观念进行讲解,此时期的审美观念是美术史的重点内容,而对于教材中涉及的作品分类采取略讲与学生自学的形式。一、中国美术的起源问题古代的文献典籍中有不少关于中国美术创始的零星记载,它们往往附会于上古传说。但这些资料无法正确解释远古文化发生的历史过程。中

4、国美术的起源应上溯到石器时代,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考察这时期美术,需从当时人类的劳动工具和生活实用品上开始。二、 旧石器时代的美术旧石器时代,从南方的元谋人到北方的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虽然像欧洲洞穴壁画那样的艺术尚待发现,但从石器工具的进步上可以看出对形体性状的初步感受。并且,这时期的美术是伴随着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开始的。1、 欧洲洞穴壁画与中国旧石器时代带有某种美的工具进行对比。(图)2、 对形体性状的感受的发展:北京人的石器似尚无定形,丁村人的则略有规范,如尖状、球状、橄榄形等等。到山顶洞人,不但石器已很均匀、规整,而且还有磨制光滑、钻孔、刻纹的骨器和许多所谓

5、“装饰品”。所有“装饰品”都很精致,其穿孔几乎都是红色,好象是他们的穿戴都用赤铁矿染过。(图)这表明对形体的光滑规整、对色彩的鲜明突出、对事物的同一性等有了最早的朦胧理解、爱好和运用。“装饰”是精神生产、意识形态的产物。3、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山顶洞人的装饰品,有截成小段的鸟骨管,磨光之后,复刻上一些线纹;有从海滨拣来的贝壳,并在上面钻出小孔代表山顶洞人最高技术的装饰品是一些小石珠和钻孔的砾石。(图)4、 红色与装饰给我们的启发:上面提到的红色,在山顶洞人尸体旁也能找到,山顶洞人在尸体旁撒上矿物质的红粉,并且穿戴用赤铁矿染过,红色对于他们就已不只是生理感受的刺激作用,而是包含着某种观念含义。可

6、以断定,这有其社会性的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在。审美或艺术这时并未独立或分化,它们只是潜藏在这种种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之中。三、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左右,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其标志是农耕时代和畜牧业的产生以及磨制石器、陶器和原始纺织的出现。这时大部分人已经摆脱穴居野处的境地而筑房定居,出现了原始建筑和村落。此时期的主要美术门类有:陶器与原始工艺、彩陶绘画和岩画、原始雕塑、以及原始建筑。(一)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陶工艺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丰富的美术创造,是原始先民贡献给美术宝库的珍贵遗产。重要者有仰韶文化的红陶和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黑陶,青莲

7、岗文化的红陶和彩陶,长江流域以南以至台湾地区的几何印纹陶。其中重点掌握:仰韶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和龙山文化黑陶。1、仰韶文化彩陶仰韶文化彩陶因时间、地区的差异而被考古学家分成不同类型。主要有:(1)半坡类型:造型风格朴实厚重,彩绘一般都施于器物最显眼部位。彩绘纹样,除几何纹外,以人面、鱼、鹿等形象最引人注意,纹样单纯而富于装饰效果。纹样较好地处理了虚实、阴阳、正反、疏密关系,简洁而变化丰富。(2)庙底沟类型:造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纹样多为两端相交的弧线组成的新月形、叶形、花瓣形纹,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构成的三角形纹。弧线的内侧空白,外侧填以黑色,构成二方连续纹样,黑白各自成形,有阴阳双

8、关、虚实相生之妙。2、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可分为先后连续的三种类型:(1)马家窑类型:器型类型已较前丰富,造型也更多种多样。陶器装饰以彩绘居多,主要是黑彩,也有一部分在黑彩中加施红彩。彩绘装饰的面积大,有的饰满器体全身。纹样多为波状纹、垂幛纹或漩涡纹,流利生动;图案构成丰富繁密而多变化,装饰带有主次之分。吸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在并列直线之间和波状、垂幛纹单位的两端点缀黑圆点,产生了很好的装饰效果。(2)半山类型:最有特点的是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造型比例权衡和外廓线的转折变化都非常考究。形象丰富浑厚,稳重大方,是我国早期陶器工艺史上最成功的造型之一。彩绘以黑为主,黑红兼用的也颇多。

9、装饰面积较大,装饰带往往多至四五条,主次之间互相配合呼应,形成一个多样而统一的装饰整体。纹样结构严谨,描画规整而又灵活自然。装饰纹样大都是各式几何纹,如:螺旋形纹、波状纹、折线纹、锯齿纹、大圈纹、葫芦形纹、平行线纹、菱格纹、方格纹等等。最具特色的是螺旋形纹。较之庙底沟型彩陶,半山类型的彩陶更为卓越地利用了纹样和底子相互成形的手法,获得阴阳双关、虚实相生的奇异美妙的效果。装饰部位的成功选择和艺术处理增强了器物的丰满感。(3)马厂类型:有代表性的器型为小口折沿宽肩罐。有的与半山型陶罐相似,但其形体比较高耸,外廓线不及半山型的紧凑和富于弹性感。纹饰一般显得粗犷简率,最具特色的纹样是大圆圈纹、卷曲纹、

