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542706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写景抒情诗的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5.写景抒情诗的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5.写景抒情诗的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5.写景抒情诗的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5.写景抒情诗的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写景抒情诗的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写景抒情诗的鉴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写景抒情诗的鉴赏1、学习目标1、了解写景抒情诗的特点。2、掌握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思路以及方法。2、学习重难点掌握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一、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屈原的离骚,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同样,古诗也成了高考的热点。从 1998 年到 2009年的古诗鉴赏高考题来看,所选的诗歌,从题材上,以唐诗为主,其次是宋词、元曲;而从内容上看,写景抒情诗是入选率最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写景抒情诗的鉴赏。二、了解写景抒情诗及鉴赏原则 写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

2、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能很好鉴赏写景抒情诗对考生极为重要,那么鉴赏写景抒情诗要注意那些事项呢? 首先,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 (1)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2)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其次,把握写景抒情诗最关键就是把握好景与情的关系。 诗人写景是为了衬托(包括正衬、反衬)情,具体关系为: 第一种情况,乐景正衬乐情。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

3、“好”字写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 第二种情况,哀景正衬哀情。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凄凉之景也可以用来烘托凄凉的气氛,而且更为常见。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用落叶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第三种情况,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的关键,或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或要联系上下文。如,“劳歌一曲斛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以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用色彩明丽之景表现的是依依惜别之情。 第四种情况,哀景反衬乐情。景是为情服务的,若全诗是 乐情,前面的哀景完全有可能是为反衬乐情服务的。请看李白的这首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

4、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第三,在鉴赏写景抒情诗时的答题步骤应是怎样的呢?我认为用一公式来说明就是:意象意象的特点意境意境的特点感情。具体来说,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步骤:初步阅读,整体感知。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读清原诗。 (整体品诗)2抓意象,展开联想,进入意境。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描绘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5、入境)3.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品感情) 实例展示:(1)先找准诗中诗人所描写的意象,再看这个意象的修饰词(形容词、动词等),从而把握意象的特点。 如:(05 年高考全国卷)考的是李华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题: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分析:诗人写的意象:草、涧水、树、花、山、鸟。其特点(修饰词)分别是:萋萋、东流复向西、芳、自落、春空啼 。诗人所描写的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但反衬的却是诗人凄凉(伤春、惜春)的心境。 (2)运用联想和想

6、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景物氛围特点(要忠实于原诗) 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写的意象有:阳光、江山、春风、花草、泥土、燕子、沙滩、鸳鸯。其特点是:丽、香、融、暖。对诗中明净绚丽的图画要整体把握,大胆想象,补充完整。总之,鉴赏写景抒情诗,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整体把握诗歌所创设的独特意境,由此进入意境,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必须让自己投入到大量的古典诗歌的情境中,多读多品多鉴赏。3、练习(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

7、惊物候新。云霞山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 补充了解:杜审言,字必简,祖籍襄阳,迁居河南巩 县,官至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他是杜甫的祖父。原有集散佚,明人辑有杜审言集。晋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苏常州市。陆丞,作者友人,不详其名,时为晋陵郡丞。 早春游望是陆丞所作的诗,本篇是唱和之作。 )1细味文意,这首诗的首联“偏惊物候新”的“惊”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惊”? 答:“惊”字表明作者身在异乡,四处奔波因而对景物变化十分敏感。 “惊”有“新的一年又到了,何时才能回家乡”的感慨。 2、 这首诗选用了哪

8、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答: 选用了云霞,梅柳、淑气、黄鸟、晴光、绿蘋等带有早春气息的景物。表达作者思乡盼归的情感。3、这是一首和诗,体现在哪里?这首诗从哪两方面引发出感情的渐次变化的?答: 忽闻歌古调。 一是春天的到来引发思乡之情,二是朋友的诗作加浓这种感受。(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3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补充了解:柳 宗 元 ,字 子 厚 ,唐 代 河 东 (今 山 西 省 永 济 市 )人 ,著 名 作 品 有 永 州 八记 等 六 百 多 篇 文 章 ,经 后 人 辑

9、 为 三 十 卷 ,名 为 柳 子 厚 集 。唐 代 文 学 家 、哲 学 家 和散 文 家 ,与 韩 愈 ,欧 阳 修 ,苏 洵 ,苏 轼 ,苏 辙 ,王 安 石 ,曾 巩 韩 被 称 为 唐 宋 八 大 家 。与韩 愈 共 同 倡 导 唐 代 古 文 运 动 ,并 称 韩 柳 。刘 禹 锡 与 之 并 称 “刘 柳 ”。王 维 、孟 浩 然 、韦应 物 与 之 并 称 “王 孟 韦 柳 ”。世 称 柳 河 东 或 柳 柳 州 。柳 宗 元 出 身 于 官 宦 家 庭 ,少 有 才 名 ,早 有 大 志 。早 年 为 考 进 士 ,文 以 辞 采 华 丽 为工 。贞 元 九 年 中 进 士

