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安全生产)通往零事故驾驶之路XXXX梅赛德斯-奔驰安全技术沙龙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492708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安全生产)通往零事故驾驶之路XXXX梅赛德斯-奔驰安全技术沙龙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20)(安全生产)通往零事故驾驶之路XXXX梅赛德斯-奔驰安全技术沙龙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20)(安全生产)通往零事故驾驶之路XXXX梅赛德斯-奔驰安全技术沙龙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20)(安全生产)通往零事故驾驶之路XXXX梅赛德斯-奔驰安全技术沙龙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20)(安全生产)通往零事故驾驶之路XXXX梅赛德斯-奔驰安全技术沙龙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安全生产)通往零事故驾驶之路XXXX梅赛德斯-奔驰安全技术沙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安全生产)通往零事故驾驶之路XXXX梅赛德斯-奔驰安全技术沙龙(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age 46通往零事故驾驶之路2011梅赛德斯-奔驰安全技术沙龙目录新闻资料2011年5月页码全方位安全:通往零事故驾驶之路的最新一代ESF安全概念车3PRE-SAFE预防性安全车身结构:可膨胀的金属“气垫”6制动气囊:汽车的减速伞9交互式车辆信息传输系统:在车辆间分享行车信息12PRE-SAFE预防性安全缓冲系统:为乘客提供预防性安全保护15局部照明功能:随时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17车身侧面反光技术:令梅赛德斯-奔驰在夜色中闪耀19安全带气囊:安全带与安全气囊技术的巧妙结合21儿童保护系统:提升小乘客的乘车安全性与舒适度23PRE-SAFE 360预防性安全系统:在撞击发生前全面施加紧急制动

2、力25自适应安全气囊:为您量身定制安全气囊27后排座椅摄像头:监控儿童安全29座位间保护系统:距离产生安全30混合动力电池保护:七阶段安全系统32梅赛德斯-奔驰安全概念车(ESF)的历史:安全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33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为你的安全保驾护航40现在与未来:梅赛德斯-奔驰创新性安全技术一览 43全方位安全:通往零事故驾驶之路的最新一代ESF安全概念车全方位安全是梅赛德斯-奔驰安全理念的精髓所在。梅赛德斯-奔驰的安全理念并不仅仅体现在能够在碰撞测试拿到高分,而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综合思想体系,这一体系是在梅赛德斯-奔驰七十年余年安全技术研发经验基础建立的,并广泛应用了奔驰对交通事故进行研究

3、的成果。梅赛德斯-奔驰的安全理念是:将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相结合,以最终实现“通往零事故驾驶之路”的远景目标。梅赛德斯-奔驰向世界证实,先进的安全技术不仅能够帮助驾驶者规避事故,而且能够在无法避免相撞的情况下减少事故的损害。目前,梅赛德斯-奔驰已在旗下E级、S级产品上,广泛应用了注意力警示系统、增强型限距控制系统、PRE-SAFE预防性安全系统、主动式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以及自适应远光辅助系统等先进的安全技术。而在本次活动中展出的最新一代ESF安全概念车,更有着超越时代的安全性能表现。通往零事故驾驶之路:梅赛德斯-奔驰最新一代ESF安全概念车自1939年,“汽车安全之父”贝拉巴恩伊在戴姆勒

4、公司位于德国辛德芬根的工厂开始进行汽车安全技术研发以来,梅赛德斯-奔驰的汽车安全技术研发史已逾70年。贝拉巴恩伊所提出的防撞缓冲区理论,是当时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汽车安全技术,该项技术于1959年,在奔驰的量产车型身上得到推广。1969年,梅赛德斯成立了交通事故研究中心。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梅赛德斯工程师取得了多项汽车乘员安全方面的重大技术突破。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未来:以梅赛德斯-奔驰S 400 HYBRID混合动力车型为基础的最新一代ESF概念车,广泛应用了奔驰安全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但代表着当前汽车安全技术的最高水平,并指明了未来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最新一代ESF安全概念车全面应

5、用了汽车安全技术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这些新技术包括:PRE-SAFE预防性安全车身结构、制动气囊、交互式车辆信息传输系统、PRE-SAFE预防性安全缓冲系统、以及局部照明功能等。其中PRE-SAFE预防性安全车身结构能够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将车身内部的金属支撑结构展开,以进一步提升车辆的防撞性能;而制动气囊则被安装于车内地板下,能够在碰撞事故无法避免时,通过扩大车辆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提升刹车效果。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梅赛德斯汽车集团总裁蔡澈博士表示:“安全始终是梅赛德斯-奔驰的品牌核心价值之一,七十余年来,我们也始终是汽车安全领域的领跑者。我们在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让包

