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5533845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部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如图中位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明代表是()A. 红山文化遗址B. 大汶口遗址C. 半坡遗址D. 河姆渡遗址2.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仿,最终写成了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A. 侧重史书记载B. 侧重文笔质朴简洁C. 注重史料考证D. 秉承朝廷旨意著书3.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A. B.

2、C. D. 4.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 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B.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 郑和下西洋D. 在广州设立十三行5.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抗战通电的发表,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A. 组建东北抗日联军B.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 发动百团大战6. 据资料统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共有96万人参军,此外还有民兵71万人,承

3、担过运输等任务的民工超过1000万人次。这说明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是()A. 人民群众的支持B. 解放军战略战术正确C. 解放军作战英勇D. 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7.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A. 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B.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C. 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D. 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8.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A. 中苏建立外交关系B.

4、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C. 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D.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9. 从9世纪开始,西欧庄园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叙述,错误的是()A. 它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B. 庄园法庭可以维护庄园公共秩序C. 自由农民没有耕种“直领地”的义务D.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10.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促使“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是()A. 文艺复兴的开展B. 启蒙运动的影响C. 新航路的开辟D. 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11.

5、 “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唯有我们三国之间以及一切爱好自由的各国之间,继续增进的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材料中提出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B. 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C. 西方大国称霸世界的企图D. 东两方冷战格局的结束12. 2017年6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发展经济,宣布退出保护全球气候的巴黎协定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写道:“,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

6、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他的主要观点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A. 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B. 世界经济的发展C. 国家之间的关系D. 人类生活的方便舒适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0分)13. 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基于国情与形势变化适时制定了积极的方针政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材料二: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

7、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经历几大回合使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材料三:4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中写道:“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

8、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摘编自中国国土资源报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共中央总书一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否定“取浏阳直攻长沙”的原因是什么?“向农村进军”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什么?为中国探索的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我

9、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实质。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改革模式”的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这种改革模式被推向全国后对农村发展有何影响?材料四中的“伟大飞跃”指的是什么?从这一“飞跃”中,你得到什么认识?14. 欧洲的一体化与欧洲各国的利益密切相关。在这一进程中,英国一直扮演着三心二意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戴高乐想要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激起法国的民族自信心,就不能不寻求合作和支持的力量。处于下坡态势的法国,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复兴和强大,因此,他提出了建立“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 -摘编自孙建霞探析20世纪5060年代戴高乐的欧洲战略材料二:20

10、世纪40年代英国议会对欧洲一体化不感兴趣。欧共体成立后,英联邦国家纷纷独立,采取了独立的政治经济政策,英国失去在英联邦中的贸易统治地位;而英国经济不振,远远落后于欧共体国家。这种情况迫使英国重新审视其对欧共体的政策。 -摘编自李世安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政策与措施材料三:英国的离开引发的消极影响,会打击其他欧盟成员国对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从长远看,无论英国最终是否离开欧盟,英囯脱欧这一事件都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制度结构,从这一点来看,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来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摘编自巩潇泫、贺之杲英囯脱欧对欧盟行为体角

11、色的影响分析完成下列要求:据材料一,概括戴高乐关于欧洲复兴的主张及原因。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主要因素。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位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明代表是河姆渡遗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故选:D。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

12、家。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大量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仿”可知司马迁注重史料考证。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选:C。本题考查了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3.【答案】

13、D【解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运河。因此D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最贴切。 故选:D。本题以图示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大运河。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4.【答案】B【解析】A项发生在唐朝;C项是明朝明成祖在位时期;D项属于清朝实行“海禁”政策。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反过来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南方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从材料中的“商业革命”可知在商业发展方面的影响巨大纸币-交子的出现体现了商业的繁荣交子的出现又发生在宋代,这样就好选择答案了本题重点让学生认识

14、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难度较小5.【答案】C【解析】“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抗战通电的发表,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筑成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15、1937年9月下旬,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故选:C。本题以“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6.【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人民群众在战略决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表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本题以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共有96万人参军,此外还有民兵71万人,承担过运输等任务的民工超过1000万人次为切入点,考查解放战争胜利的相关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解放战争胜利的相关史实。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可知这说明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中国参加抗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