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肇州中学2019-2020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5428631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肇州中学2019-2020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肇州中学2019-2020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肇州中学2019-2020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肇州中学2019-2020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肇州中学2019-2020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肇州中学2019-2020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肇州中学2019-2020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易经系辞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按照这个说法,诗词曲赋与琴棋书画等艺术门类都可归入无形的“道”的范畴,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建筑与车舆、衣服、盆碗类似,属于有形的“器”的性质,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主要由匠人来制作,文人士大夫阶层极少直接参与。由此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

2、缺乏理论总结。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相对得到主流阶层的追捧,出现了园冶长物志等理论名著,而在更广泛的建筑领域,相关学问备受冷落,虽然有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等官书和明代鲁班经之类的民间著述传世,但数量远远不及西方,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与西方古罗马建筑十书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名著差异很大。1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清朝的衰落和灭亡,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使得拥有千年历史的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至今日,中国的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与古代则

3、大相径庭,广大建筑师对于传统的建筑技艺普遍感到生疏,绝大多数设计作品都近于西方建筑的翻版,失去了本土的文化基因。在此情形之下,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中外建筑师努力尝试扭转这一趋势,在现代建筑中刻意表现“民族形式”,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如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和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先贤致力于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梁思成、刘桢等学者四处考察测绘,搜集古籍,成果斐然。经过几代人的艰难跋涉,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而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长期侧重于历史本身,理论方面的论述非常有限,还不能

4、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的指引。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香港建筑师李允鉌先生正式出版华复意匠一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作者在卷首语中解释:“华夏指的是古代的中国,意匠可作建筑的设计意念,华夏意匠意即中国古代的建攻设计意念。此书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一时洛阳纸贵,至今仍被视为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最重要的一部专著。此书的撰写显然受到西方建筑理论的影响,引述了大量的前人论述和经典实例,完备性超过之前任何一部研究中国建筑的著作,恰如武侠小说中全真派的全套武功,无所不包,既有“道”层面的精神诉求,也有“器”层面的实践指导意义,故而难能可贵。建筑史学家龙庆忠先生为此书所作序言中说:“中国古建筑是古今都在东

5、亚地区,由东亚人民产生的。它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艺术和清静环境,是古代养目、养心、养身、遂生的具体表现。它既其有几何构成,又有模式表达和逻辑构成。这是出乎西方人意料的。”中国古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由中国独特而广袤的地理气候条件所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社会、人文因索的深刻影响。华复意匠对此有深入剖析,从各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进脉络和多重影响因素。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单体的规模往往有一定的眼度,造型上的差异也不大,更注重以群体组合的方式构成丰富的院落,“由一座变多座,小组变大组,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以北京紫禁城与巴黎卢浮

6、宫作比较,可见前者以“数”的集聚完成复杂的总体结构,而后者以“量”的叠加形成庞大而清晰的多层系统。殿亭楼台分占不同位置,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在彼此之间构成严密的呼应关系。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延续本民族、本地域的传统文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大难题。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也面临消亡的危险,幸而有诸多前辈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孜孜以求,拯危继绝传递薪火,一息不灭,功莫大焉。(节选自十一贝子大家中国建筑如何免于沦为西方建筑的翻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易经系辞认为,艺术门类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中国建筑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B19世纪末以来,华夏

7、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变化是由于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C李允鉌先生出版的华夏意匠填补了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的空白,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D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正是一些由中外建筑师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的体现。2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以易经系辞中“道”和“器”的论述,引出了对中国古建筑缺少理论探索的论述。B文中引用建筑史学家龙庆忠的话,是为了论证中国古建筑独有特色,华夏意匠一书难能可贵。C文章重点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古建筑的理论、风格的不同,突出阐述了二者各自的特点。D文章分析了中国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

8、趋同的现状,意在寻求扭转这一趋势的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对于中国现代建筑“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B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单体造型上的差异不大,但却以“数”的集聚完成复杂的总体结构,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突出代表就是北京的紫禁城。.C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面临消亡的危险,我们也要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孜孜以求,传递诸多前辈先贤之薪火,才能让中国建筑一息不灭。D中国古代不缺少园林艺术的理论名著,也有建筑领域的民间著述,但是与西方古代的建筑名著相比,数量不足,且差异很大。(二)实用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作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官方配套活动之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在此背景下,本次“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正体现了中国政府推动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提高监管效能,为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的强大决心。论坛欢迎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在内的各国农业和食品企业抓住新的历史机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和食品。市场监管总局愿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界同仁共同努力、携手共治,为保障人类食品健康与安全做出更

