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益师艺术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教案岳麓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5526513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益阳市益师艺术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教案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南省益阳市益师艺术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教案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南省益阳市益师艺术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教案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益阳市益师艺术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教案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益阳市益师艺术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教案岳麓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一、课标内容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及意义;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得到推广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原因及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讨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农具、牛耕产生发展情况的讨论研究过

2、程,或是通过对先秦以来农业生产工具沿革情况的研究过程,以及通过对商鞅变法的了解、研究过程,帮助学生感知人类生产进步与社会变革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初步掌握归纳、比较、置疑等基本的学习方法及具有初步判断、推理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的个性与习惯,逐步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三、教法学法 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本课内容难度较大,为启发学生思考,可将所有教学内容均以提问置疑方式切人,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逐一解决突破难点、重点问题。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六、教学过程1、课前引导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了“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学生回答:王室衰微,诸侯争

3、霸,兼并战争愈演愈烈。)那么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上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最终导致什么结果?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2、新课教学(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1)铁农具将这一目分为两个部分,在“铁农具的使用推广”这一小目下,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 中国境内大约在什么时候开始制造和使用铁器?其依据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回答。) 想一想:图中的各种农具都有些什么用途?它们与今天的铁农具有何不一样?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或幻灯演示战国铁农具文物图,也可直接观看教材中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图,然后提问组织讨论。) 战国铁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给我们提供

4、了一些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多媒体或幻灯演示教材分布图,然后提问,组织学生归纳。) (2)牛耕在“牛耕的使用推广”这一小目下,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牛耕发明以前,人们是怎样耕田的?牛耕大概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并展开想像,进行讨论。)以上几道题均需学生开动脑筋,作一定的分析、思考后才能回答出来。如回答不全面,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力争得出共同的认识。如出现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可要求学生课后继续探讨。 2、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意义 在这一目下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有何重大意义? 这一问可组织学生拓宽、拓深教材内容来回答,教

5、师作必要的分析。 (二)商鞅变法 本目可设置如下四个问题展开教学: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要相继变法?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讨论。)你知道“商鞅舌战”、“徙木立信”的故事吗?请给大家说一说这两个故事。(对商鞅变法主要的经过可依据课本补充一些故事,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商鞅变法主要有哪些内容?其中哪条措施最为重要?为什么? (第二问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联系作用进行比较才能回答,可参考思考题点拨与活动提示,对学生作一定的引导。)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最后一问可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将内容与作用结合起来,由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挥,教师随机演示。)为拓展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还可增

6、加一些拓展性思考题。如:材料问答题有一次朱镕基总理在北京观看话剧商鞅。当该剧最后演到商鞅因变法被旧贵族们处以极刑车裂而死时,朱总理潸然泪下,感慨地说道:“改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旧贵族为什么这样仇视商鞅?商鞅遇害后,他的变法事业失败了没有?为什么?朱镕基总理的话表达了他一个怎样的信念?问答题为什么“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它给予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提示:秦孝公死去后,守旧派贵族杀害了商鞅,但商鞅制定的新法已在秦国产生了很大的效益与影响,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商鞅死后,他的主张及法令没有被废除,而是继续得以贯彻执行,并成为后来秦国变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所以 “商鞅虽死,而秦

7、法未败”。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 A、改革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要取得胜利。B、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力学习。商鞅不向旧势力屈服,坚持变法,直至献出自己生命的大无畏勇敢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八、思考题点拨与活动提示 课中题 想一想,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哪一条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提示:可引导学生这样思考:三条措施都有重大的作用,但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来看还是经济制度的变革最为重要。奖励耕战,其作用是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建立县制的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家的行政职能;承认土地私有,准行土地自由买卖,则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地主阶级取得合法社会地位。当时正值春秋战国时期,代表落后生产力的奴隶主经济日益衰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地主经济刚刚兴起。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先进的经济终究要取代落后的经济,先进的阶级必将战胜落后的阶级。而商鞅变法主动顺应了这一规律,大大加快了秦国历史进步过程,正因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地主阶级的掌权,才能使秦国成为当时经济政治最先进的国家。所以第一条措施最重要。九、教学后记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