6、括梅赛德斯-奔驰客户在内的千千万万的道路交通使用者从中受益。最新一代ESF安全概念车的诞生,不但证明了我们仍然拥有蓬勃的创造力,也全面展示了未来我们继续引领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信心和勇气。”戴姆勒集团董事、梅赛德斯汽车研发和技术负责人韦伯博士表示:“最新一代ESF安全概念车是梅赛德斯-奔驰实力雄厚的创新能力的集中展示。这款车型的诞生证明了卓越的安全性与高效的节能性绝对不是矛盾的。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以在这两个领域都进一步取得突破。”PRE-SAFE预防性安全车身结构:可膨胀的金属“气垫”这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金属制成的支撑结构隐身在车身之中,在极小的空间里耐心等待;一旦需要,它就将大

7、显神威。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与奥托立夫公司的气体发生器专家合作,花费了两年时间研制出了这种主动式金属支撑系统,并完成了多项应用测试。由此,ESF安全概念车首次配备了可减弱侧面冲击的安全车身结构保护装置。它就像是一张可膨胀的空气垫。不需要时,空气垫呈扁平状卷起。充气后,它将拥有高抗压结构,能够轻松承受高达100公斤的冲击力。PRE-SAFE预防性安全车身结构在不使用时,其金属部件折叠在一起以节约空间;而在需要发挥保护作用时,气体发生器(类似于为气囊充气的装备)将在不到一秒的时间里产生10至20巴的压力,使金属部件展开,令整个结构的坚固性显著提升。PRE-SAFE预防性安全车身结构的优

8、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占用空间少和轻量设计。应用该车身结构的车型,可在保持坚固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显著节约空间。另外,以S级车型的车门侧面撞击保护技术为例,经过测算,该系统能够使每个车门的重量都减少约500克。梅赛德斯-奔驰的技术研发人员还通过研究发现,当将PRE-SAFE预防性安全车身结构安装在侧门防撞条内、侧裙内或者座椅横轴内时,由于在碰撞发生时这些区域离距离具体的碰撞发生点有一段距离,因此只需在碰撞发生时激活这些区域PRE-SAFE预防性安全车身结构的气体发生器,即可实现减轻撞击伤害的效果。PRE-SAFE预防性安全车身结构技术目前还尚未成熟。该项技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突破口是:该结构在

9、充气变型后,不能够恢复原有的折叠状态。此外,如果想要将该车身结构外置,气体发生器就必须在碰撞发生前将整个结构撑起,这就需要能够判断碰撞即将发生的传感器系统可以提供高度可靠的信号。另外一个难点是,PRE-SAFE预防性安全车身结构所配置的气体发生器成本很高,不具备价格上的竞争力。因此,这项技术的广泛普及仍需时日。回顾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的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以及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ESP)等安全技术,也同样面遭遇过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等问题的挑战。制动气囊:汽车的减速伞未来,气囊除了可以在车厢内保护乘客的安全外,还能够被应用为一种在交通事故发生前辅助进行制动的装置。安装于车厢底板下

10、的制动气囊,不但能够提升车辆的减速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减小两车相撞时的冲击力。为车辆减速不只是抑制车轮转动这一种方式。例如,喷气式战斗机和高速赛车还使用制动伞进行减速。早在1952年,梅赛德斯-奔驰就已在勒芒拉力赛中试验使用气压制动器:在减速时,驾驶员能够将SL赛车车顶的金属板移动到竖直位置,以增加车辆的空气阻力,提升减速效果。而在更早的时候,马车夫们甚至还尝试过使用一种特制的止轮块,当行至下坡路段时,这一装置就被至于后轮前,拥有铁质外壳的该装置能够帮助车夫在下坡时完成停车。 基于这些最基本的制动原理,梅赛德斯-奔驰的安全技术工程师开发出了制动气囊。制动气囊被安装于前轴架和车底板之间。如果传感器

