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营小学语文三年级读书活动计划.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416295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营小学语文三年级读书活动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营小学语文三年级读书活动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营小学语文三年级读书活动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营小学语文三年级读书活动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营小学语文三年级读书活动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营小学语文三年级读书活动计划.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营小学语文三年级读书活动计划伍礼志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读书活动的开展,我班同学已对读书产生了兴趣,为了进一步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我班将继续开展 “春蕾读书”活动,让学生在读书中找到颜如玉、找到黄金屋,让课外书为同学们打开一扇扇知识的大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到:好书伴我快乐成长! 2、 活动目标: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他们的童年时时与好书相伴。 2、通过阅读,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3、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爱书、爱读书的习惯,陶冶情操,获得愉悦,感受成长。 三、

2、读书口号: “好书伴我快乐成长!”四、教学准备: 1.对学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任务。 2.调查学生拥有图书和阅读的情况,建立班级图书角,推选好班级图书管理员,在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3.学生自己从家里带书,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带哪些方面的书,如童话、故事书、科幻等等,百科全书等等。 五、教学措施: (一)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使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和任务。 、让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早读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3、做好家长的宣传工

3、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家校阅读活动,引导孩子按本身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二)实施行动 1、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每周阅览课、活动课的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平时,允许学生来校带课外书)。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二十分钟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2、开展交流活动,如读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看的书介绍给大家。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之间和班级间学生互相交换看书等。可以把这些作文、读书笔记贴在班级中,供大家欣

4、赏。 3、老师在课上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采蜜本“中,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 4、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谈谈读书心得。 5、运用教材进行拓展阅读从教材扩展延伸。为了提高应考能力,在用好教材以外,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例如,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收集有关资料、借阅有关书籍或网上搜集资料、图片进行研究。这样既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将课外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6、利用黑板报、古诗天天诵活动等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通过给画配

5、诗,给诗配画,做书签、古诗文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7、开展家庭读书乐活动。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或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议一本书,进而扩大阅读范围。 (三)总结评比。 1、开展讲故事演讲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 2、定期进行班级评比,每月评选出“阅读大王”、“背诵大王”。 六、具体活动安排: 2014年9月: 1、 宣传发动,学习有关读书活动的目的意义。 2、制定班级读书计划、学生个人读书计划。 3、帮助布置读书任务。 4、召开读书主题班会(讲成语故事、古诗背诵比赛)。 2013年10月: 1、 学生读书小结。 2、评比、表彰。 3、布置学生读书内容。 4、学生参加班级读书征文比赛。 2011年11月: 1、 召开读书主题班会。 2、 学生参加班级古诗文表演赛。 2013年12月: 1、 读书专题板报比赛(手抄报、优秀读书笔记、优秀读后感日记等)。 2、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