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

上传人:尔*** 文档编号:135596341 上传时间:2020-06-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复习固镇二中张枫林2014年2月 时间年代概念 公元纪年法 公元1年 公元前1年 公元99年 耶稣出生年 世纪 每100年为一个世纪 史学界有两种分法 一种是元年至100年为一世纪 一种是元年至99年为一世纪 年代 世纪中以每10年为一个年代 如20世纪80年代 通常是指1980年至1989年 公元前 年 处于公元前 世纪 年代 世纪初和世纪末 世纪初即这个世纪的最初10年 世纪末即这个世纪的最后10年 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 准确的时间范围是1890年至1909年 世纪的早期 中期和晚期 世纪的前30年为早期 世纪的最后30年为晚期 世纪的中间的为中期 世纪的前

2、期和后期 世纪的前50年为前期 或称上半叶 世纪的后50年为后期 或称下半叶 天干是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也称十二地支 共有六十个组合 称为 六十甲子 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 纪月 纪日 纪时的 比如甲午战争 甲午年指1894年 辛丑条约 辛丑年指1901年 天干地支纪年法 时间年代概念 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 没有阶级的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阶级社会 1 原始社会 距今约170年前元谋人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2 奴隶社会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476年 1 夏朝 前2070年

3、前1600年 大约5个世纪400多年 建立 2 商朝 前1600年 前1046年 大约5个世纪400多年 发展 3 西周 前1046年 前771年 大约280多年 强盛 4 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大约近300多年 衰亡 人之初 由猿变 距如今 百万年 原始人群始元谋 氏族公社分女男 奴隶社会夏商周 秦皇汉武写诗篇 三国两级南北朝 五湖内迁乱中原 隋唐盛世耀华夏 五代辽宋夏金元 明清闭关又锁国 东西沧桑大变迁 3 封建社会 前221年 1840年 鸦片战争前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 形成 BC2070 夏禹 BC1600 夏桀 商 发展 BC1600 商汤 BC

4、1046 商纣 西周 鼎盛 BC1046 周武王 BC771 周幽王 春秋 瓦解 BC770 BC476 中国奴隶社会 前2070 前476 1 背景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 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 王位世袭 1 建立 2 特点 3 方式 3 影响 3 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 兄终弟及 父子相传 一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公天下 结束 家天下 局面逐渐形成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以后的约三千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成为君主承传的正统定规 天下为公 传贤 禅让 2 夏王朝 4 夏商初建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影响 参与商王决策 负责祭

5、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 执掌军权 二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 目的 2 主要内容 1 分封对象 2 诸侯权力 3 诸侯义务 4 特点 5 评价 分封建国 以藩屏周 王族 功臣 先代贵族 获得土地 人民 世袭权 可实行再分封 行政权 财权 兵权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积极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扩大了统治区域 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了 周王 诸侯 卿 大夫 士 的等级序列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 诸侯王有很大的独立性 一旦王权衰弱 分封制就不可避免地遭

6、到破坏 为诸侯分裂西周埋下隐患 6 分封制的兴亡过程 出现于夏商鼎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崩溃于战国废除于秦朝 三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 目的 2 特点 3 内容 4 影响 加强统治秩序 解决 上的矛盾 1 核心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 次子 庶子分封 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2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4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 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家族等级关系 政治隶属关系 1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 西周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 与

7、分封制互为表里 具有政治性质 权力财产土地继承 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尊尊 长长 亲亲 是宗法制度的核心 古老的中华 沧海桑田 王朝易姓 但 尊尊 长长 亲亲 始终被视为 人之大道者也 而未有变革 王位继承制 权力财产分配制 宗族制 特权制 重男轻女 传宗接代的观念 家长制 任人唯亲的作风 尊宗敬祖 有很强家族观念传统等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 二者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 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宗法制 分封制 5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里 表 核心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五 概括中国早期政

8、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家国一体 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一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前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 1 诸侯争霸 1 西周灭亡 2 东周建立 3 诸侯争霸春秋争霸 前770 前476 战国兼并 前475 前221 2 秦国统一 条件 过程 影响 1 皇帝制度的确立 至高无上的皇权 1 由来 2 内容 3 特征 皇帝独尊 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皇权至上 核心 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皇位世袭 家天下 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皇权的不可转移 皇位的不可僭越 4 本质是君主专制 即 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9、 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 建立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度 副丞相律令图籍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百官之首全国政务 军务 虚有其位 1 名称 2 职责 3 特点 4 运行方式5 影响6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作用 第一 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 各司其职 而又互相牵制 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之手 加强皇权统治的同时又能防止皇帝决策的失误 第二 充分体现出 家天下 的特点 九卿 中奉常 宗正 郎中令 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 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三 地方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 由来春秋战国时期 秦国商鞅变法时 秦统一后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统一推行 2 目的3 推行4 内

10、容5 影响 里 秦朝的地方机构 三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1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2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 并有封地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 官位不世袭 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3 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 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 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朝通过郡县制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四 建立了一套选拔考察官员的制度五 建立了一套法律制度 大秦律 六 其他方面 经济上 统一度量衡 货币和车轨 文化上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军

11、事上 修驰道 开灵渠 筑长城 大量移民 3 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组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积极作用 中央集权制之下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中央集权制下 皇帝在调动人力 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但也因此而耗费大量财力物力 形成暴政 激化了阶级矛盾 消极作用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 中央集权发展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郡县制 郡国并行 加强 节度使 发展为藩镇割据 削弱 收兵权建禁军 派文官设通判 掌控赋税 加强 但三

12、冗 积贫积弱 行省制 宣慰司 宣政院辖地 加强 重大变革 省制开端 形成 巩固 趋势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完善 加强 推恩令 加强 削弱 新发展 西汉的中 外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一分为二 一分为三 一分为三 相权反弹 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建立专制主义制度丞相权力很大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中央官制演变 趋势 相权不断削弱 皇权不断加强 三 选官 用官制度的变化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品行 门第 才学 举荐 评定授官 考试 标准 选官权 选择方式 A 选官 用官制度的变化 世卿世禄 军功爵

13、 B 发展规律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 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从地方收归中央 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 趋向严密 科学 科举制的影响 四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日益削弱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 加强对官吏的控制 逐渐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1 各朝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又有创新和发展 2 从中央看 皇权日益加强 相权日益削弱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3 从地方看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中央集权 地方分权 秦朝 形成 两汉 巩固 隋唐 完善 元 新发展 宋朝 加强 明清 顶峰 宰相制度的废除原因措施影响内阁的出现原因内阁的出现与发展评价军机处的设立清初的制度康熙帝设南书房雍正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拉来了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距离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原因措施影响内阁的出现原因内阁的出现与发展评价军机处的设立清初的制度康熙帝设南书房雍正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拉来了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距离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