10、勾连纹和娃形纹。在作为二方连续单位纹样的大圆圈纹内,都填有不同的纹饰。大圆圈纹可能是后来广泛流行的“开光”法的先驱。卷曲纹和勾连纹可能是商代及其以后的云雷纹和回纹的前身。3、龙山文化黑陶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黑陶工艺色调乌黑,器表光亮如施釉。转折关系棱角清楚明确,有的器物上有凹凸的弦纹。黑陶不施彩绘,色彩单纯古朴,完全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在造型上。*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半坡类型人面陶盆(图)陕西西安半坡出土马家窑型舞蹈纹盆(图)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庙底沟型鹳鱼石斧缸(图)河南临汝阎村出土庙底沟型鲵鱼纹器(图)5、占据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纹饰走廊的,并非动物纹样,而是抽象的几何纹,即各式各样曲线、直线、

11、水纹、旋涡纹、三角形、锯齿纹种种。关于这些几何纹的起因和来源,我同意先生的说法。仰韶、马家窑的某些几何纹样已比较清晰的表明,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这种符号化,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这些符号化的图象里,蕴藏着丰富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巫术礼仪的图腾想象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成为纯形式的几何图案,它的原始图腾含义却由于几何纹饰经常比动物形象更多地布满器身,这种含义反而更加强了。这是原始美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而这些在更进一步的图象资料分析中更清晰的表明6、对图象资料的几分钟讨论(二)新石器时代的其他工艺新石器时代的染织

12、、骨器有所发展。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已发现织物痕迹,陕西华县新石器遗址中发现有朱红色麻布残片。*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山顶洞人原始服饰复原图(图)(三)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彩陶装饰、居址地画、岩画,以及一些实用器物上的纹饰刻画方面。除彩陶上的图象外,1982年在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房基遗址地面上发现的人物和动物绘画形象,为研究原始绘画提供了实物资料。遗址距今约5000年左右,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独立绘画作品。更为丰富的原始绘画资料,还是原始岩画大量图象的显现。我国是古代岩画遗迹极为丰富的国家,属于史前时期的岩画,基本上都是敲击而成的岩刻画。史前岩画在内蒙、甘肃、江苏、云

13、南、新疆等地均有分布。其中,内蒙阴山山脉遗存有数量惊人的岩画,图绘有狩猎、牧放、战争、舞蹈及天体神灵等内容,并有奇特的人面纹和太阳纹,反映了对太阳神的崇拜。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有以植物茎叶连缀的人面和天体星象图象反映了古代东夷族的宗教观念。这些岩画构思和造型具有天真纯朴的特点。*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几张岩画资料(图)(四)新石器时代的雕塑1、陶塑艺术原始时代的陶塑艺术几乎与制陶工艺同步产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塑作品,有河南密县出土的陶塑人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陶猪与陶羊,北京平谷上宅出土的陶猪头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大汶口文化的陶塑作品,多属工艺装饰雕塑,或者是陶器上的附饰物,其中不乏

14、优秀遗例。*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甲、甘肃礼县高寺头出土仰韶文化的陶塑少女头像(图)乙、陝西洛南出土人形器口红陶壶(图)丙、辽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祭祀遗址裸体孕妇像(图)丁、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泥塑头像(图)2、玉石雕刻玉石雕刻工艺是在石器制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磨制石器逐渐取代打制石器后普遍流行。原始玉石器造型匀称,类型繁多,制造精巧,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美感。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等遗址中都出土有精美的玉石器。*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甲、兽面纹玉琮良渚文化乙、碧玉龙红山文化(五)新石器时代的建筑以定居农业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生时期。由于自然条

15、件的不同,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流行地面建筑与干栏式建筑。(原始时期的建筑尚没有发现能够说明问题的资料,故没有图象分析)第三、课堂总结:进行资料回放,重新梳理此时期的美术史线索。重点问题是原始彩陶部分和雕塑部分的补充分析。(15分钟)第四、布置作业:课下复习本课所讲内容,预习下次课的新内容第五、答疑:(5分钟)课时授课计划课次序号: 2 一、课题:夏商周时期美术二、课型:课堂讲授三、目的要求:理解本课所列重点问题,其他问题均作为一般了解。四、重点、难点:青铜器的发展与青铜纹饰的美感特质地以及青铜雕塑作品的产生,重在理解其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讲授六、参考资料:中国美术全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著)七、作业:课下复习本课所讲内容,预习下次课的新内容八、授课记录:授课日期班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