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剩余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492084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剩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剩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年)(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剩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年)(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剩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年)(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剩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剩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剩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费者剩余目录隐藏消费者剩余简述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图示 消费者剩余计算公式: 产生消费者剩余的原因 消费者剩余和传统的效用函数 消费时间的价值及其衡量 对消费者剩余的认识 咀嚼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影响消费者剩余的主要因素 消费者剩余最大化的措施 消费者剩余和价值悖论 消费者剩余简述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图示消费者剩余计算公式:产生消费者剩余的原因消费者剩余和传统的效用函数消费时间的价值及其衡量对消费者剩余的认识咀嚼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影响消费者剩余的主要因素 消费者剩余最大化的措施 消费者剩余和价值悖论 编辑本段消费者剩余简述Con

2、sumer surplus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产生差额的原因在于:除最后一单位外,该商品用货币表示的边际效用(以美元表示)都大于其价格。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需求曲线图),消费者剩余的货币价值可以用需求曲线以下、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衡量。消费者剩余的定义阐述“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是纽约大学教授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收益:一个叫“消费者剩余”;一个叫“生产者剩余”。两者相加,叫“市场总剩余”。 编辑本段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图示 编辑本段消费者剩余计算公式: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

3、一买者的实际支付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一卖者的实际成本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实际成本任何人付出货币,无外乎希望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满足需要,花钱买个称心如意;二是买个合算,不光使用遂心,而且可以发挥更大效能。比如手机,就花3500元买个三星,不仅通话方便,而且可以录音、拍照、摄像、发彩信,给用户带来许多好处。而对生产者来说,每卖出一个手机就赚了一笔,资金快速回笼,便于再投入下一轮的开发。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心理:“买就赚”,“赚就卖”。有消费者剩余的机会就抓住。市场的总剩余就是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所得到的收益。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消费者与生产者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对“孪

4、生兄弟”具有心灵感应:一个感冒,另一个就会打喷嚏;一个开心,另一个梦中都会发笑。为了使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参照经济学演义一书作者张世贤的比喻,来作一个更生动的说明消费者剩余是买者为购买一种商品愿意支付货币量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的节余部分。就举买电脑的例子吧。虽然都知道威力公司的笔记本质量和性能不错,但是,愿意支付的价格是有差异的,甲愿意出9000元的价格买天想电脑;乙觉得商家不会骗他,愿意出8700元;丙愿意出8300元;丁只愿意出8000元成交。假如现在威力公司就只有l台笔记本电脑可卖,由4位买者竞价,最后的胜出者肯定是甲,当他以8750元买到这台电脑的时候,他的额外收益是多少

5、呢比起其他笔记本厂家愿意出的9000元来,他还得到了250元的“消费者剩余”。假如现在有4台联想电脑出售,为了使事情简单化就统一以8000元的相同价格卖出,结果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丁没有得到消费者剩余之外,其他几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得了消费者剩余。其中最多的当然是甲方,他获得了1000元的消费者剩余,乙方获得了700元的消费者剩余,就连丙也获得了300元的消费者剩余。这样算来,4台联想笔记本电脑的消费者剩余之和是2000元。实际上丁方虽然没有获得消费者剩余,也并没有觉得自己吃亏,因为他没有以高于自己愿意的价格去支付购买。生产者剩余也是同样的道理。生产者出售一种商品得到的收入,减去成本就

6、是生产者剩余,说白了就是企业赚的利润。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各家计算各家的成本,谁的成本低,谁就能够获得较多的生产者剩余。假如现在有3家电脑供应商,IBM的成本是7800元,联想的成本是7500元,天想的成本是7000元,如果都按照8000元的价格出卖,那么他们出售1台电脑将分别获得200元、500元和1000元的生产者剩余。同时,如果这些企业采取新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成本进一步下降,那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生产者剩余。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消费者剩余也好,生产者剩余也罢,其实都是消费经济学的概念,它所表示的实际上是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所得到的收益。消费者剩余是买者在购买过程中从市场上得到的收益;生产者剩

7、余是卖方在出售过程中得到的收益。前者可以定义为: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一买者的实际支付后者可以定义为: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一卖者的实际成本当我们把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剩余加在一起时,可以得出:总剩余=买者的评价一买者的实际支付+卖者得到的收入一卖者的实际成本由于买者实际支付的等于卖者实际得到的,二者互相抵消,就可以简写为:总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实际成本 编辑本段产生消费者剩余的原因一是边际效用递减律,二是消费者根据对具体产品或服务边际效用的评价而愿意支付的价格,经常高于他们 实际支付的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价格。 编辑本段消费者剩余和传统的效用函数“消费者剩余”是由马歇尔首先提出的。马

8、歇尔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是这样来表示消费者剩余的:如图1,以OQ代表商品数量,OP代表商品价格,DD代表需求曲线,则消费者购买OQ的商品时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为三角形DPE的面积。传统的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剩余根源于递减的边际效用,由于消费品先前各单位都要比最后的一单位具有更高的价值,消费者从先前的每一单位中享受到了效用剩余。因此,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某一物品的购买中所得到的超过他们所为之支付的那部分额外效用。可见,传统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消费者可以直接从购买到的商品或服务中获得效用。效用函数可表述为:u(x)其中x表示商品或服务,u表示效用函数。由于边际效用递减

