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练习题课件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5587439 上传时间:2020-06-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练习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练习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练习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练习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练习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练习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练习题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外聘教师与内部培养教师的优劣比较,表述正确的是( )。A、外聘教师保证交流的顺畅B、企业内部开发教师资源成本较高C、使用内部培养教师可能会加大培训风险D、内部培养教师可能影响培训对象的参与积极性2、培训管理的首要制度是( )。A、入职培训制度 B、培训激励制度C、培训服务制度 D、培训风险管理制度3、适用于晋升前人际关系训练的培训方法是( )。A、拓展训练 B、特别任务法C、管理者训练 D、敏感性训练法4、讲义法属于与( )培训相适应的培训方法。A、技能 B、知识C、创造性 D、解决问题能力5、在培训评估中,心得报告与文章发表可以用来进行( )。

2、A、反应评估 B、学习评估C、行为评估 D、结果评估6、关于部门管理者在员工培训发展中的责任,表述错误的是( )。A、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检验 B、了解员工应当接受的培训内容C、协助员工做培训发展需求分析 D、必须亲自开发教材7、企业用来选拔能够提供培训服务的咨询机构和供应商的一整套规范的标准是( )。A、评估报告书 B、任务分析书C、征询建议书 D、培训说明书8、敏感性训练的特定目的是( )。A、提高员工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性B、教导主管如何协助部属处理敏感的问题C、训练学员处理敏感度高的工作任务的能力D、降低学员对业务处理的敏感度,以防止精神紧张9、关于入职培训,表述错误的是( )。A、较少考虑

3、新员工之间的个体差异B、使任职者具备合格员工的基本条件C、培训活动中应强调员工对于公司的重要性D、让员工学习新的工作准则和有效的工作行为10、在培训过程中,衡量学员对培训课程的满意度评估方式是( )。A、学习评估 B、反应评估C、行为评估 D、结果评估11、与角色扮演法相比,模拟训练法更侧重于( )。A、操作技能的培训 B、反应评估C、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训 D、晋升前的人际关系训练12、培训发展循环的首要环节是( )。A、培训制度 B、培训程序C、培训需求分析 D、培训评估13、以掌握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法的主要优点是( )。A、经济、实用、有效 B、可以针对不同的培训目的C、适应性强 D

4、、培养员工间的良好人际关系14、培训效果的四层框架体系是指( )。反应层次,即受训者对培训科目、教材以及自己的收获感觉学习效果,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能否回忆和理解培训的概念及技能态度层次,即通过培训,员工的工作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行为变化,在实际工作中受训者是否应用了所学的概念和技能培训效果,即培训对工作成果的影响A、 B、 C、 D、15、头脑风暴法的关系是( )。A、排除思维障碍、消除心理压力B、加强竞争意识C、理论联系实际 D、学习交流各种技能、带动学习气氛16、培训效果曲线是指在学习某种知识技能的初期,受训者进步明显,但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出现学习效果停滞不前的现象,之后学习效果还

5、是呈现出进步的态势。因此,中间这一停滞阶段被称为学习的高原平台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学习效果遵从收益递减规律,使受训者的积极性减弱随着学习的进行,受训者正在经历一个将各种不同技能结合在一起的一体化的过程,因此变得比较复杂人们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习惯性地进行一定阶段的休息与调整,于是出现了学习的高原平台现象受训者学习的深化需要一种与原来不同的指导方式,即在高原平台阶段需要对受训者进行鼓励和有效的指导A、 B、 C、 D、17、在企业培训中( )是最基本的培训方法。A、讲授法 B、专题讲座法 C、参观法 D、实验法18、企业培训的成功有赖于培训( )的指导与规范。A、制度 B、内容 C

6、、计划 D、措施19、下面关于确定培训对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错误的是( )。A、在最需要的时候选最需要培训的人进行培训B、针对具体的岗位或职位及其在组织运营中的重要程度选员C、充分体现员工个人发展愿望与组织需要的结合D、根据社会经济以及知识、技术发展的趋势选择培训对象20、下面不属于培训需求分析内容的是( )。A、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 B、培训需求的资源分析C、培训需求的对象分析 D、培训需求的阶段分析21、( )是进行培训的物质基础,是培训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场所、设施、培训师等项目的重要保证。A、培训预算 B、培训经费 C、培训设施 D、培训基地22、下面哪一项不是学习评估的优点( )。A、对培训

