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社会学教案.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5609700 上传时间:2020-06-1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社会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北大社会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北大社会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北大社会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北大社会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大社会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社会学教案.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社会学基本知识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社会学等社会学学科的基本概念,明确社会学学科的诞生、发展的基本历程及其主要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理解它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所具有的意义、使命和社会作用,掌握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建立对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初步树立同学的专业意识。课时分配:5学时二、 教学重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功能,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三、 教学难点:社会学产生和发展历程中重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社会事实;社会行动;“行为关系制度”;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同学专业意识的树立四、 教学方法:讲授、组织讨论五、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

2、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社会1、“社会”一词的词源含义2、西方社会学者关于社会的两种代表性观点社会唯名论:社会只是一个虚名,只有个人的存在才是客观真实的, “2”“1”“1”。社会唯实论:社会本身就是真正的客观存在,是超乎个人的另一实体,即“2”“1”“1”。3、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两个基本观点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社会的基础和本质是生产关系4、社会的特点举例5、社会的定义社会是人们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相互交往所结成的有机总体,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二、什么是社会学1、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社会学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孔德 );社会学研究社

3、会事实(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人们的社会行动(韦伯 );社会学研究社会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辞海);社会学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北大社会学教程 ); 社会学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人大社会学概论新修)n 国内有代表性的3个社会学定义:辞海: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北大社会学教程:“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人大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

4、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整体性:研究对象综合性:研究方法实证性:研究方法3、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4、社会学的功用:干预说和价值中立说三、社会学产生的根源1、社会历史根源2、思想理论根源3、方法论根源四、创立阶段(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的西方社会学1、本阶段社会学总体上的特点2、本阶段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法国的奥古斯特孔德、英国的赫伯特斯宾塞五、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社会学1、本阶段社会学总体上的特点2、本阶段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国的埃米尔迪尔凯姆、德国的马克斯韦伯六、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西方社会学 1、

5、本阶段社会学总体上的特点2、本阶段社会学的代表性理论流派之一:结构功能主义3、本阶段社会学的代表性理论流派之二:冲突理论七、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诞生七、 思考题: 1、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的含义 2、社会学实证性的学科特点有什么含义? 3、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关系 4、西方社会学界关于社会学功用的两种代表性观点 5、社会学产生的根源 6、西方社会学创立、形成、发展阶段总体上的特点 7、孔德“三阶段”理论 8、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的贡献,尤其是自杀理论 9、韦伯的合理行动 10、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内容?11、结构功能主义的关于功能的两对概念? 12、科塞的安全阀思想13、你如何

6、看待冲突与社会弹性之间的关系?第2章 地理环境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对当代主要的环境问题有责任意识,树立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生态自然观。 课时分配:2学时 二、教学重点: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影响,当代环境问题的实质和主要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 三、教学难点: 环境问题的实质,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关系的确立 四、教学方法: 讲授、分小组讨论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地理环境的含义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一)什么是地理环境 (二)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作用和影响 1、地理环境对社会生产产生作用和影响 2、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

7、活方式产生作用和影响 3、地理环境对国家的政治、军事及国际地位产生作用和影响 4、地理环境对社会心理和文化产生作用和影响 5、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前进步伐的重要变量,或者加速或者延缓人类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三)有关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影响的论述 1、西方哲学家孟德斯鸠、黑格尔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3、中国学者梁启超、朱谦之的观点 二、环境问题:人类未能正确对待地理环境所造成的恶果 (一)环境问题成立的前提及其理论阐释 1、环境问题成立的4个前提 2、环境问题的3种理论阐释模式: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理论和建构主义 (二)当代世界和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举例 (三

8、)摈弃人类中心主义: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 七、思考题: 1、地理环境的含义及其构成部分。 2、你是如何评价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的? 3、如何理解环境公平的问题? 4、中国面临的环境公平问题主要有哪些? 第3章 人口:社会的主体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人口的含义及属性、马尔萨斯和马寅初的人口理论,掌握人口问题包括数量、素质和结构三个方面的问题。其次,当代世界和中国都面临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的问题。第三,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第四,当代中国人口结构严重失衡,存在严重的人口结构问题,具体包括人口分布失衡、性别比失衡、年龄构成失衡即人口老龄化。学时