9、,而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等于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所以消费者得到了“剩余”。 编辑本段消费时间的价值及其衡量传统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缺陷是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花费的时间排除在效用函数之外,认为消费者获得的效用完全来自商品本身。很多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了传统理论的这一缺陷,大量的研究文献认为,对商品的需求来自某种更为基本的目标,利用商品的特性可以实现这些目标。也就是说,对商品的需求并不完全在于商品本身,还在于商品与时间结合过程中提供的特殊服务。贝克尔认为,“将消费既解释为用货币换取市场商品与劳务,同时又解释为从这些商品与劳务中获取效用显然缺乏直观上的感召力。对消费的这种解释没有说明效用是来自于所购买商品的

10、获取、占有、还是使用,而通过强调市场商品消费涉及到它在一种更为基本的产品生产中的使用可以使人们洞悉商品有用性的本质。” 在探讨消费概念时,纳骚 .西尼尔注意到,“对任何东西的使用都可以普遍地用消费一词来表达”,所以,他指出,“如果以使用一词代替消费,那将是政治经济学语言的一项改进。” “使用”实际上就是消费过程中商品与时间结合进行“生产”得到效用的行为。由此,消费实际上具有某种“生产”性质,消费者从市场上购买商品,把它作为“要素”,并投入时间、体力、脑力等“生产”出一种更为基本的产品,这种基本产品使消费者获得了效用。如果假设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进行的“生产”活动都是同质的,则这种“生产”的成本可

11、完全由时间描述,效用函数可写为:U=u(z)=u(x,t)Z表示基本产品, t为消费商品x所花费的时间即消费时间。可见,在讨论消费者行为时,将消费者的“生产”行为纳入效用函数能更真实地反映效用的本质。也就是说,消费者效用并非完全来自所购买的商品,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进行的“生产”活动也创造了部分效用。即,效用由两部分组成:商品价值和“生产”成本即时间价值。这在现实消费活动中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如果消费者不花时间去享用,再丰盛的晚餐也不会有任何效用;同样,消费者也不能从购买一张电影票中获得任何满足,是电影情节、音响、环境等因素加上消费者的时间、情感等共同作用形成了消费者的效用。人们很早就开始重视时间

12、的价值,但是这种重视往往局限于生产领域。“时间就是效率”的基本含义是在时间上有效率地组织各种要素,实现生产利润的最大化。在经济学文献中我们看到的往往也是诸于“生产时间”、“流通时间”等描述生产过程的时间概念,对于非生产领域的时间或消费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却很少涉及。同时,绝大数经济学家已经认识了教育过程及所有人力资本投资过程所放弃的收入即机会成本的重要性,但对消费时间的价值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纵观历史,人类用于工作的时间并没有超过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即使一天工作14小时,一周工作6天,也还有一半时间用于睡眠、就餐及其他活动。而且,经济发展已引起工作时间大幅度的持续下降。今天,绝大多数国

13、家每周的工作时间都低于50小时,即不到一周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可见,就经济福利而言,非工作时间的分配与效率现在变得比工作时间的分配与效率更为重要。此外,我们所熟知的一种现实是,消费者不仅在劳动市场上出售时间,他们还以某种消费用品和劳务的形式购买时间,如果消费时间没有价值,对这种购买就很难作出完善的解释。不承认消费时间的价值已不能对现实作出很好的描述。因为消费时间一般为市场活动之外的时间,因此消费时间的价值不能像工作时间那样直接用工资来衡量。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考察其价值。1、 从成本的角度看消费时间的价值以机会成本作为一种价值评判标准,则消费时间的价值或其影子价格,就是其相应的工资。

14、因为消费者若将用于消费的时间用于生产活动,则能获得工资收入。实际上,如前文所述,我们也可以将消费看成一种“生产”,这种“生产”的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直接成本是指消费中对商品购买的实际支出,如一次旅行活动各种食、宿、行、游等项目开支以及购物开支,而间接成本则是消费过程所花时间的机会损失,即消费时间的价值。2、 从收益的角度来看消费时间的价值实际上,消费时间对消费者能产生质的收益。作为自由时间的消费时间,是能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随着消费时间的积累,消费者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科学文化水平,随着消费者素质的提高,对消费者的消费和生产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从消费来看,能提

15、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能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更充分的更合理的利用,在相同条件下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效用。从生产上看,个人的充分发展能提高个体的劳动生产率,使个体生产力得以提高,这种个体本身生产力的提高又必然反作用于劳动生产率,进而大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工作时间减少,自由时间增加,由此更进一步地促进消费者的全面发展。可见,消费时间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力和生产力,和生产时间一样,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编辑本段对消费者剩余的认识消费不仅仅局限于商品(包括劳务),还包括时间。商品和时间是消费过程中两种对称的要素,它们是消费者效用的共同来源。也就是说,我们若从“生产”的角度看消费,消费者是用商品和时间两种要素进行“生产”得到效用。那么图1中三角形DPE并非消费者获得的额外的效用或剩余,而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投入的时间的价值。更确切地说,梯形DEQO表示消费者消费Q数量的商品过程中所获得的总效用,其中PEQO为商品的价值,DPE 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生产”成本即消费时间的价值。我们可以类比生产过程来说明这一观点。假设用劳动和土地两种要素生产一种产品,则在图1中,横轴表示劳动,纵轴表示工资,D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