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信息交流试卷(五)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5533789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信息交流试卷(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信息交流试卷(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信息交流试卷(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信息交流试卷(五)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信息交流试卷(五)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信息交流试卷(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信息交流试卷(五)(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历史信息交流试卷 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 汉代学者恒谭在新论中记述道:“神农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桓谭认为传说中的神农氏曾()A. 制作陶器B. 教民耕种C. 制作乐器D. 发明纺织2. “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因而武帝()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颁布“推恩令”C.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D. 实行盐铁专营3. 以下哪一诗句反映了唐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密切交往()A.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B. 若

2、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C.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D.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4. 北宋一位读书人写道:“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刷塞北。”其感概是因为()A. 靖康之变的发生B. 澶渊之盟的签订C. 陈桥兵变的发动D. 宋金对峙的形成5. “这一制度是蒙古族统治者在中原地区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该制度是()A. 分封制B. 行省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6. 鸦片战争后十几年间,民间指称和公文用语中“夷人”“夷酋”“夷船”“夷语”每每可见可闻。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间指称和公文用语中“夷”逐渐被“洋”所取代。这反映了()A.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3、地半封建社会B. 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 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D. 清政府外交赢得了西方国家认同7. 如图为1912年8月13日民权画报刊发的同盟会会员赓韶的漫画环游地球。漫画中间是一个地球仪,一只猿猴手挥五色旗在地球仪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A. 赞扬了护国战争推动法制完善B.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C. 揭露了袁世凯登基大典闹剧D. 讽刺了袁世凯破坏共和制度8. 近代某军校的校歌有如下几句话:“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这所军校创建于()A. 辛亥革命时期B. 国民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五四运

4、动时期9. 如图所示事件()A.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中国的迷梦B. 使中国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C.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D.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0. 下表是 1956 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国民收入92.9%7.1%工业总产值100%-商品零售额95.8%4.2%A. 土地改革完成B. 三大改造完成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 人民公社化运动11. 中国驻联合国代表黄华1972年3月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地化委员会申明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严正立场。11月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决议案,将香港和澳门于殖民地

5、名单别除。这表明()A. 中美建交推动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B. 联合国是专门解决非殖民地的机构C. 重返联合国有利于中国的外交活动D. 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12. 18世纪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新的动力”是()A. 蒸汽B. 水力C. 风力D. 电力13. “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作用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反映“诉求”“伸张”的文献不包括()A. 权利法案B. 独立宣言C. 拿破仑法典D. 人权宣言14.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马歇尔计划()A. 揭开美苏两

6、国冷战的序幕B. 标志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C. 构建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D. 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各国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爆发过多次逆全球化浪潮,但每次逆全球化都是全球化发展的短期挫败,并未影响全球化持续深化的宏观走势和主流方向。”这段话说明()A. 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秩序动乱B.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D. 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6. 科技创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四大发明之一的雕版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 判断: _ 改正: _ 古希

7、腊著名学者苏格拉底解剖了许多动物,奠定了动物学基础。 判断: _ 改正: _ 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判断: _ 改正: _ 1867年,瑞典化学家法拉第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 判断: _ 改正: 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般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据晋书食货志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晋后期南方社会发展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二小岗生产大队 18位农民没有想到,他们被饥饿逼迫而成的这份“生死契约”无意间成了中国农

8、村改革的一份宣言。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春雷,从这里响彻神州大地。 -据筑梦路上解说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份“生死契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分析“一声春雷”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综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议。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和民主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当他们归国的时候 -陈独秀在1915年,蔡元培在1916年,胡适在1917年分别归国-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从材料一中三位人物任选两位,指出他们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并分析其共同影响。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

9、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也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还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两则材料反映的主旨有何共同之处?19. 阅读如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绞肉机”“屠场”之称的战役爆发于图中 _ 国境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爆发于图中 _ 国境内。1918-1939年,德国与图中处国家关系有何变化?二战结束后,签订的华沙条

10、约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请再提炼两个图所示地区1918-1939年的局势特征,结合史实加以解读。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依据“神农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可知,桓谭认为传说中的神农氏曾制作乐器。 故选:C。本题考查炎帝的贡献。传说中的神农氏是炎帝,炎帝曾制作乐器。准确识记炎帝制作乐器的贡献。2.【答案】A【解析】从材料“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可知,这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汉武帝时,从政治上、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

11、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故A符合题意。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思想上的大一统的措施,重点掌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3.【答案】D【解析】D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表现的是少数民族学会了中原农业耕种技术。A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的是鉴真东渡,B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评价的是隋朝大运河;C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反映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排除。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民族关系,解题的关键是了解诗句反映的情况。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民族

12、关系,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4.【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北宋”“哀两帝身刷塞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 故选:A。本题考查靖康之变。注意掌握北宋的相关知识。本题以诗句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5.【答案】B【解析】“蒙古族统治者”“中原地区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等材料反映的应该是元朝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是行省制度,一直为后世所沿用,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

13、和设置情况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特征和影响,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6.【答案】C【解析】从“夷”到“洋”说明从天朝上国的虚骄心态转变为承认中外是平等关系,其反映的是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是被逼迫的结果,但却包含着合理的成分。 故选:C。本题中国社会传统观念的变化,关键信息是:“夷”逐渐被“洋”所取代。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变化的有关史实。7.【答案】D【解析】漫画中的“猿猴”喻指袁世凯,作者对袁世凯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轨迹进行了直观的描绘和讽刺,作者以虚线大胆推测袁世凯破坏共和制度,又将回到专制的起点。 故选:D。本题考查袁世凯复

14、辟帝制的相关知识,结合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进行理解。注意识记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相关知识。8.【答案】B【解析】1924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而国民革命时期开始于1924年,结束于1927年。所以黄埔军校创立时期为国民革命时期。 故选:B。本题考查了黄埔军校创立。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黄埔军校创立,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9.【答案】A【解析】通过图片信息可判断其反映的是淞沪会战,它打破了日本三个月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B项对应武汉会战; C项对应百团大战; D项对应九一八事变。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淞沪会战的意义。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中国的迷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淞沪会战以及意义。10.【答案】B【解析】据“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可知,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