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综合征完整版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5530787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5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综合征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老年综合征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老年综合征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老年综合征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老年综合征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综合征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综合征完整版(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综合征及其护理 2012 10 13 姓名黄昶荃 研究员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第一节概述 一 老年综合征的概念随着年龄增加 各器官系统功能退化 在老年人中出现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 这些症状严重损害老年人的生活功能 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显著缩短预期寿命 这些老年人群中的非特异性的症状体征概括为老年综合征 Contents 第一节概述 二 老年综合征范畴及管理老年综合征常见的症状体征包括 认知功能受损或痴呆 瞻望 抑郁 睡眠障碍 晕厥与眩晕 跌倒 压疮 疼痛 尿失禁 便秘 营养不良 多要共用与不良反应等 老年综合征是目前老年医学的重要内容 其管理是老年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工作 需要医护人员

2、共同参与 其管理从健康宣教 症状的医疗和护理 预后的判断等 下面我们将一一对这些老年综合症常见的症状体征进行具体介绍 第二节认知功能受损及痴呆 概念 指大脑发育已基本成熟 年龄在18岁以后 智力发育达到正常之后 神经退行性变 感染 外伤 肿瘤 营养代谢等各种有害因素引起的 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通常多见于老年人群 痴呆的本质是一种慢性临床综合征 而不是一种疾病或神经病理过程 第二节认知功能受损及痴呆 临床特征记忆 理解 判断 推理 计算和抽象思维等多种认知功能减退 并可伴有幻觉 妄想 行为紊乱和人格改变 严重影响生活 工作 社交能力 意识一般无障碍 临床上要区分真性痴呆和假

3、性痴呆 一般说来 病变多呈进行性 常不易恢复 除思维活动日趋加重外 情感也逐渐丧失 假性痴呆由强烈精神创伤引起的痴呆样表现 大脑无任何器质性损害 系大脑功能抑制的结果 病情可逆 预后良好 临床上常表现为刚塞 ganser 氏综合征和童样痴呆 见于癔症和心因性精神障碍 第二节认知功能受损及痴呆 流行病学 在痴呆中 阿尔茨海默病 50 70 和血管性痴呆 10 25 最常见 有研究认为 痴呆的患病率为0 46 1 8 AD的患病率为0 07 0 46 明显低于国外报道 20世纪90年代后 随着国内学者对痴呆尤其是对AD认识到提高以及流行病和痴呆诊断方法的完善 研究结果与国外相似 2005年在北京

4、上海 成都 西安4个主要城市对5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痴呆患病率调查 结果表明 65岁以上老年人AD患病率男性为2 9 女性6 6 总患病率为4 8 第二节认知功能受损及痴呆 身体状况评估 一 疾病表现痴呆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认知功能障碍 社会生活功能减退 行为和精神症状三方面 1 认知功能障碍 记忆障碍常为痴呆早期的突出症状 最明显的是近事记忆障碍 患者常记不住新近发生事情 初期患者远事记忆缺损不明显 随病情加重 近事记忆逐渐丧失 远事记忆也越来越明显 理解 分析 判断能力等智能障碍也与记忆障碍密切相关 重度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还可能存在抽象思维障碍 患者的理解 推理判断 概括和计算能力受损

5、视空间障碍 表现为在熟悉的环境中迷路 找不到自己的家门 甚至在自己家中走错房间或找不到厕所 语言障碍 阅读障碍 失认 失语及人格改变 第二节认知功能受损及痴呆 2 社会功能减退 减退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随着痴呆的进展 职业能力下降 难以完成工作 逐渐需要他人照顾 对他人的依赖性不断增强 最初患者可能表现为不能独立理财 购物 逐渐可能发展到无法完成以前熟悉的活动 如洗衣 下厨 穿衣等 严重者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3 行为和精神症状 痴呆早期可有焦虑 苦恼 后期呈现情感淡漠 幼稚等 人格改变 自私 多疑 不讲卫生 并可伴有暂时的幻觉 妄想错认 抑郁 躁狂 激越 无目的漫游 徘徊 躯

