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文化常识整理[文档推荐]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5489311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文化常识整理[文档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必修一文化常识整理[文档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一文化常识整理[文档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文化常识整理[文档推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 1 A 烛之武退秦师 选自 左传 又名 春秋左氏传 或 左氏春秋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叙事详细的编年体 体裁 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主要记载了春秋 朝代 前期 各国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 左传 是解释 春秋 这部史书的 与 公羊传 谷梁传 并称为 春秋三传 左传 亦称 左氏春秋传 或 左氏春秋 儒家经典之一 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 作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 春秋 编次 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 十四年间各国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

2、价值的文献 也 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 与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合称 春秋三传 行李 古义为 出使的人 今义为 出门时所带包裹 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烛之武退秦师 战争要有 理由 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 不仁 不 知 不武 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 爵位 又称封爵 世爵 是古代皇族 贵族的封号 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周代 分为公 侯 伯 子 男五等爵 均世袭罔替 封地均称国 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各诸侯国内 置卿 大夫 士等爵位 楚国等置执圭 执帛等爵 卿 大夫有封邑 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 唯受 命于诸侯 汉朝开始公之上设王爵 王爵只封给开国功臣 品级是官职的等级

3、与爵位是两码事 爵位是 世袭的 品级不能世袭 荆轲刺秦王 国语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 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 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我们学过其中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 和 荆轲刺秦王 荆卿 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卿 古代对人的敬称 秦王购之金千斤 邑万家 秦王用一千斤金 当时以铜为金 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 悬赏他的头 购 重金征求 邑 封地 既祖 取道 祭过路神 就要上路 祖 临行祭路神 引申为践行和送别 为变徵之声 发出变徵的声音 古时音乐分为宫 商 角 徵 羽 变徵 变宫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 调 声调悲凉 音律度量 1 音律 古代有五音和七音 这个 音

4、 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音阶 五音就是宫商角徵羽 再加上变宫 变徵 就构成了七音 与今天的七音阶对比是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即1234567 其 古代还有八音 是对乐器的统称 包括金 钟等 石 磬等 丝 琴瑟等 竹 管 箫等 等八 类 每类包括若干种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国音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大致可分为合奏与独奏两大类 合奏乐器多为锣鼓 锁 呐 二胡 琵琶 扬琴 三弦 笛 笙 箫等 独奏乐器通常以古琴 琵琶 二胡 板胡 笛子 筝等 为主 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进行简要说明 关山月 乐府曲调 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如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 从 军行七首 之二 后庭花 即玉树后庭花

5、 为绮靡之音 如 商女不知忘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泊秦淮 行路难 古曲名 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如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 行路难 李 益 从军北征 贱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如 荆轲刺秦王 今往而不反者 竖子也 毛遂自荐 白 起 小竖子耳 鸿门宴 竖子不足与谋 孔雀东南飞 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 郎中 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自唐至清成为尚书 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 分掌各司事务 如 荆轲刺秦 王 诸郎中执兵 皆陈殿下 此指宫廷侍卫 张衡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 郎中 是管理 车骑门户的官名 鸿门宴 司马迁是西汉 朝代 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 思想家 开创了我国史学纪传体的先河 被后人尊称为 史圣

6、 司马迁 作者 创作的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 下 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 3000 年的历史 分为本纪 世家 列传 书 表等五种体裁 它被鲁迅赞誉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2 鸿门宴 解释 鸿门 地名 今陕西临潼东北 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 史记 项羽本纪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至鸿门 谢曰 3 山东古 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 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非常古 意外的变故 今 程度副词 很不一般 河北古 黄河以北地区 今 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河南古 黄河以南地区 今 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4 座次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 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