11、系统判断即将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最新一代ESF安全概念车的PRE-SAFE预防性安全系统将主动介入进行紧急刹车;此外,制动气囊也将在碰撞发生前打开,增大汽车和路面的接触面积,以增强摩擦力、提升制动效果。制动气囊使用的是梅赛德斯-奔驰车型的PRE-CRASH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在危急关头启动预防性乘员保护措施。 制动气囊具有以下优势: 在车轮制动力之外产生额外阻力,减速度能够迅速增至20米/秒2以上,可以有效降低事故损害。 汽车将在短时间内被抬高八厘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传统制动技术产生的俯冲效果。 由于能够抬高车头的高度,车内乘客将向座椅的方向移动约三厘米,进一步提升了安全带收紧装置的效果。

12、另外,在碰撞发生前较高的减速度也能够提升车内乘客安全带的“预收紧”效果。 在碰撞期间发生时能够有效避免车辆俯冲。最后,制动气囊还能够形成附加的“防撞缓冲区”。 根据梅赛德斯-奔驰工程师测算,即使车辆的行驶速度仅有50公里/小时,在减速时,制动气囊也能够在车头位置形成长达180毫米的缓冲区。制动气囊技术目前已经在梅赛德斯-奔驰C级车型身上开始进行实际测试。交互式车辆信息传输系统:在车辆间分享行车信息有时候汽车能够比驾驶者更了解周围环境。在交互式车辆信息传输系统的帮助下,汽车本身所拥有的“智慧”也能够为提升行车安全和提高道路交通效率做出贡献。下一个转弯处覆有一层冰?三公里外有雾?因为前方施工而出现

13、堵车?如果驾驶员能够及时收到警告,这些突然出现的麻烦也就不那么棘手了。将来,传达警告信息的任务将由道路上的其他车辆通过无线电自动完成。这正是交互式车辆信息传输系统的基本理念。 通过动力系统和辅助系统的传感器、摄像头和控制单元,现代汽车能够收集大量有关驾驶环境的信息,如恶劣的天气条件、前方车辆的急刹车等规避行为,以及拦在路上的故障车辆等。此外,汽车还拥有其他信息来源,如本地交警报告等。此类信息可通过中转站进行传播,如路边的无线电杆、固定波节点(如交通中心和高架信号架等),也可通过互联网传播。车载计算机可根据适用性对所有报告进行分类。利用这些技术,驾驶者无需再依靠过时的收音机堵车报告来搜集行车信息

14、。七年多来,梅赛德斯-奔驰工程师一直在从事面向未来的“汽车互动通信技术”的研发。最新一代ESF安全概念车展示了这项研究的最新进展:该款车型甚至能够自动识别驶来的警车,并在显示器上向驾驶员发出提示。它还可以收发有关恶劣天气或路面障碍的信息。 汽车之间的数据交换可通过 “点对点”网络完成,即距离较短的汽车之间可自发建立起连接。而这种无线本地局域网(WLAN)能够在汽车间实现自我组建,无需使用外部基础设施。发送和接收频率为5.9千兆赫,距离最远可达500米。实际应用中可达到的距离要比这个数字大得多,因为过往车辆都可以传递信息。互相通信的汽车不只能够传递信息:如果与车距控制系统(如梅赛德斯-奔驰的限距

15、控制系统)相连接,它们还能够分析车流密度,并在变道时自动选择最合适的车速以避免追尾。如果车载感应器侦测到即将有交通事故发生,还可以自动对车距进行调节,以防止该辆车被交通事故殃及。在“安全智能交通德国测试区项目”(simTD)中,这种技术表现出了出色的实用性。梅赛德斯-奔驰和其他德国汽车制造商及供应商参与了这个项目。在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互动型汽车通信系统野外测试活动中,共有400辆汽车进行了交互式通信 。simTD 于2008年秋至2012年在人口密集的德国法兰克福/莱茵美茵地区开展。据专家预测,在大约10%的汽车具备这种通信功能后,实用的移动信息网络即能够成为现实。 PRE-SAFE预防性安全缓冲系统:为乘客提供预防性安全保护自2002年以来,屡获殊荣的PRE-SAFE 预防性安全系统进一步巩固了梅赛德斯-奔驰在汽车安全领域的领军地位。一旦侦测到危险状况, PRE-SAFE 预防性安全系统将激活乘员保护措施,为乘员提供预防性保护。发生侧面碰撞时,PRE-SAFE预防性安全缓冲系统能够横向推动车内乘客向中央移动,从而将车内乘客所承受的冲击力降低大约1/3。在交通事故中,即使是一毫米的距离都将事关生死。如果侦测到即将发生侧面碰撞,PRE-SA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