10、,十 四 年 登 博 学 鸿 词 科 ,授 集 贤 殿 正 字 。一 度 为 蓝 田 尉 ,后 入 朝为 官 ,积 极 参 与 王 叔 文 集 团 政 治 革 新 ,迁 礼 部 员 外 郎 。永 贞 元 年 (805)九 月 ,革 新 失败 ,贬 邵 州 刺 史 ,十 一 月 加 贬 永 州 (今 湖 南 零 陵 )司 马 。元 和 十 年 (815)春 回 京 师 ,又出 为 柳 州 刺 史 (所 以 称 柳 柳 州 ),政 绩 卓 著 。宪 宗 元 和 十 四 年 十 一 月 初 八 (819年 11月28日 )卒 于 柳 州 任 所 。柳 宗 元 与 韩 泰 、韩 晔 、陈 谦 、刘 禹

11、 锡 都 因 参 加 王 叔 文 领 导 的 永 贞 革 新 运 动 而遭 贬 。后 来 五 人 都 被 召 回 ,大 臣 中 虽 有 人 主 张 起 用 他 们 ,终 因 有 人 梗 阻 ,再 度 贬 为边 州 刺 史 。他 们 的 际 遇 相 同 ,休 戚 相 关 ,因 而 诗 中 表 现 出 一 种 真 挚 的 友 谊 ,虽 天 各一 方 ,而 相 思 之 苦 ,无 法 自 抑 。元 和 十 年 ,诗 人 初 到 柳 州 ,夏 日 登 楼 怀 友 ,面 对 满 目异 乡 风 物 ,不 禁 慨 叹 世 路 艰 难 ,人 事 变 迁 ,故 诗 中 情 感 多 悲 凉 哀 怨 。) 思考:1、

12、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是如何抒发的?明确:这是柳宗元寄给难友的抒情诗。这首诗托景抒怀,通过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2、作者登楼见到了怎样的景?明确:前两句是近景,写夏天的风雨景象。夏季水池里长满了娇艳美丽的荷花,可是狂风突起,肆意吹打,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荡。城墙上长满了芳香的薜荔,景色美丽,不料突遭密集的雨点猛烈斜打,备受摧残。后两句是远景,写山水景象。他站在城楼上向南眺望,那山上的树木重重,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望不到远隔千里的战友,他不楚黯然神伤,这是写山

13、;他把视线收回,俯视着城外的柳江,柳江逶迤东去,使他不禁又产生了“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悲哀。这是写江流。用回环曲折的江流比喻诗人自己的愁肠百折。(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补 充 了 解 :韩 愈 (768824)字 退 之 ,河 阳 (今 河 南 孟 县 )人 。贞 元 八 年 (792)中进 士 ,四 年 后 才 被 宣 武 节 度 使 任 命 为 观 察 推 官 ,贞 元 十 八 年 (802)授 国 子 监 四 门 博士 ,迁 监 察 御 史 ,因 上 书 言 关

14、 中 灾 情 被 贬 为 阳 山 (今 属 广 东 )令 ,元 和 初 任 江 陵 府 法4曹 参 军 、国 子 监 博 士 ,后 随 宰 相 裴 度 平 淮 西 之 乱 ,迁 刑 部 侍 郎 ,又 因 上 表 谏 宪 宗 迎佛 骨 被 贬 为 潮 州 刺 史 。左 迁 至 蓝 关 示 侄 孙 湘 就 是 在 谏 迎 佛 骨 被 贬 之 时 所 作 。 韩 愈 一 生 ,以 辟 佛 为 己 任 ,晚 年 上 论 佛 骨 表 ,力 谏 宪 宗 “迎 佛 骨 人 大 内 ”,触犯 “人 主 之 怒 ”,几 被 定 为 死 罪 ,经 裴 度 等 人 说 情 ,才 由 刑 部 侍 郎 贬 为 潮 州

15、刺 史 。潮 州 在 今 广 东 东 部 ,距 当 时 京 师 长 安 确 有 八 千 里 之 遥 ,那 路 途 的 困 顿 是 可 想而 知 的 。当 韩 愈 到 达 离 京 师 不 远 的 蓝 田 县 时 ,他 的 侄 孙 韩 湘 ,赶 来 同 行 。韩 愈 此 时 ,悲 歌 当 哭 ,慷 慨 激 昂 地 写 下 这 首 名 篇 。)思考:找出这首诗中写景的句子,并说说它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诗句通过“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这样苍凉的景,渲染了悲壮的气氛,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抒发了英雄失路之悲。(4)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

16、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双调的词作往往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从而达到情景相生之妙。诵读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 ,想一想,上片所写之景有何特点?下片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是如何将上片的景和下片的情巧妙联结起来的?答:词的上片写了天、地、秋色、寒烟、斜阳、芳草等景物,而且采用了碧、黄、翠、红、绿等秾丽的色彩,营造了阔远的意境和极强的层次感。上片所描摹的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已蕴涵乡思离情;下片相思离愁则全是从上片生发开来。词人运用了倒插逆挽的手法,先在上片摹写触目所见的伤心秋景,在下片“明月楼高休独倚”一句方才点出倚楼远眺、伫立凝想的主人公及立足点,这样景、人、情就更为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五) 途中见杏花 吴 融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