6、体和言语性攻击 喊叫 随地大小便及睡眠障碍等 行为紊乱严重者 表现为夜间不睡 到处乱走 或做些无目的地动作 纠缠他人 藏匿及破坏行为 不讲卫生 白天精神萎靡 嗜睡等 第二节认知功能受损及痴呆 二 疾病的判断中老年患者主诉有健忘 记忆力减退 家属或照料者提供患者有记忆力减退 智能活动减退 精神异常等病史时 应引起重视 诊断的过程首先确定是否痴呆 然后确定痴呆的病因 1 全面了解病史2 躯体与神经系统检查3 实验室检查4 认知功能检查 此外 尚需对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做出评定 需要鉴别正常老化导致的痴呆 老年人良性健忘症 轻度认知障碍 抑郁症 谵妄综合征以及假性痴呆 第二节认知功能受损

7、及痴呆 三 疾病处理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 社会行为治疗 1 病因治疗首先必需治疗原发的器质性疾病 2 支持治疗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水 电解质紊乱 补充营养 水分及维生素等 3 提高认知功能的药物亦称促智药4 抗精神病药6 行为与心理治疗5 如患者合并明显的抑郁症状 焦虑症状或激越现象 也可酌情使用其他对症处理的药物 第二节认知功能受损及痴呆 护理问题及措施 1 治疗性护理 1 药物注射中的护理 2 口服药物的护理2 生活护理 1 可自行进食的患者 病人采取坐位 自行进食温度适宜的食物 以尽可能保持其日常生活能力 延缓功能衰退 2 不能进食的患者 能够保持坐位的患者 由护理人员手把手帮助其

8、进食 不能维持坐位患者可安排其取侧卧位由陪护人员喂食 3 痴呆患者营养与水 电解质 酸碱平衡方面的护理3 安全护理 1 环境安全 2 自身安全 第三节抑郁症 概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 可由各种原因引起 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 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 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 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知识链接 曾经患过抑郁症的名人不少 梵悲情画家高 著名作家海明威 戴安娜王妃以及韩国一线明星李恩珠等都曾经是抑郁症患者 第三节抑郁症 流行病学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4大疾患 预计到2020年 可能成为仅

9、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 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 我国老年人抑郁症患病率北京约为1 57 上海约为5 28 并随老龄化社会的进展日趋上升 相关研究发现 老年人的自杀和自杀企图有50 70 继发于抑郁症 第三节抑郁症 身体状况评估 一 抑郁发作是以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 意志活动减退 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症状为主 1 情绪低落为抑郁发作的基本症状 2 思维迟缓3 意志活动减退4 认知功能损害5 躯体症状抑郁发作时很常见6 其他症状多伴焦虑 也可有强迫思维和惊恐发作 抑郁发作时也可出现人格解体 现实解体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与躯体疾病的躯体症状如何鉴别 第三节抑郁症 二 疾病判断抑郁症目前诊断还是

10、以临床诊断为主 目前国内常用的重性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为CCMD 3标准 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 并至少有下列4项 1 兴趣丧失 无愉快感 2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 自我评价过低 自责 或有内疚感 5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 自伤行为 7 睡眠障碍 如失眠 早醒 或睡眠过多 8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 性欲减退 第三节抑郁症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1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 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 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 在分裂症状缓解后 满足抑郁发作

11、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 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第三节抑郁症 三 疾病治疗诊断一旦确立 即应制订合理的整体治疗方案 在急性期时 首要的是采取有力措施 尽早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缓解症状 控制发作 在急性发作期控制症状达到康复后 应长程治疗 包括防止复燃 预防复发 改善预后 抑郁症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物理治疗 第三节抑郁症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特点是起效相对较快 疗效比较确定 适合于中度 重度抑郁症患者 抗抑郁药是当前治疗各种抑郁障碍的主要药物 目前一线的抗抑郁剂包括 SSRI类药物 SNRI类药物 NaSSAs类 弱抑制剂 苯二氮卓类 安定类 药物或