9、分配:自学二、教学重点:人口的含义、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马尔萨斯和马寅初的人口理论、当代中国的人口问题三、教学难点:人口素质“逆淘汰”现象、我国的人口政策的讨论四、教学方法:自学、课堂提问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什么是人口(一)人口和人口问题1、人口的含义2、人口的两大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3、人口问题(二)影响人口变动的三要素1、生育率2、死亡率3、迁移率(三)人口学理论简介1、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2、马寅初的人口理论二、人口数量与社会发展(一)“人口爆炸”:当代世界和中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1、世界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增长越来越快 2、中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二)中国人口基数

10、大、增长快的原因 1、历史包袱沉重 2、建国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3、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还不完善(三)人口数量的多少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1、人口数量过少不利于社会发展2、人口数量过多不利于社会发展三、人口素质与社会发展()人口素质影响社会发展1、人口素质高,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2、人口素质高,有利于经济快速发展3、人口素质高,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4、人口素质高,有利于社会稳定(二)中国人口身体素质偏低1、我国人口的体质不尽如人意,平均预期寿命明显低于发达国家2、我国存在大量残疾人、痴呆傻人3、体育政治化和职业化影响了我国人口身体素质的提高(三)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偏低1、我

11、国受过高等教育者所占比重偏低2、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偏低3、我国的文盲率偏高(四)人口素质“逆淘汰”现象1、世界人口素质存在逆淘汰现象2、中国人口素质存在逆淘汰现象四、人口结构与社会发展()中国人口分布失衡及其影响1、人口地区分布失衡2、人口城乡分布失衡(二)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及其影响1、性别比的含义2、我国性别比严重失衡3、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后果(三)中国人口年龄构成失衡(老龄化)及其影响1、中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2、人口严重老龄化将给中国社会造成一系列消极影响七、思考题:1、人口和人口问题的含义。2、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再生产演变规律)。3、马尔萨斯和马寅初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4、你

12、如何理解人口素质“逆淘汰”?5、你如何理解中国人的生男偏好?6、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印度和中国人口问题的异同。7、你认为我国目前的人口政策合适吗?对社会的影响?关于人口政策是否需要调整和如何调整?第4章 个体社会化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社会化的含义及重要意义、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历程,掌握影响个体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理解西方学者关于社会化研究所提出的理论解释。 学时分配:4学时 二、教学重点: 个体社会化的环境条件、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历程、社会化的基本内容、西方关于社会化的理论研究 三、教学难点: 社会环境尤其是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西方关于社会化的理论研究 四、教学方

13、法: 课题讲授、案例分析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定义 (二)社会化的特点 (三)社会化的作用 二、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一)个体的生物遗传条件,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二)外界的社会环境条件,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等。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技能; (二)接受和适应政治规范及其他社会规范; (三)认识和培养特定的社会角色; (四)学会正确对待生活和死亡,树立乐观、豁达的生死观; (五)形成个性或人格。 四、西方学者关于社会化的理论 (一)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二

14、)米德的社会化理论:角色扮演 (三)弗洛伊德的社会化理论:无意识 (四)皮亚杰的道德社会化理论:认知发展 (五)埃里克森的社会化理论:认同危机 七、思考题: 1、请评述现有社会化定义。 2、社会化具有哪三大特点? 3、社会化分哪两大阶段、三大类别? 4、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 5、同辈群体具有哪些特征? 6、你认为现代社会中哪种个性更有优势,或者都一样? 7、如何看待死亡对人生的意义? 8、请谈谈在你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指家庭、邻里、学校、同辈群体、社区、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人)是谁,他(她)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9、你认为因特网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有何利弊? 第5章 社会互动一、教学目的: 社会互动是社会生活中个人、群体和组织都无法回避的现象。通过本章的学习,在掌握社会角色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同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