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分类课时训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5401894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分类课时训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分类课时训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分类课时训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分类课时训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分类课时训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分类课时训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分类课时训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物质的分类(时间15分钟 满分100分)考试范围:分散系及分类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C)A淀粉溶液 B有色玻璃C饱和食盐水 D肥皂水【解析】饱和食盐水为溶液。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C)A.稳定的液体B.透明的液体C.混合物D.都有丁达尔效应【解析】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均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C正确;悬浊液、乳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形成沉淀或分层,A错误;悬浊液、乳浊液均是不透明

2、的液体,溶液和胶体是透明的液体,B错误;只有胶体才有丁达尔效应,D错误。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含尘埃的空气、稀硫酸、蒸馏水、墨水,能观察到有丁达尔效应的是(C)ABC D【解析】中分散质为尘埃,分散剂为空气,属胶体;稀硫酸属溶液;蒸馏水为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墨水为胶体,C正确。4.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性质在于(A)A.能发生丁达尔效应B.能用肉眼将胶体与溶液、浊液区别开来C.均一、稳定、透明D.分散质会因重力作用而沉降【解析】胶体和溶液都是均一、稳定、透明的,用肉眼无法区别溶液与胶体,B项错误;虽然胶体没有溶液稳定,但也是比较稳定的,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沉淀,C项错误;浊液的分散质才会因重力

3、而沉降,D项错误。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与浊液也有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解析】:溶液与浊液不会发生丁达尔效应,A错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B、C错误。6“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B)是溶液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滤纸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 BC D【解析】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

4、100 nm之间,正确;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胶体粒子可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正确,所以选B。答案7下列现象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 (B)A夏日的傍晚常常看到万丈霞光穿云而过美不胜收B过滤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C食品加工厂利用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D化工厂利用静电除尘技术去除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解析】A项,“万丈霞光”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C项,“卤水点豆腐”是胶体的聚沉;D项,“静电除尘”是胶体的电泳;B项,氯化钠溶液、泥沙均不是胶体,故选B。8.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据此可以把胶体、溶液和浊液区别开来B.光束透过胶体时,产生丁达

5、尔效应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且同种胶体粒子吸附同种电荷【解析】布朗运动并不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因此,无法利用布朗运动来区别胶体、溶液和浊液。9将饱和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能制得Fe(OH)3胶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B含0.1 mol 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为0.1 molC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D可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解析】:A项,溶液和胶体的本

6、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错误;B项,氢氧化铁胶粒是少量氢氧化铁分子的集合体,含0.1 mol 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远小于0.1 mol,错误;C项,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正确;D项,通过丁达尔现象来区别溶液和胶体,不能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错误。10在109 107 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如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纳米铜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纳米铜颗粒比普通铜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C纳米铜与普通铜所

7、含铜原子的种类不同D纳米铜无需密封保存【解析】纳米铜只含有一种元素Cu,是单质不是化合物,A错;由题给信息,纳米铜比普通铜更易与氧气反应,B正确;都是铜原子,种类相同,C错;由于纳米铜遇到空气剧烈燃烧,甚至爆炸,应该密封保存,D错。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50分)11(除标注外,每空3分,共20分)(1)把10 mL淀粉胶体和5 mL KCl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烧杯中的蒸馏水中。已知碘可使淀粉变蓝色,2 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5 mL烧杯中的液体,并做如下实验: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其现象是_。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_。由上

8、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2)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后,液体变为红褐色,得到的是Fe(OH)3胶体。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产生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又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原因是_。提纯此分散系的方法叫_。【解析】(1)碘使淀粉变蓝色,这是检验淀粉的方法。半透膜有非常细小的孔,只允许较小的离子、分子透过,胶体分散质的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故在烧杯中的液体中有K、Cl,不存在淀粉胶粒。(2)答案(1)出现白色沉淀无明显变化Cl能透过半透膜,淀粉(2)电解质(NH4)2SO4电离出的SO中和了胶

9、体粒子所带电荷,使Fe(OH)3胶体聚沉(4分)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随着H2SO4的加入,H2SO4与Fe(OH)3发生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使沉淀溶解(4分)渗析12.(每空3分,共30分)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时,液体变为_色,得到的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1)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_,这表明_,这种现象称为_。(2)向其中加入饱和的硫酸铵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原因是_。(3)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原因是_。【解

10、析】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发生如下反应:FeCl3+3H2OFe(OH)3(胶体)+3HCl,生成红褐色的Fe(OH)3胶体。由于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因此在通电时会发生电泳现象,故阴极附近红褐色加深。电解质(NH4)2SO4电离出的SO42-中和了Fe(OH)3胶粒所带的正电荷,而使Fe(OH)3胶体聚沉。电解质H2SO4首先使Fe(OH)3胶体聚沉,然后随着H2SO4的加入,H2SO4与Fe(OH)3发生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而使沉淀溶解。【答案】:红褐Fe(OH)3胶体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1)逐渐变深Fe(OH)3胶粒带正电荷电泳(2)形成红褐色沉淀电解质(NH4)2SO4电离出的SO42-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正电荷,使Fe(OH)3胶体聚沉(3)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形成黄色溶液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随着H2SO4的加入,H2SO4与Fe(OH)3发生反应2Fe(OH)3+3H2SO4 Fe2(SO4)3+6H2O,使沉淀溶解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