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3547293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国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国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国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国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研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求真 务实 拼搏 创新1 页范丁凡 学号 :200912140307关于中国地质灾害分析及其防治措施研究国土资源学院 09 级 3班 范丁凡 学号:200912140307指导老师:西华师范大学许武成教授摘要: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危性大,近年来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巨大,对社会稳定、生态环境的威胁日益严重。因此,分析我国常见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等,积极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了解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避免和减轻致灾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地质灾害,概况,因素,分布

2、规律,监测,预报,防治措施我国疆域辽阔,国土面积广大,孕育地质灾害的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变,地质构造运动强烈,极易诱发各类地质灾害,这些条件使得中国自然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危性大,灾情严重。此外,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不断增多,尤其是由于于工程建设造成的地质性破坏越来越多,地质灾害已成为制约某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地质灾害共有 30 种,常见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3 种。据全国地质灾害通报, 2010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 30670起,其中滑坡 22329起,崩塌 5575起,泥石流 1988起,地面塌陷 499起,地裂缝 238起,地面沉降 41起,造成

3、 2246人死亡,669人失踪,534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63.9亿元,与 2009年相比数量和人员伤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量都大幅增加。 求真 务实 拼搏 创新2 页范丁凡 学号 :200912140307导致地质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人为等综合因素。自然因素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人类活动则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积极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避免和减轻致灾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地质灾害及其分类一、 (一)地质灾害的概念及其涵义根据 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4、规定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对地质灾害的内涵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致灾的动力条件和灾害事件的后果。(1) 地质灾害是由地质作用产生的 ,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形态和物质组成正在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因此,在形成地质灾害的动力中还包括人为活动对地球表面系统的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2) 只有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或破坏的地质事件才是地质灾害。而那些仅仅是使地质环境恶化,没有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环境的地质事

5、件,则只是一种灾变,不构成灾害。例如,同样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没有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损毁,不能称为灾害;如果发生在社会经济发达的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则称为灾害。 求真 务实 拼搏 创新3 页范丁凡 学号 :200912140307一、 (一)地质灾害的等级及其分类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1)特大型:因灾死亡 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000万元以上的; (2)大型:因灾死亡 10人以上 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500万元以上 1000万元以下的; (3)中型:因灾死亡 3人以上 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00

6、万元以上 500万元以下的; (4)小型:因灾死亡 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的种类繁多,除地震、火山外,还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瓦斯突出、矿井及地下工程热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特殊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海水入侵、冰融等。根据地质灾害特征,从不同角度把地质灾害划分为多种类型。(1)地质灾害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为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为人为地质灾害。因岩土工程处置不当而发生事故所形成的灾害是人为地质灾害的主要组成部分。(2)地质灾害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发性地质灾害两大

7、类。前者如:崩场、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岩土工程事故灾害也属于突发性的。 求真 务实 拼搏 创新4 页范丁凡 学号 :200912140307(3)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地面沉降等)。二、中国地质灾害概况二、 (一)中国近年地质灾害发生状况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几乎所有的地质灾害在中国都十分发育,灾种类型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灾害损失大。这些地质灾害不但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破坏农业、工业等各种产业,阻碍社会经济发展。2004 年

8、,中国共发生中等规模以上地质灾害 875起,其中滑坡 572 起,崩塌 181 起,泥石流 77 起,地面塌陷 25 起,地裂缝 13 起,造成 688 人死亡,172 人失踪,426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20. 5 亿元。发生地质灾害较多的省份为重庆308 起、四川 156 起、湖北 75 起、贵州 48 起、云南 46 起、湖南36 起等。2005 年共发生地质灾害 17751起,造成 578人死亡、104人失踪,339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36.5亿元 2006年,除北京、上海和宁夏外,全国 28个省(区、市)都发生了地质灾害,共发生102804起。其中,滑坡 88523起、崩塌 1

9、3160起、泥石流 417起、地面塌陷 398起、地裂缝 271处、地面沉降 35处,95.2是自然因素引起、4.8是人为因素诱发的,共造成 663人死亡、111 人失踪,45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43.16亿元。与 2005年相比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增加了 14.7,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增加了18.4。2007 年 1月12 月,除北京、天津、内蒙、上海外,全国27个省(区、市)都发生了地质灾害,共发生 25364起。其中,滑坡 求真 务实 拼搏 创新5 页范丁凡 学号 :20091214030715478起、崩塌 7722起、泥石流 1215起、地面塌陷 578起、地裂缝225处、地面

