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5533826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 如图四幅图片共同反映了()A. 雕塑技术的进步B. 朝代的更迭C. 科技文化的发展D. 社会生活的变迁2. “皇华使者奉天敕,宣布纶音往异城”。各国也争遣使团来华,中国人成为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一支配力量。材料所指现象出现于()A. 马可波罗来华后B. 郑和下西洋后C. 鉴真东渡日本后D. 张骞出使西域后3. 谭嗣同诗云:“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同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四万万人同下泪”是由于()A. 义和团运动失败B. 英国割占香港岛C.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D. 马关条约签订4. 190

2、9年,全国中学堂已有460所,中学生40468人;小学堂51678所,小学生1522746人。以上数据表明()A. 义和团运动影响B. 洋务运动近代教育启蒙C. 清政府废科举,兴办学堂D. 百日维新重视文化教育5.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文字的表达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有助于把文化从少数人占有下解放出来,能够为更多的平民理解和接受。材料强调了()A. 近代教育的发展B.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 五四运动的起因D. 戊戌变法的过程6. 南京政府发表告民众书称:政府现既以此次东北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此处告民众书发表的背景是()A. 九一八事变B.

3、卢沟桥事变C. 西安事变D. 一二八事变7. 周恩来指出,将来用什么方法进入社会主义,就是和平转变的道路。和平转变,就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如经过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达到阶级消灭。材料表明()A. “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B. 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C. 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D. 通过土地改革消灭地主阶级8. 当电子计票牌上出现表决结果,表明美国的建议被击败时,对中国友好的各国代表高声欢笑,歌唱,欢呼。毛泽东高兴地说: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中国重返联合国B. 中美关系正常化C. 中日建交D. 万隆会议9. 如图两幅图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4、)A. 对外开放扩大B. 民族关系的发展C. 综合国力的提升D. 国际局势的变化10. 闸门一旦打开,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洪流便再也无法阻遏。两岸人员的往来逐年递增,1992年已超过一百万人次。两岸经贸交流越来越频繁,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双方文化等交流也大幅增加。材料强调()台湾与大陆和则互利双赢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与大陆恢复交往是大势所趋“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对台基本方针A. B. C. D. 11. 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和历史上罕见的大征服者。他一连串的征服固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开创了欧亚非文化交流的新时代。材料揭示()A. 军事征服的双重性B. 军事征服给当地人民带

5、来灾难C. 军事征服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D. 奥斯曼帝国的扩张12. 在帝国统治者的热心鼓励和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下,全国的学习风气蔚然成风。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并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以上状况出现于()A. 大唐帝国B. 古巴比伦王国C. 阿拉伯帝国D. 马其顿王国13. 这是“西学东渐”最突出的表现,其指导思想是通过向西方学习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是东方向西方学习的成功典范。材料“典范”是指()A. 戊戌变法B. 洋务运动C. 明治维新D. 伯里克利改革14. 有历史学家说:这部法典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整个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材料表达

6、的观点是法典()A. 为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B. 巩固了封建统治秩序C. 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D. 是法律集大成者15. 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宁静。以上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B. 煤的普遍开采C. 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D. 耕地的缩减16. 1814年-1835年,印度输入英国的棉布从125万匹跌到30多万匹;而同一时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纺织品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印度往日工业发达和人口稠密的城市遭到毁灭性破坏。材料反映了()A. 殖民掠夺破坏印度经济B. 工业革命提高生产效率C. 印度手工业

7、基础薄弱D. 工业革命扩大海外市场17. 和会刚一结束,德国的复仇主义者便喊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战后德国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这里材料表明了()A. 凡尔赛和约对德条款苛刻B. 一战后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之一C. 德国在一战后受到压制D. 和会平息了参战国之间的矛盾18. 罗斯福称:“这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该法律制定有利于改善工人经济条件。“立法”是指()A. 紧急银行法令B. 宅地法C. 全国工业复兴法D. 1787年宪法19. 这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它标志了闪电战的破产,也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它是

8、指()A. 莫斯科保卫战B. 诺曼底登陆战C. 斯大林格勒战役D. 柏林战役20. 19世纪下半叶开始,美国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70年代欧洲各城市都建立了这种公共交通系统。90年代美国又出现了城市有轨电车,并很快在欧美各城市普及。这里材料的观点是()A. 欧洲城市交通落后于美国B. 欧美城市数量增加C. 人口增长导致交通改善D. 欧美城市交通的发展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1. 请依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0分)

9、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一。 材料二:如图二。材料一有助于研究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内容?材料二是我们了解哪一文明重要的史料?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哪一特定历史阶段?材料一与材料二文明具有什么不同特点?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5年8月成立的同盟会,汇聚了新团体和新人物的精粹,形成了成熟的具有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它的理论体系也正式公之于世,并扩大武装起义和开展思想战线上的斗争,标志着革命的成熟而有了胜利的希望。 材料二: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上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

10、、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公敌。 材料三:为新的革命斗争发展开辟了道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经过一个多世纪前仆后继的顽强努力,才取得了胜利。虽然没有完成这一革命任务,但它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梯。材料一同盟会“新团体和新人物精粹”之“新”指什么?同盟会有什么贡献?材料二表明的历史功绩有哪些?(不可照搬材料)为何没有完成民族民主任务?它对后来的革命斗争起到什么作用?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年4月,在中央召开的专门讨论经济建设的会议上,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向邓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同志十分赞同这一

11、设想。他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曾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的王全国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感到不改革开放不行了。我们就从广东实际出发,分析广东的特点,提出广东的改革开放应该先走一步。 材料二:建设速度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迫切问题。在国际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中,赢得时间极为重要。而中国底子薄,资金积累有限,又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长期破坏,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困难。改革开放中的引进外资,同旧中国帝国主义时期在华的资本输出有本质的区别。 材料三: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中共中央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重要位置上来。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中国

12、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求把重点放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发展生产力;同时必须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提高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据材料一邓同志提出的“杀出一条血路”指什么?为什么说“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不改革开放不行了”?据材料二,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突出困难是什么?改革开放中引进外资,同旧中国时期帝国主义在华的资本输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内在联系?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最初对共产主义的概念认为是

13、一种国际阴谋。像章鱼那样身在莫斯科,触角伸到世界最远的各个角落。 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说:“假如苏联成功扩大它的控制地区到包括世界三分之二的土地和世界四分之三的人口,那么美国就没有安全可言,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自由都保不住了。”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经济中的新因素是它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端。这场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使世界在时空上大为“缩小”。这就为美国向外扩张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对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 材料三:1989年11月邓就尖锐地指出:“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的冷战已经开始。西方国家把矛头针对第三世界坚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企图压它们

14、放弃社会主义。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材料一揭示美国散布什么论调?暴露了美国什么野心?由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美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反映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应对?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图片张仲景、毕昇体现的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以及发展,李白和关汉卿体现的是我国古代文化成就,因而四幅图片共同反映了科技文化的发展。C符合题意。ABD理解片面。 故选:C。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掌握张仲景、毕昇、李白、关汉卿的成就。解答本题要把握科技文化的发展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2.【答案】B【解析】据“皇华使者奉天敕,宣布纶音往

15、异城各国也争遣使团来华,中国人成为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一支配力量。”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指现象出现于郑和下西洋后。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3.【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