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5533868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能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是()A. B. C. D. 2.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仿,最终写成了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A. 侧重史书记载B. 侧重文笔质朴简洁C. 注重史料考证D. 秉承朝廷旨意著书3. 被国家卫健委纳入第6、7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清肺排毒汤,是由伤寒杂病论中多个方剂优化组合而成。此书作者是()A. 扁鹊B. 张仲景C. 华佗D. 李时珍4. 如图中?处的时代特征是()A. 华夏文明的

2、初曙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5. “明清的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都没有进行印刷。四库全书动用了四千名写手,抄写了七套;永乐大典两千名写手只抄了三套,后大多失传”。材料说明印刷术()A. 大大促进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B. 既影响了世界,也影响了中国C. 使用和改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D. 只影响了世界,没有影响中国6. 这是中国最伟大的章回小说。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让读者领略到18世纪中期清代社会的富丽堂皇以及繁荣背后的阴暗面。这部小说是()A. B. C. D. 7. 1842年,从这个被清廷称为“万年和约”的不平等条约开始,中国步入了百年屈

3、辱史。这一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瑷珲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8. 近代中国最先实践“西方新型工业梦”的是()A. 禁烟运动B. 洋务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9. “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图中的()A. B. C. D. 10. 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这次会议,只是漫长旅途上的第一步。虽然显得那样稚嫩,却是决定性的一步。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会议”指()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七大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1.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

4、阳逼昆明”。这段歌词出自()A. 国民革命歌B. 八一起义歌C. 长征组歌D. 义勇军进行曲12. 在历史研究中,通常把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产生的史料称为“原始史料”。如图可以作为原始史料研究()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抗美援朝13. 习近平赴兰考调研时指出,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他是()A. 黄继光B. 钱学森C. 焦裕禄D. 王进喜14. 如图反映的主题是()A. 民族团结共繁荣B. “一国两制”促统一C. 钢铁长城保家国D. 百年

5、奥运终圆梦15. 这部法典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并生动地反映出当时巴比伦王国社会各方面的先进之处与矛盾所在。该法典是()A. 汉谟拉比法典B. 查士丁尼法典C. 拿破仑法典D. 1787年完法16. 11世纪后,“人们经过斗争或用赎买的办法,向领主或国王取得一定自由权利,并用特权证书予以肯定。特权大致包括人身自由、土地自由、司法独立、财政独立等”。“人们”生活在()A. 希腊城邦B. 罗马城邦C. 中世纪庄园D. 中世纪城市17. 14世纪在欧洲爆发的“黑死病”以恐怖的方式加速了历史的进程,催生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一定程度上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这场运动是()A. 百家争鸣B. 文

6、艺复兴C. 启蒙运动D. 新文化运动18. “超过1200万非洲人被迫走上了横渡大西洋的苦难之旅,100多万人在抵达美洲前死去”。造成这种苦难的直接原因是()A. 种姓制度B. 闭关锁国C. 三角贸易D. 两极格局19. “虽然革命没有结束君主的存在,但君主的存在如今有赖于通过议会表达意愿”。材料体现的是英国革命的()A. 原因B. 目的C. 过程D. 意义20. 英国剧作家范妮肯布尔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斯蒂芬森的新机车比鸟儿飞得还快。”她所见证的场景出现在()A. 石器时代B. 蒸汽时代C. 电气时代D. 信息对代21. 马克思、恩格斯撰写了一份册子,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为

7、即将席卷全球的运动打下基础。“小册子”是()A. 权利法案B. 独立宣言C. 人权宣言D. 共产党宣言22.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以后、奴隶们在南方的乡村僻径上给北方军队带路,迫使南方军将宝贵的军力用来看守奴隶而不是与北方人作战”。材料说明()黑人奴隶获得了一定的自由文件的颁布加速了北方军队的胜利国家赢得独立南北双方的矛盾得以缓和A. B. C. D. 23. 伊丽莎白安德森是英国第一个要求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女性。她在遭拒后自学成才,创办了妇幼医院,成立了女子医学院,并在1908年成为第一位女市长。她的经历说明()A. 妇女地位提高B. 城市人口增长C. 社会矛盾激化D. 高等教育普及24.