10、大贡献,本次论坛正向世界传递这一强烈信号。中国政府顺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充分满足百姓消费发展需求,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工作。市场监管总局将通过改革创新,借鉴国际经验,健全最严谨的标准,创新监管方式、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完善基础制度、实行最严厉的处罚,落实监管责任,坚持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让中外民众在经贸交流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和收获,是当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民间友好工作赢得广泛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论坛愿与国内外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企业加强合作,推介更多质量好、价格优的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改善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生活水平,让国内外

11、民众共同分享贸易合作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摘自证券日报2018年11月6日)材料二:(摘自中国健康报2018年3月10日)材料三:食品安全治理属于世界性难题。有效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需要进行系统的创新。我国属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研究我国食品监管体制改革,不可忘记这一基本国情。纵观全球,独立监管、统一监管和专业监管,已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模式。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的需求不会仅仅满足于食品的安全保障,对食品的质量、营养、口味等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亚里士多德曾说

12、:“事业是理念与实践的生动结合。”在新时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食品安全领域,广大企业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系统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还需要企业创新食品安全治理文化。因为“文化”是社会治理的“灵魂”。从全球的范围来看,食品安全治理文化创新属于食品安全治理创新体系中最为艰难、最具创造、最富智慧的创新。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包括知识、艺术、法律、宗教、习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文化是分层次的,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等形式;文化具有传承性、渗透性、持久性等。食品安全的治

13、理使命、治理愿景、治理价值、治理战略等,是食品安全治理文化中最核心、最本质、最精髓的内容。 (摘自中国食品安全报2018年11月29日)4下列不属于举办“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的目的的一项是( )3分 A为农林产品和食品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B欢迎各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和食品。C传递中国为保障人类食品健康与安全做出更大贡献的强烈信号。D推介更多质量好、价格优的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化”是社会治理的“灵魂”,这就决定了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需要创新食品安全治理文化。B当前,相对于食品的口味、价格而言,安全性

14、并没有引起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的高度重视,这亟待改变。C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食品的质量、营养、口味等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对食品消费的安全性要求不高。D食品安全监管,既要遵守独立监管、统一监管和专业监管的基本模式,又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进行创新。6结合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概括食品安全治理如何才能做到“理念和实践”的有机结合。(6分)(3)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最后一程刘 公前年仲秋,阳光蹦跳着来到我的桌前,温暖的光泽摩挲着我的脸庞。我手捧散发着墨香的新一期杂志,诗歌栏目的头条向东的名字再次映入眼帘。向东送来的诗稿,是用学生作业本撕下的两张纸写的。他

15、带有泥点的建筑服上有股浓重的汗馊味儿,跟我说话时,眼神怯怯的,不敢直视。他的三首诗都不长,我当即看了一遍,有几句一下子吸引了我,“伸手抓一把阳光撒向大地顷刻间天下一片金黄”。我说:“这首留用了,你没有固定住所,等杂志出版了,通知你来取吧。”他点点头,一脸灿烂地走了。两个月后,向东接到我的电话不到半个小时,就汗津津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双手在衣服上蹭了蹭,握着我的手说:“谢谢刘主编,谢谢。”他手上厚厚的老茧,石头一样硌得我的手生疼。“不用谢,以后有好的诗歌再给我。”当即,我安排人把稿费发给了他。他眼中闪动着晶莹的泪花,激动地说:“明天可以租个自行车回老家了。”“你老家离这儿多远?”“四十多公里。”“你不用租车了,明天我去你们县上采访,你搭我的顺车吧。”他高兴地说:“那太谢谢您了。”次日,我开车走高速、国道、无名道路,颠簸了好久,终于到了他的家。两间土坯房歪着身子立在土坡下面,一面墙的裂缝像一个乞讨人的嘴,虚弱地张着,三根圆木费劲地支撑着那面墙,防止它随时坍塌下来。还没进屋,就有一股浓烈的中药味儿扑鼻而来。听到声响,他爸弓着虾米一样的腰迎了出来,满脸的沟壑纵横却漾着笑意:“嘿嘿,向东,带客人进屋里坐。”东屋的蜂窝煤炉子上,咕嘟着一瓦罐中药,向东的妈身着油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