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飞越班含解析).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5423917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飞越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飞越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飞越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飞越班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飞越班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飞越班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飞越班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飞越班,含解析)考试范围:必修三第1-3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其在当时主要的积极意义是A. 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B. 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C. 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D. 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仁”的思想主要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来

2、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故C选项正确;孔子的思想不符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当时社会转型的趋势,不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规范社会等级秩序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和谐,因此这不是儒家“仁”的最主要积极意义,故B选项错误;孔子是站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立场上,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无关,故D选项错误。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这一思想应为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体现了该派别主张避世成为隐士,是道家思想,B项正确。儒家是主张积极入世;

3、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变法革新;三项均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ACD。3.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A. “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B. “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C. “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D. 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说明“理”在社会领域就表现为三纲五常。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中“宇宙之间一理而已”说明“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但这

4、只是作为立论的基础而非核心,排除;C项,材料中“各得之以为性”说明“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但这只是为后面的结论做铺垫,排除;D项,材料中“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说明三纲五常是“理”的体现,排除。【点睛】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4.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学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A. 儒家

5、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 汉武帝是儒学教育的开创者C. 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D. 汉代及以后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答案】D【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经典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以儒家的道德教化策略维护统治。故答案为D项。A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儒家教育开创者是孔子,而非汉武帝,排除B项。5.史料是历史片段的记录和遗存,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不属于史料的是A. 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B.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C.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D. 史记、汉书【答案】C【解析】【详解】史料是历史遗留下遗物和遗迹等,另外文学作品、史书等也可作为史料使用,A和

6、B属于历史遗迹;D属于文字史料;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属于历史观点,不是史料,故项错误,符合题意。6.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 从天人感应出发C. 从万物本源出发D. 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察宋明理学知识。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源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选C。A项是辩证法思想,属于道家老子的思想;B项是董仲舒的思想

7、;D项是明清进步思潮。考点:宋明理学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7.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

8、 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夫之对“理”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故、正确;材料否定了朱熹的天理观,故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经世致用观念,故错误。故组合错误,故A排除。组合错误,故B排除。组合错误,故C排除。组合正确,故D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王夫之思想【名师点睛】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王夫之还指出,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认为“形而上”与“形而下”虽有上下之名,但不意味着上下之间有界限可以分

9、割开来。从知识的来源上看,原理、规律是从对事物的抽象而得来的,因此,应该是先有具体形器,后有抽象观念。8.如图是某著名知识普及网站中对中国古代某一思想理论经典语录形象解释的一组漫画,此理论是A. “存天理,灭人欲”B. 心外无理C. 格物致知D. 知行合一【答案】D【解析】【详解】由“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可知该思想理论强调善性是人心中固有的,人应该祛恶扬善,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故是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D正确;“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理学思想,A错误;心外无理不符合材料的内涵,B错误;格物致知是理学的求理的途径,C错误。9.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10、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 构建新儒学体系B. 提倡知行合一C. 强调社会责任感D. 重建伦理秩序【答案】C【解析】张载提出的理想在于为天地、生民、万世等,顾炎武为天下兴亡呼吁,这都体现了他们以天下为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只提供了二者的理想,与构建儒学体系和伦理秩序关系不大,排除A、D项;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排除B项。10.某学者认为:“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下列属于黄宗羲的思想并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 工

11、商皆本B. 天下为主,君为客C. 经世致用D. 循天下之公【答案】B【解析】“工商皆本”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材料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天下为主,君为客”有利于限制君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B项正确。“经世致用”强调经书研究和社会现实相结合,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循天下之公”属王夫之的思想,故D项错误。11.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A. 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B. 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C. 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D. 促进了人

12、文精神的觉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相关内容。题干内容强调的是人文主义,不是道德价值观,A不符合题意;理性主义是在启蒙运动中出现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动摇神学统治的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不符合题意;由题干内容可知他们都强调以人为中心,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故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普罗泰格拉、柏拉图12.公元前8前3世纪,在几个古老的文明中心,首次出现了一些对人类进行反省的哲人。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在此期间人的精神觉醒的有()美德即知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认识你自己”A. B. C. D. 【答案】A【解

13、析】【详解】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前8前3世纪”。苏格拉底针对古希腊雅典道德沦丧的雅典,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故项正确。春秋晚期孔子针对人与人之间的处世原则,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项正确。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提出“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时间不符。故项错误。故正确,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13.苏格拉底说:“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对于苏格拉底的话理解正确的是A. 反对雅典实行民主政治B. 国家管理需要专业人才C. 直接民主不利于国家稳定D. 把妇女和外邦人排除在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苏

14、格拉底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提出了“政治精英”模式的治国理念,排除A。材料中指出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缺陷在于将权力交给了所有公民,又指出公民没有专长,从另一个层面,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的是国家应当由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管理,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到统治不稳定的问题,民主制度是适合雅典小国寡民这种特征的,C项错误。雅典的公民指的是具有公民身份、有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确实是将妇女和外邦人排除在外,但是此题未涉及到这一点,D项排除。14.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B. 人

15、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D. 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举出薄伽丘的观点,从“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可以看出反封建的思想,充斥着对封建阶级特权的不满,故D正确。A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封建贵族对平民的压制;B选项错误,薄伽丘只是对封建特权表达不满,并没有提出要推翻封建君主制;C选项错误,他的思想没有体现出理性的特点。【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5.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选项叙述历史时期A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古代希腊B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文艺复兴C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宗教改革D从人文主义走向理性主义启蒙运动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