7、学员有压力 B、对培训讲师有压力C、可以直接反映课程的效果 D、对组织者出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将工作做得更好23、在培训过程中,为及时纠正偏差须做好( )。A、培训计划 B、培训准备 C、培训调查 D、培训效果反馈24、培训需求的访问调查研究的对象包括( )及与培训工作推动有关的人员。A、各级党委 B、各级领导 C、员工家属 D、员工本人25、设置培训课程的基本依据是( )。A、符合培训对象的差异性 B、符合企业培训的基本目标C、符合成人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D、符合企业和学习者的需求26、( )是培训开发的关键所在。A、知识水平的提高 B、员工观念的转变C、工作效率的提高 D、技能的提高2

8、7、( )是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实质性阶段。A、课程规划 B、课程安排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28、了解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 ),可监测受训者对培训的参与热情和持久性。A、认知程度 B、支持程度C、了解程度 D、熟悉程度29、培训内容与需求合理衔接方式有两种:先定培训内容后选择受训者或( )。A、先审视受训者后评估内容 B、先选择受训者后定培训内容C、先定培训内容后进行培训 D、先选择受训者后评估内容30、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是招聘过程的( )。A、结果 B、成果 C、延续 D、展现31、效率评估是对企业实际达到的效率和应该达到的效率进行( ),从而找出差距和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培训质

9、量。A、横向对比 B、纵向对比C、基准对比 D、综合对比32、在培训中既要掌握企业培训的总原则,也要考虑到( )的培训特点。A、寓教于乐 B、因人施教C、理论与实践结合 D、实操性强33、在培训过程中,监控中间效果是( )在不同培训阶段的提高和进步幅度。A、评估培训讲师 B、评估管理人员C、评估教务管理人员 D、评估受训者34、对新员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用( )来决定其在工作中需要的种技能。A、绩效分析法 B、组织分析法C、任务分析法 D、人员分析法35、企业培训涉及到两个培训主体,即( )。A、企业和决策者 B、企业和管理者C、企业和部门 D、企业和员工36、不属于适宜综合性能力提高和开发

10、的参与式培训方法是( )。A、头脑风暴法 B、案例研究法C、模拟训练法 D、讲授法37、提高员工工作能力是( )。A、培训的原则 B、培训的目标C、培训的意义 D、培训的方法38、按劳动部有关规定,企业员工的培训经费占员工工资总额( )。A、5% B、1.5% C、2.5% D、3%39、虚拟培训的优点不包括( )。A、仿真性、超时空性 B、成本低C、安全性 D、自主性40、( )不属于导致培训结果评估困难的因素。A、这个层面的评估需要较长的时间B、关于这个层面的评估处于刚刚尝试阶段,缺乏必要的技术与经验C、培训结果必须进行数字对比分析才有意义,但是培训却很难量化D、必须取得管理层的合作,否则

11、无法拿到相关数字41、( )是协调企业成员为实现企业目标共同努力的主要动力。A、奖励 B、鼓励 C、批评 D、指导42、( )不是培训需求的来源。A、绩效评估结果 B、新的业务需求C、内部薪酬调整 D、新技术的产生43、撰写培训评估报告时,错误的做法是( )。A、要对所有受训人员进行调查B、尽量实事求是地呈现评估结果C、附录中最好收集培训过程中所使用的原始资料D、当评估方案持续时间超过一年时,需要作中期评估报告44、为防范培训风险的出现,就必须建立制度进行约束,( )由此而生并被广泛运用。A、培训服务制度 B、培训制约制度C、培训补偿制度 D、培训档案制度45、( )是培训需求信息收集的最原始

12、、最基本的工具之一。A、问卷法 B、观察法C、趋势研究法 D、顾问委员会研讨法46、( )是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场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事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培训方法。A、研讨培训法 B、角色扮演法C、行动学习法 D、案例分析法47、通过( )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可以获知较为广泛的信息内容,这是影响培训需求信息是否全面的主要因素。A、档案资料 B、访谈资料C、调查资料 D、备存资料48、对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进行分类,要求各类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有( )。A、类似性 B、差异性 C、多样性 D、特殊性49、编制培训费用预算草案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A、了解成本使用信息 B、收支预算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