12、一些新型的助眠药物 第三节抑郁症 2 心理治疗急性期无消极观念的轻中度抑郁症 各类抑郁症急性期症状控制后的巩固和维持治疗可以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 3 物理治疗改良电休克 MECT 治疗MECT对于有严重消极自杀言行 抑郁性木僵患者MECT治疗应是首选的治疗 对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可采用MECT治疗 MECT治疗见效快 疗效好 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 治疗rTMS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式 第三节抑郁症 护理问题及措施 自杀企图和行为是抑郁症病人最危险的而且是常见的症状 1 鼓励病人抒发感觉 2 阻断病人负向心理 3 安全护理 严防病人采取伤害自己的行为 4 维持适当的营养 排泄 睡眠 休息活动

13、与个人生活上的照顾 5 加强心理护理特别应该提醒医护人员及家属提高警惕 第四节睡眠障碍 概述 睡眠 sleep 高等脊椎动物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 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 睡眠障碍通常可分为四大类 睡眠的发动与维持困难 失眠 白天过度睡眠 嗜睡 24小时睡眠 觉醒周期紊乱 睡眠 觉醒节律障碍 睡眠中的异常活动和行为 睡行症 夜惊 梦魇 科学提高睡眠质量 是人们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保障 人的一生大约有1 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第四节睡眠障碍 一 失眠症 概念及流行病学 失眠症 insomnia 是指睡眠的始发 sleeponset 和维持 sleepm

14、aintenance 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 失眠的表现有多种形式 包括难以入睡 睡眠不深 易醒 多梦早醒 醒后不易再睡 醒后不适感 疲乏 或白天困倦 失眠可引起病人焦虑 抑郁或恐怖心理 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 妨碍社会功能 患病率为10 20 第四节睡眠障碍 身体状况评估 一 临床表现 失眠的表现形式有难以入睡 睡眠不深 多梦 早醒 或醒后不易再睡 醒后不适感 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患者白天感觉躯体困乏 精神萎靡 注意力减退 思考困难 反应迟钝导致失眠 担心 焦虑 失眠的连锁反应不断循环 反复强化迁延难愈 第四节睡眠障碍 二 疾病判断诊断依据的主要症状是失眠 并往

15、往伴有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对睡眠数量 睡眠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 至少每周发生3次 持续1个月 需排除其它躯体疾病如 周围神经炎 脊髓病 风湿性关节炎或恶性肿瘤 排除其它精神障碍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如焦虑症常见的入睡困难 抑郁症常见早醒 三 疾病处理1 认知疗法2 行为治疗3 药物治疗 第四节睡眠障碍 二 嗜睡症 概念 身体状况评估嗜睡症 hypersomnia 指白天睡眠过多 身体状况评估 一 疾病判断白天睡眠过多 表现为特别在安静或单调环境下 经常困乏思睡 并可不分场合甚至在需要十分清醒的情况下 也出现不同程度 不可抗拒的入睡 过多的睡眠引起显著的痛苦及重要功能的受损

16、 常见的损害是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 表现为记忆减退 思维能力下降 学习新鲜事物出现困难 甚至意外事故发生率增多 这些问题常使患者情绪低落 甚至被别人误认为懒惰 不求上进 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 第四节睡眠障碍 二 疾病治疗1 必须尽可能地了解病因 以便解除和根治病因 2 药物治疗 用药原则是必须个体化 不同症状使用不同药物 严格用药剂量和服药时间 产生耐药者要更换新药 3 行为治疗 应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每天准时入睡和起床 白天可定时小睡 白天嗜睡可采用小剂量中枢兴奋剂 如利他林 苯丙胺等 用兴奋剂后 会加重夜间睡眠障碍 可适当加服短效安眠药白天增加活动以改善白日的过度嗜睡从而改善夜间睡眠 记录瞌睡时间 规定上床睡眠时间 通过奖励法和惩罚方式 规范其行为 第四节睡眠障碍 三 睡眠 觉醒节律障碍 概念及流行病学 常人通常以一昼夜的1 3时间用来睡眠 即夜间入睡白天醒来 形成了睡眠 觉醒节律 但个别人其睡眠 觉醒节律的生物钟异常 睡眠 觉醒节律障碍是指睡眠 觉醒节律与常规不符而引起的睡眠紊乱 本病多见于成年人 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病者少见 身体状况评估 一 临床表现睡眠 觉醒节律紊乱 反常 有时整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