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安全生产)四川省安全生产科技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492650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7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安全生产)四川省安全生产科技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20)(安全生产)四川省安全生产科技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20)(安全生产)四川省安全生产科技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20)(安全生产)四川省安全生产科技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20)(安全生产)四川省安全生产科技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安全生产)四川省安全生产科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安全生产)四川省安全生产科技(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2四川省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二一年六月前 言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五要素中重要的一环,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实现四川工业强省战略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持续稳定好转的重要时期。受到后金融危机时代和后灾后重建时代的双重影响,如何实现到2020年我省安全生产状况根本性好转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四川的奋斗目标,关系到实现科技强省和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进步

2、是提高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水平的基本手段。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跨越。在“十二五”期间,四川安全科技工作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川”、“人才强省”、“科技兴安”战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必须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必须构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水平,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本规划是“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科技工

3、作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十一五”回顾、安全科技需求分析、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附件六个部分。目 录一、“十一五”回顾1(一)安全生产基本情况1(二)取得的主要成绩4(三)安全科技存在的问题9二、安全科技需求分析11三、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14(一)指导思想14(二)发展思路15(三)发展目标15四、主要任务17(一)加强安全生产理论创新研究17(二)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性安全技术研究19(三)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构建安全生产科技标准体系21(四)加强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22(五)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24(六)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25(七)加强安全

4、管理技术研究26(八)以科技成果带动产业化,实施安全技术示范工程26五、保障措施27(一)营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27(二)整合安全生产科技资源27(三)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增加安全科技投入28(四)注重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28(五)加强安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29(六)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领导与协调30(七)加强学术研讨,广泛开展国际安全生产科技合作与交流30(八)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宣传工作30六、附件32(一)6大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32(二)8大系列安全生产地方标准研究32(三)20项重大安全生产科技攻关项目32(四)63项重点推广技术33(五)6大安全科技研发基地36(六)9项

5、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36(七)6大安全技术示范工程36四川省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进步,支撑和引领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四川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十二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四川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回顾(一)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十一五”以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加快”,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6、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持了全省安全生产平稳发展的态势,尤其是2006年、2007年、2008年,安全生产状况连续三年实现了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两位数下降的喜人形势。“十一五”期间,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实现了“一好转三下降、两提高”的良好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持续下降。2009年与2005年相比,全省各类伤亡事故总起数下降了20017起,总死亡人数减少了2094人,呈逐年大幅度下降趋势。二是四项安全生产相对指标持续下降。“十一五”期间(20062009年),全省亿元生产总值(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0.

7、68下降到0.29,工矿贸易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4.53下降到4.07,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6.08下降到4.11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由7.85下降到6.2。三是六大行业领域安全稳定好转。2009年与2005年相比,工矿贸易企业事故起数由1082起下降到700起,死亡人数由1095人减少到831人;其中,煤矿事故起数由423起下降到222起,死亡人数由532人减少到278人;非煤矿山事故起数由163起下降到74起,死亡人数由145人减少到84人;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由19起下降到4起,死亡人数由16人减少到5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由29748起下降到16164起,死亡人数由44

8、26人减少到3056人。火灾事故起数由10848起下降到5675起,死亡人数由106人减少到46人。铁路交通事故起数由1040起下降到168起,死亡人数由572人减少到118人。水上交通事故起数由11起下降到6起,死亡人数由38人减少到4人。农业机械事故起数由9起下降到4起,死亡人数由30人减少到3人。四是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普遍提高。“十一五”期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加强安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安全常识,全民安全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逐步增强,基本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全省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安全保障。五是安全

9、科技保障能力持续提高。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科教兴川”、“科技兴安”战略,组建了一个由15个专业、283名专家组成的四川省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队伍,科技研发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取得了一批重要安全科技成果,其中71项安全科技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建设了涵盖六大专业的3个省级重点安全科学实验室。多个市(州)均启动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初见成效,安全生产科技贡献率逐步提升,对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省地区发展不平衡,安全科技发展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总量大、较大和

10、重大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2006-2009年,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118580起,死亡19802人,每年平均发生各类事故29645起,死亡4950.5人,平均每天死亡近14人;全省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494起,死亡2024人,平均每年发生123.5起,死亡506人,平均每2.91天一起;全省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13起,死亡217人,平均每年发生3.25起,死亡近54.25人。造成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一些行业和地方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责任制不落实、管理不严的因素;也有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制约、安全基础薄弱,影响制约安全生产诸多

11、深层次、历史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的原因;特别是安全生产科技水平不高,对制约安全生产的重大危害因素和机理缺乏科学认识和理论研究,更缺乏科学手段;同时科研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支撑力量分散且保障不力等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实现安全生产面貌的整体改观,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科技工作。(二)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一五”是我省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时期,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科教兴川”、“科技兴安”战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队伍,科技研发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取得了一批重要安全科技成果,对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1、建立了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针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

12、品等高危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安全生产问题最为突出,以及当前我国职业危害严重、安全生产领域的致灾机理等技术基础研究长期薄弱的特点,为了适应安全生产“国家监察、地区监管”的工作需要,以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矿山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四川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技术研究院、四川科技职工大学为核心,由矿山、非矿山、职业危害三个省级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专业中心的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形成,建设了6大专业三个省级重点安全科学实验室,为安全生产和培训工作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为安全理论、安全科技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组建了由283名专家组成的四川省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按专业划分为煤矿、危险化

13、学品、建设工程、消防等15个专业委员会,先后制定发布实施了四川省安全生产专家组管理办法、四川省安全生产专家活动管理规则,2008年以来我省各级安监部门在全省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三个领域排查确定了1千多家重点监控企业,按照“专家查隐患、政府搞督查、部门抓监管、企业抓整改”的检查要求,对每家重点企业不间断地进行监督检查。为四川省重大安全生产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四川省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监管、监察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咨询服务。2、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十一五”期间,我省全面启动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成立了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立了快速

14、、有序、高效消防、矿山救护、排水抢险等专业化救援队伍,配备和完善了满足应急救援的专业化、现代化装备,提高了重特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2006年,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投入运行。目前我省21个市、州,181个县均建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和各级、各行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完善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3、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用活用好了国债资金和省煤矿安全专项资金,积极扶持煤矿企业对矿井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安全监控系统、防排水系统、防尘灭火系统以及提升、运输、供电系统等进行安全技术改造。组织推动各地、各煤矿企业建设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示范县(区)和示范矿井,2009年在全省建成了第

15、一批瓦斯治理工作体系示范县(区)和示范矿井。制定并落实了尾矿库治理方案,推动非煤矿山企业、选矿企业全面治理尾矿库。实施地下矿山机械通风、防水、防火、防采空区地表塌陷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露天矿山一面坡和伞檐开采专项技术技术改造。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鼓励化工企业进行安全技术改造经济政策,大力推动化工企业加强安全技术改造。进一步落实了四川省烟花爆竹行业发展规划,鼓励开展烟花爆竹生产机械和安全型药物研发,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型药物和生产机械。加强了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督促指导了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加快药物安全性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逐步建立了烟花爆竹药物安全日常检验检测机制。安全科研项目立项数量逐年增多,项目水平越来越高。西部山区公路铁路泥石流减灾理论与技术、列车过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安全评估技术及工程应用等3项安全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顺层瓦斯抽放中的深孔控制爆破技术研究、西部山区道路泥石流防治理论与技术等12项安全科技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温高压高H2S-CO2气藏安全高效开发基础理论与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等26项安全科技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西南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灾害预警研究等28项安全科技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高突小煤矿低透气煤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