8、1882年达尔文逝世,英国人满怀敬仰地把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北厅,旁边沉睡着牛顿。英国人敬仰二人,是因为他们()A. 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B. 在生物科学领域欣起了伟大革命C. 为近代自然科学做出突出贡献D. 为基督教的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25. 如图是小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选用的材料。最适合该图的名称是()A. 法国从专制到民主B. 美国从分裂到统一C. 日本从封闭到开放D. 苏联从崛起到衰亡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等编制图中唐朝户数是依据哪一位帝王统治时期的数据编制的?小鹭认为,“

9、唐代到宋代经济重心逐步南移”的结论可以通过如图的数据得出。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陆军是华盛顿大军的支柱,主要由民兵构成,华盛顿常常为民兵们的“低级雇佣精神”和难管教而苦恼,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民兵就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战争花费总共约5.0万美元,而人民在战争期间共购买国债700-800万美元。 -美卡恩斯等美国通史材料二:两天后,众多巴黎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监狱。市民的行动激励国民议会制定法律废除了封建特权,并通过了人权宣言往纵深发展的群众运动,阻挠了国王想要发动政变的企图1792年由人民组成的革命军在瓦尔密阻挡了侵略军的步伐。 -哈曼世界人民的历史

10、材料三:1947年毛泽东在其领导下的农村地区开展土地革命,农民中大多数人对共产党的支持随之而起。他们相信,他们是在为保护自己的土地和解放全中国而战。在人民的支持下解放军发起三次巨大战役1949年夏季,国民党将军和士兵纷纷投奔共产党。 -摘编自美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写出材料一中“战争”的名称。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的贡献。材料二中“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监狱”在法国革命中有什么地位?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法国人民在革命中面临的任务和美国人民有何不同?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将军和士兵纷纷投奔共产党”的原因。上述三则材料共同体现了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什么?28. 阅读材料,完成

11、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立下的行政制度,由中央直接管辖全国,使统治权达到地方基层;经济力量将全国纳入一个巨大的网络中;文化上,经过共同使用一套文字系统,建构起具有一定水平的价值观念。这足够一步步将分散在南方和西南散居的民族,吸纳为中国的一部分。 -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材料二:自汉以下之两千年,这种思想虽不成一宗教,而其为中国人信崇。上自政府,下达民间,一致不异。中国人遂知一人生共同理想-仁义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 -据刘超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绘制材料一中管理“地方基层”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当时的经济措施。材料二中的“思

12、想”属于哪一学派?依据材料二概括“这种思想”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依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华民族”概念形成的过程。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促进中华民族认同形成的原因。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9年纽约股票市场股价突然暴跌,随后银行关门,工业部门无力售出产品,便停止生产,开始解雇工人。在西方,萧条的后果形式各异-英美两国希望使其货币贬值,为本国企业提供更多资金:英国放弃了长期以来引以为荣的贸易自由政策,将关税提高到100%的高水平;西方大国都在忙着推销自己,却又不想购买别国的商品。在东方,日本开始谋划战争,把征服邻国作为解决经济危机的手段。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发难,蒋介石先生寄希望于西方

13、为中国主持公道,而倡导“正义、民主、理性、平等”观念的西方自顾不暇,觉得此事和自己无关,似乎彼处的雨雪永远都不会寒凉此处的温暖。结果出现“轴心国集团”、出现了集中营差点毁了我们的幸福。 -摘编自美伯恩斯西方文明史材料中“日本在中国东北发难”指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

14、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能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是甲骨文。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的相关史实。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大量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仿”可知司马迁注重史料考证。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选:C。本题考查了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3.【答案】B【解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理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在书中,收录了300对个药方,到现在仍被人们所借鉴,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