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环保》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与实践——以涿鹿县为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5533747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环保》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与实践——以涿鹿县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安全管理环保》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与实践——以涿鹿县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安全管理环保》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与实践——以涿鹿县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环保》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与实践——以涿鹿县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环保》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与实践——以涿鹿县为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与实践以涿鹿县为例 【摘要】本文以涿鹿县为例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困境,指出农村地区现行垃圾处理方式存在的困境及原因;提出了“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和“户定点、组分类、村处理、镇监管、县检查”两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给出了不同模式下农村垃圾处理的适用条件与对策建议,为我国农村垃圾处理提供借鉴。【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配套措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的趋势,已凸显为新农村建设的软肋。据国家环保部的数

2、据统计显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2亿吨/年,当垃圾产量超过本地区的环境容量,不仅将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还将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农村垃圾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实地调研了河北省涿鹿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提出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为解决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提供对策建议。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困境及原因分析涿鹿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涿鹿县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地处中国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下游,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和北京市郊区相接。县城距张家口市区75公里,距北京市区130公里,总面积2802平方公里,总人口352061人,农业人口占80

3、%以上。涿鹿县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与我国北方广大农村类同,农业人口多日出而耕,日落而息。涿鹿县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包括以下四大类:一是可回收垃圾;二是厨余垃圾、泥土尘灰、植物枝叶等可堆肥垃圾;三是不可回收垃圾及建筑垃圾;四是有毒有害垃圾。其中主要是玻璃瓶,无论是重量比和体积比均在50%左右;塑料袋、饮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占垃圾整体体积的30%;瓜果、皮屑等厨余垃圾占垃圾体积的约20%。在垃圾的产量上,据调查村内人均每日产生垃圾约0.86千克。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首先,对于菜叶这类的厨余垃圾,拿来喂家禽;其次,可回收并有益的垃圾一般都会“打包”起来,卖给废品回收站;再次,由于农民对

4、垃圾危害缺乏足够的了解, 对于不可回收垃圾以及建筑垃圾在处理生活生产垃圾时显得极为随意, 村民习惯性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至林间、道路旁、房屋前后,有些地方的沟渠甚至已经被垃圾堵塞,在池塘水面上,漂浮着许多诸如塑料口袋、 发泡塑料、农药瓶等垃圾。根据2013年47月对涿鹿县泥海子村内10户居民不定时抽查结果显示,该村村民每户每周的垃圾中,除可回收的部分由村民整理后卖给废品回收人员外,其余不可回收垃圾产生量约为2.5千克/周,全村65户,每周产生的垃圾总量为160千克左右,每月产生700千克左右,而要处理农村垃圾必定需要大量的资金,可是农村自身并没有办法拿出大量的资金,而上级部门也没有专项资金用来处

5、理垃圾,因此造成了农村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的局面;同时,农村基础设施网络起码应具备的户建垃圾池、村设垃圾回收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已产生堆存现象,不仅影响农村环境,村容村貌,更对村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威胁。二、原因分析垃圾的产生与居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农村生活垃圾大致可以分成可回收垃圾、可堆肥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及建筑垃圾等五类。造成农村地区垃圾处理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法律、法规不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没有针对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具体实施细则,基层环境执法人员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不知该如何处理,处罚的力度不好把握。涿鹿县

6、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制定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对垃圾清理与环卫工作进行管理,垃圾处理工作缺少支持。第二,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历史上重工轻农的影响,国家对农村地区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较低,尤其在垃圾处理领域,农村地区没有充足资金引入垃圾分选、沼气发酵、高温堆肥、卫生填埋等处理技术。由于无法引入先进处理技术,涿鹿县农村地区主要采取了填埋、自然堆放的垃圾处理方法,导致越来越多的土地被侵占,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妨碍环境卫生,也破坏了大量地表植被。第三,垃圾处理基础设计建设滞后。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网络起码应具备户建垃圾池、村设垃圾回收点,但目前很大一部分农村没有形成完备的垃圾收集、清运、填埋、资源化处理网络

7、,造成了生活垃圾随处丢弃的混乱局面。涿鹿县虽然在一些交通便利的位置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和果皮箱,但是仍无法满足需求,村里也没有指派专门人员对垃圾进行及时收集和清运,造成垃圾成灾的尴尬局面。第四,农户自身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当前农民的收入与教育水平不高,农户主要关心如何提高经济收入,并没有认识到垃圾围村问题的危害,再加上政府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当地许多农户认为垃圾处理与自身并无关系,习惯性将生活垃圾倾倒入河道、水塘中或者随意焚烧。第五,农村垃圾处理量大、处理成本过高。涿鹿县村与村之间分布较为分散,许多农村离最近的垃圾处理站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收集运输过程的成本过高,无法将产生的垃圾及时进行运输,导致垃圾就在本地丢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