10、沉降 146处,96%是自然因素引起的,4%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共造成 598人死亡、81 人失踪、444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4.75亿元。2008 年 112 月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 26580起,其中滑坡 13450起、崩塌 8080起、泥石流 443起、地面塌陷 451起。共造成 1598人伤亡,其中死亡 656人,失踪 101人,直接经济损失32.7亿元。2009 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 10840起,其中滑坡 6657起、崩塌 2309起、泥石流 1426起、地面塌陷 316起,地裂缝 115起,地面沉降 17起。共造成死亡 331人,受伤 315人,失踪 155人,直接经济损失

11、17.65亿元。2010 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 30670起,其中滑坡 22329起、崩塌 5575起、泥石流 1988起、地面塌陷 499起、地裂缝 238起、地面沉降 41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 382起,2246人死亡、669 人失踪、534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63.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数量增加 182.9%、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增加499.8%,直接经济损失增加 216.7%。表 1 2001年以来地质灾害灾情多年对比年代发生数量(起)死亡(人)失踪(人)受伤(人)直接经济损失(亿元)2001 5793 788 120 936 35.0 求真 务实 拼搏 创新6 页范丁凡

12、 学号 :2009121403072002 48000 907 109 470 51.02003 13832 743 125 3355 48.72004 13555 734 124 280 40.92005 17751 578 104 339 36.52006 102804 663 111 453 43.22007 25364 598 81 446 24.82008 26580 656 101 841 32.72009 10840 331 155 315 17.72010 30670 2246 669 534 63.9平均值29518.9824.4169.9796.939.44二、(二)中国地

13、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地质灾害是地球各圈层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事件。地质环境是地质灾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其危害程度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格局、新构造运动的强度与方式、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水文及植被、人类工程活动的类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空间上受上述诸因素制约,中国地质灾害的区域空间分布从西向东,大体可以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哀牢山、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雪峰山为界分为三大区。西区为高原山地,海拔高,切割深度大,地壳变动强烈,构造、地层复杂,气候干燥,风化强烈,岩石破碎, 求真 务实 拼搏 创新7 页范丁凡 学号 :200912140307因而主要发育有地震、

14、冰融、泥石流、沙漠化等地质灾害;中区为高原、平原过渡地带,地形陡峭,切割剧烈(相对切割深度巨大) ,地层复杂,风化严重,活动断裂发育,因而主要发育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面变形、黄土湿陷、矿井灾害等地质灾害;东区为平原及海岸和大陆架,地形起伏不大,气候潮湿且降雨量丰富,主要发育地震、地面变形、崩塌、滑坡、泥石流、河湖灾害、海岸灾害、盐碱化等地质灾害。从北向南,阴山天山、昆仑秦岭、南岭等巨大山系横贯中国大陆,沿这些山系,崩滑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他们的相间地带(大河流域) ,土地沙化、盐碱化、黄土湿陷及水土流失、地面变形及崩滑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在新构造

15、运动相对活跃的东南、西南及青藏高原地区,地震以及与之相关的地质灾害较为明显。在时间上,虽一年中 12个月份都有地质灾害发生,但高发期只要集中在 5-9月,尤其 7-8月频率最高。1-3 月和 10-12月较少,2008年 5-9月发生的地质灾害占到全年的 93%,其中 7-8月占全年的73%。2009 年,6-8 月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占到全年的 72%,1-3月和 12月较轻。相应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主要在 5-9月,尤其是6-8月最为严重。1-3 月和 10-11月较轻。2009 年 5-9月因灾损失占到全年的 91%,其中 6-8月占到全年 73%。三、中国地质灾害的形成因素中国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及其危害除了受地形地貌、地质、气候等多种自然因素控制外,还受人类活动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两 求真 务实 拼搏 创新8 页范丁凡 学号 :200912140307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活动规律及其危害程度。三、(一)地形地貌因素多种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有密切的依存关系,甚至受地貌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