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当代中国的文化教育科技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541486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当代中国的文化教育科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当代中国的文化教育科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当代中国的文化教育科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当代中国的文化教育科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当代中国的文化教育科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当代中国的文化教育科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当代中国的文化教育科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中国的文化教育科技一、选择题( 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2011 年 2 月 26 日,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朱光亚逝世。在朱光亚等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的成功,仅用了两年时间。科学家们的努力,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维护我国的国防安全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使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国在核武器研究领域内的迅猛发展,是在美苏垄断核武器的情况下进行的,其研制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维护了我国的国防安全。答案:B220

2、10 年 12 月,再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传奇人生的电影袁隆平在海南上映。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 ,主要原因是( )A解决了 13 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的发展。袁降平的杂交水稻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推向了全世界。其推广应用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所以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答案:C31966 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组长梯塞留斯访华,目睹中国同行在薄弱基础上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不禁感叹:“人们可以从教科书中知道怎么造原子弹,但绝不可能从教科

3、书中学会人工合成胰岛素。 ”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是()A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领先世界的成就B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C中国原子弹和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都属于创新D中国科技基础薄弱但水平却领先世界解析:B 项表述不正确,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是在 1964 年,而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 1965 年。C 项表述不正确,原子弹爆炸成功不是 创新。 D 项表述错误,中国当时的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于世界。答案:A4从无人实验飞船到模拟载人飞行,从多人多天飞行到圆梦太空行走,短短 10多年间,中国航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下列对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1964 年

4、,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迄今为止, “神舟”系列飞船已成功进行了八次飞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站技术的国家A BC D解析:“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只是实验性的载人航天器,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空间站,故说法不准确,排除含 的选项,答案为 C。答案:C5北京时间 2011 年 7 月 28 日,位于东太平洋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

5、号完成了第三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 5 188 米,这不仅打破了中国载人深潜的历史纪录,更意味着我国在深海探测能力上有了重大提高,这可使中国深海活动范围覆盖世界 70%以上的洋底。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解析:A、D 表述本身不正确,排除,C 表述过于绝对,不选。材料反映了中国深海探测技术的发展,这说明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故选 B。答案:B6(2012焦作模拟)1956 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 ,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

6、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 “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D “教育大革命”的推动解析:注意时间是“1956 年”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全面地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文艺建设随之展开,为了促 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昆曲复兴就是 这一思想的产物。答案:A7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文学艺术领域涌现出如红旗谱 青春之歌 创业史等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同时学术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人口学、遗传学等问题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主要得益于()A新中国的成立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落实C “科教兴国”战略

7、的实施D我国教育体制的逐步完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文艺、学术发展,解 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 “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即“百花齐放” ,而“学术界激烈的争论”即“百家争鸣” ,因此是“双百”方针的落实。答案:B8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指出, “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 ,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由此,我国的文艺工作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文艺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强调文艺要为人民和社会主义服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的出现A BC D解析:“文革”结束后,党中央一方面清算了文艺领域的极“左”路线,另一方面强调坚持贯彻“双

8、百”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提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推动了文艺工作再次呈现繁荣局面。 是表现不是原因。答案:B9李军在整理其父亲书房时,发现了他父亲保存下来的一张颜色发黄的高校入学履历表( 见下图 ),他父亲当年能进入大学学习主要得益于( )姓名 李卫红 推荐评语性别 男年龄 32家庭出身 贫农文化程度 小学家庭出身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十多年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B 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C “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有关信息及教材知识可知, “文革”后期

9、,即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只要群众推荐,领导批准,通过学校复审,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即可入学,故选项 C 符合题意。答案:C10 “1978 年春天,27 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 。 ”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实施“211 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 1978 年底召开的,故 A 项错误。 “科教兴国”战略、“211 工程”出现在 20 世纪末,故 C、D 两项错误。197

10、7 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为青年人提供了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所以出现了题干所述情景,故 B 项正确。答案:B11.20 年前,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的苏明娟以其一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登上了“希望工程宣传画”(见右图)。这说明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是加紧()A进行扫盲工作B普及义务教育C发展职业教育D发展高等教育解析:“希望工程”是指通过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帮助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促进贫困地区基 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政府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应是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故 B 项正确。答案:B122011 年 6 月 9 日, 2011

11、 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全国总体就业率为 89.6%。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代大多数企业最缺的人才就是中高级技术工人。对于这种现象,你的理解是()社会存在认为工人收入低、社会地位低的偏见国家应尽快改变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企业要注重多途径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方向应面向市场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阻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 应该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更应该面向市场办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解决我国中高级技术工人奇缺的问题。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

12、共 40 分)13(2011延边模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材料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材料 3: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 线的伟大胜利,是无 产阶级 “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 1970 年 4 月 25 日讯材料 4: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

13、卫星打完后,有了底气的航天人中有人提出搞载人飞船,当时引起了一些争议 。事 实上,主要是受当 时的综 合国力的限制。在“文革”后期的混乱年代里,如何能集中起全国的国力成为巨大的难题。计划一拖再拖,最后被束之高阁。 时间进入到 20 世纪 90 年代,此 时中国航天的科技水平已是今非昔比。 红红火火的对外发射服务不仅让中国航天与世界接上了轨,更有了“长二捆”这种让载人上天成为可能的“天车” 。世纪之交,中国人的登天激情再一次熊熊燃烧起来从无人实验飞船到模拟载人飞行,从多人多天飞行到圆梦太空行走,短短 10 多年间,中国航天 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而“天宫一号”进入太空,中国航天向载人空间站时

14、代迈进了一大步。材料 5:北京时间 2011 年 9 月 29 日 21 时 25 分 45 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胡锦涛等领导 同志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向为此作出 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亲切慰问,勉励大家再接再厉、 顽强拼搏,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请回答:(1)根据材料 1、2 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位作者所属的诗词流派。(2 分)(2)根据材料 3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8 分)(3)结合材料 4、5 及所

15、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背景、特点和意义。(10 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现代科技成就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 问需要对文学常识有一定的掌握。材料 1 是李白的 诗作, 选自静夜思和月下独酌,材料 2 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两位作者分 别属于浪漫主义和豪放派。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注意 1970 年正值中国的“文革”时期, “影响”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第(3) 问, “背景”和“特点”可从科学技术、 综合国力和航天事业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意义”可结合“天宫一号”发射的意义来概括。答案:(1)李白 浪漫主义;苏轼 豪放派。(2)国内:“文化大革命 ”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3)背景:建国以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对外发射服务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特点:由梦想到现实,由难题的无法解决到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意义: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建造空间站的技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有能力发展航天事业;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1952 年,全国普通高校实行统一招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