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428726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课标要求】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学习目标】1.掌握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2.通过史料分析,能够灵活迁移运用本课所学重点知识,感知身边民族交融的事例。养成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表现和影响。【学习难点】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表现和影响。【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

2、淝水之战”。第二部分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三部分为“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点1淝水之战背景: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_形成对峙的局面。经过:383年,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企图消灭东晋,统一全国。东晋团结一致,在_与前秦前锋隔岸对峙。最终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影响:淝水之战以后,_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知识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_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措施: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494年迁都_;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_;以_代

3、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_;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_;采用两汉、曹魏的_、_等。影响:促进了_,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知识点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来源:学科网ZXXK经济: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农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_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_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_、_、_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政治: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_制度。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后,_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_、_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评价: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

4、_,民族关系趋于_。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合作探究:(一)知识回顾:1.结合所学知识,回顾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2.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曾出现过几次短暂的统一局面?(二)史海钩沉1.结合材料,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材料二 表格: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改革的什么措施?若有官员在朝廷上说鲜卑语,会受到

5、什么惩罚?这项惩罚显示出孝文帝对“禁北语”持什么态度?材料三 公元494年,孝文帝又谓陆睿曰:“朕修百官,兴礼乐,其志固欲移风易俗。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朕亲政九年,对百官实行三载考绩,复兴礼乐,志在移风易俗,开导亿万百姓。朕为天子,何必要迁居中原!正是想让你们的子孙后代逐渐接受好的风俗、博见多闻。)(2)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实施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材料四 北魏时期的洛阳是一座繁华的都城,城内有很大的市场,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字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有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在洛阳城定居下来,从事着商品买卖的活动。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养老

6、的陋习,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材料五 孝文帝改革以后,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孝文帝的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少数民族妇女身着汉族服装 洛阳的汉族官僚,争相使用胡床、方凳 汉族妇女正在制作蒸馍与烙饼材料二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材料三: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材料四: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

7、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1.上面的材料反映了魏晋时期的北方地区出现了什么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材料指出这一趋势有哪些表现?如何评价这些表现?2. 中华民族是许许多多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有其他民族的特征。联系现实生活,想想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三、当堂检测:1小明在一次知识竞赛中,遇到一个难题,不知下列有关“淝水之战”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请你帮他作答。( )A淝水之战是汉族政权与匈奴政权之间的战争B东晋政权实力强盛,因此大败前秦C经过淝水之战,前秦迅速瓦解,北方地区再度陷入分裂D前秦统治

8、者顺应统一南北的民意,率各族人民进攻东晋2“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历史时代的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的是( ) 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以法治国3“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完成了国家大一C抵御了外来侵略 D促进了民族融合4以下两幅有关北魏时期的图片,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北魏文官俑汉人胡食图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9、5(2015桂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右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材料三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生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四、课堂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