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复习要点》(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416191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复习要点》(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复习要点》(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复习要点》(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复习要点》(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复习要点》(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复习要点》(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复习要点》(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doc(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 心理学概述二、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一) 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四者关系详见P2)(二) 需要和动机内部推动力量需要以欲望、需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反映的是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三) 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四) 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

2、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是由气质和性格组成的。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称为心理过程。需要和动机,反映了他心理过程的动力;能力,说明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应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一、 心理是脑的机能二、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2、 罗马.盖伦,

3、提出“气质”这个概念。3、 德国.韦伯,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定律(称为韦伯定律)4、 德国.费希纳,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5、 德国.艾宾浩斯,开创了记忆的实验研究6、 德国.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室,相继创办了哲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杂志,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用内省实验的方法研究,提出了统觉学说和情感三维说。冯特创建了内容心理学,他的学生铁纳继承并发展为构造心理学。二、 学派的纷争(一) 构造心理学:特冯.铁钦纳(二) 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杜威.安吉尔

4、思想基础:达尔文的进化论、詹姆士的实用主义思想。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我的机能作用。(三)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美国.华生(反对构造心理学)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四)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德国.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五) 精神分析代表人物:费洛伊德他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的部分:意识和无意识(1)意识:(2)无意识(潜意识):本能冲动和出生以

5、后被压抑的欲望。(3)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无意识的中间心理状态。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和马斯洛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二)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辟了人工智能的新领域。(三) 生物心理学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一、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一) 客观性的原则(二) 辩证发展的原则(三)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二、 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一) 观察法(二) 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心理量表(三) 个案法(四) 实验法自变量:由实验者选择,

6、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条件(刺激变量)。因变量: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额外变量:除自变量外,一切能对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发生影响的因素。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1) 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即神经元)组成。(2) 神经系统分为: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大量神经细胞集中。 b/外周神经系统(即周围神经系统),把中枢神经系统和各个感觉器官、运作器官以及内脏系统联系起来的一根根神经组成外周神经系统。一、神经元及其功能、树突细胞体(细胞核、细胞质)轴突神经元神经系统(神经冲动的传递)、突触:前后神经元接触的部分、神经递质的变化:前一个神经元的神

7、经冲动传到突触,引起突触间化学物质的变化。、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感觉器官神经中枢。(神经冲动)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神经中枢效应器官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联络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许多的神经元的轴突聚集在一起组成神经纤维,构成一根神经。外周神经:是把神经中枢与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机构。(一)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对脑神经和对脊神经。从解剖上看,外周神经系统分为:嗅神经、视神经、位听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对脊神经由脊椎两侧的椎间孔发出,分为前后两支,总是向下行的。(

8、二) 外周神经系统,从功能上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是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这些运动器官的肌肉都是由横纹肌组成的)、 自主神经(即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自主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的状态。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三、 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中枢神经:大量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中枢神经最低级部位。脑(含脑干、间脑、小脑、端脑)(一)脊髓、脊髓灰质:、前端:运动神经元后端:感觉神经元中段:自主神经元、脊髓的白质:灰质的外边。由脊神经的

9、神经纤维构成,负责传送神经冲动。(二)脑干、脑干,分为:延脑(即延髓)、桥脑(联系端脑和小脑)、中脑(瞳孔反射和眼动中枢)、脑干的网状结构: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三)间脑间脑分为:丘脑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系统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三) 小脑通过三对小脑脚与桥脑和延脑相连;小脑表层是灰质,深层是白质(与脊髓相反)小脑的功能: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四、 大脑(即端脑)的结构与功能()大脑(即端脑):覆盖于脑干、间脑、小脑之上。()纵裂:裂缝()胼胝体():连接大脑两半球。()大脑灰质(即大脑皮层):重量约克(全脑重量克),总

10、面积约平方厘米。大脑白质:基底核(即灰质核团)()大脑的三个面:外侧面(大脑的沟与回,四个叶)、内侧面、下面。()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下回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顶叶上靠近中央沟的回叫中央后回)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额叶上靠近中央沟的回叫中央前回)()大脑外侧面的四个叶:额叶:外侧裂以上,中央沟之前躯体运动功能顶叶:中央沟之后,顶沈沟之前躯体感觉功能沈叶:顶沈沟之后视觉功能颞叶:外侧裂之下听觉功能边缘系统: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情绪。五、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单侧化)、 主管语言表达的区域叫布洛卡区(法国外科医生),运动性言语中枢。、 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

11、佩里做了“割裂脑”的实验。、 右利手左半球语言功能占优势,如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 左利手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功能占优势,如音乐、美术活动、情绪的表达和识别。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肾上腺、胸腺、胰腺、性腺组成。(一) 垂体腺:位于丘脑下部,受丘脑控制垂体前叶:影响生长速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其他腺体。垂体后叶:控制泌尿、血压、分娩、乳汁分泌。(二)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部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类固醇,受垂体腺调节,影响有机体的生理平衡和情绪行为。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三) 甲状腺:位于气管下端两侧,分泌甲状腺素。功能:促进机体的代谢,增进机体的

12、发育。(四)性腺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浦洛夫:苏联生理学家,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贡献获诺贝尔奖。致力于动物和人的反射活动的实验研究,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无条件反射:对保存生命具有根本意义的反射。、 条件反射:后天习得的反射。、 巴浦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最基本的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相互诱导:同时诱导和相继诱导、 巴浦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以现象的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是人所特有的。、 巴浦洛夫提出高级神经类型学说、 一般认为巴浦洛夫的高级神经类型是气质类型(希波克拉底)

13、的生理基础。一、 巴浦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一) 兴奋和抑制、 兴奋:神经活动静息状态活动状态、 抑制:(二) 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在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它由五个部分组成:() 感觉器:将外界刺激的物理化学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感觉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 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运作神经):把神经中枢的指示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反馈:反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条件反射:个体通过模

14、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二、 巴浦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一) 条件反射的抑制、 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 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 消退抑制:、 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 分化抑制:(二) 扩散和集中(三) 相互诱导:一种神经过程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正诱导:一个部分抑制周围兴奋负诱导:一个部分兴奋周围抑制继时性诱导:一个部分抑制其后这部分兴奋加强(四) 动力定型、 防御性的动作反应、 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动力定型的破坏,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反应。第三节:感觉、知觉和记忆第一单元:感觉概述一、感觉的定义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的个别属性。二、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即内脏感觉)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一、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