7、位 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右 以 右为尊 右丞相比左丞相大 左迁 即表示贬官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 位在廉颇之右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 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 皇帝聚会群臣 他的座位一 定是坐北向南的 因此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 南面 称臣叫做 北面 室东西长而南北窄 因 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 其次是坐北向南 再次是坐南面北 最卑是坐东面西 鸿门宴 中有 这样几句 项王 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 沛公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 张良座 次最卑 鸿门宴 项羽 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 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 这里 是以东为尊 最卑的是西

8、向 从 东向坐 可以看出项羽的骄傲 目中无人的态度 四面环坐 由尊到卑 依次排列 西 北 南 东项羽 伯 亚父 沛公 坐席 古代君王 诸侯临朝听政 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 皆面南而会 即以此称君 而以北面为卑 或 以之称臣 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 以西为客 但汉代刚好相反 本文即如此 古代 座次 问题 1 官职 古代以右为尊 位在廉颇之右 2 车骑 由以左为尊 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 坐定 公子从车骑 虚左 3 室内 西为宾 长 贵 东为主 幼 贱 4 堂上座位 北为帝 尊 南为臣 卑 左为贵 右为轻 5 四面环坐 由尊到卑 依次排列 西 北 南 东项羽 伯 亚父 沛公 附录 孔子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9、春秋时期鲁国人 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尊奉为 至 圣 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打破了 学在官府 的传统 他编辑整理的 春秋 成为我国第一 部编年体史书 论语 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集中体现了他在政治 伦理 哲学 教育等方面的思想 是 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 该书共分20 篇 与 大学 中庸 孟子 并称为 四书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并称 五经 论语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 从心所欲 不逾矩 中的 而立 指30 岁 不惑 指40 岁 知命 指 50 岁 耳顺 指60 岁 烛之武退秦师

10、 1 春秋时期有公 侯 伯 子 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 周天子分封天下 一般就是功劳大的 分得土 地多 爵位就高 就可以分封为公爵 比如晋文公 秦穆公 齐桓公等 2 子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3 寡人 诸侯谦称 寡德之人 4 执事 办事的官吏 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5 大夫 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 官分卿 大夫 士三级 大夫又分上 中 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 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 战国策 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又称 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 编写 共33 篇 分为十二策 国语 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 卿 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 竖子 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

11、 童仆 和 小孩 的意思 4 祖 临行祭路神 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 古代音乐分宫 商 角 徵 羽 变宫 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 音调悲凉 羽 声调激愤 6 中庶子 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 郎中 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 箕踞 坐在地上 两腿张开 形象像箕 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 关中 函谷关以西 今陕西一带 2 山东 崤山以东 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3 季父 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 仲 叔 季 4 河 特指黄河 江 特指长江 5 亚父 对对方的敬称 意为仅次于父亲 6 参乘 亦作 骖乘 古代乘车 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7 窃 私下 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8

12、 竖子 骂人的话 相当于 小子 与 荆轲刺秦王 的 竖子 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草书 行书 楷书的演变过程 分为古代汉字 阶段 商代 秦代 甲骨文 小篆 和隶书楷书阶段 汉代 现代 隶书 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 笔画平直 略有波浪起伏 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 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 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 使用连笔 书写快捷 但难于辨 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 楷书产生后 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 易书写 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 正楷 真书 汉魏之际形成 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 一直使用到现在 楷 有 规则 之意 字形

13、方正严整 笔画平易圆转 更便于书写 汉字是方块字 有独体和合体之分 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 象形字 指事字 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 包括 会意字 形声字 关于汉字的形成 前人有所谓 六书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现代学者认为 六书 前四种是构字法 后两种是用字法 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 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奇妙的对联 对联也叫 楹联 楹帖 对子 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 形成于唐宋 盛行于明清 对联由上联 下联组成 字数多少无规定 要求对仗工整 平仄协调 对仗的要求是 字数相等 词形 相同 结构相当 平仄协调 要求平仄相异 平声舒缓 仄声短促 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 下联最后 一字必为平声 对联为竖行书写 中间不加标点 张贴时 上联在右边 下联在左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