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疫”线:一封来自远方的家书

上传人:未****我 文档编号:135398010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奋战“疫”线:一封来自远方的家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奋战“疫”线:一封来自远方的家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奋战“疫”线:一封来自远方的家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奋战“疫”线:一封来自远方的家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奋战“疫”线:一封来自远方的家书“裴琦儿,你随医院勇士大军开赴湖北火线战场好几天了,开始我们对形势都是有点一头雾水,心里感到渺茫,我原来以为你气力那么软弱,生活环境改变了,天寒地冻,环境恶劣,能否撑得住?心里嘀咕着,你向老妈回报一些信息后,我觉得你还是有气慨的,乡亲兄妹亲戚好友都说你是勇士,有气质!我说你还是要认认真真保护好自己,要吃好饭,注意营养,要注意休息,不要像在家那样经常熬夜,祝早日胜利归来!”这是广西援鄂抗疫医疗队、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万裴琦副主任医师的父亲,在2月1日晚写给奋战在“疫”线女儿的一封家书。一封家书,传递着父亲对万裴琦深情的问候,以及对战胜这场疫情坚定的

2、信心。万裴琦在接受采访时说,83岁的老父亲是第一次用微信发送如此长的家书,她感到了父亲深切的爱,感慨万千,泪如雨下。据悉,万裴琦是广西援鄂抗疫医疗队在武汉黄陂区中医医院负责十楼普通病区的医疗副组长,目前该病区有病人67人。她除了负责病房的医疗工作、查房、临床人员的排班外,还负责病房的行政工作,同时任广西援鄂抗疫医疗队临时党总支部组织委员,负责广西医疗队队员在武汉前线入党的组织工作。2001年刚参加工作的万裴琦,参加了2003年的抗击非典战斗。当时,她在梧州市传染病医院(现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非典来临时,她每天都要接诊疑似病例,还要照顾重症患者,一干就是一个月。她说,当时年轻,没有感觉到累。如

3、今,40多岁的她坦言:“现在疫情形势严峻,面对肆虐的病毒,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一名党员和副主任医师,我们更需要挺身而出,不负使命,做一名党员和一个医生应该做好的事情。”万裴琦只是这次广西援鄂抗疫医疗队众多医务人员中的一个缩影。在整场抗疫的“斗争”中,因为需要身穿隔离衣和防护服,而且是衣帽一体,医务人员穿戴好后会出现呼吸困难、憋闷的情况,甚至行动不便,平时的常规操作在此时却难度加倍,对体力和专业都是很大的考验。医务人员戴着三层手套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速度远比平日里要慢很多,工作一会,护目镜上便全是水珠,后背湿透。在工作中的6个小时里,医疗队队员坚持不脱防护服,不排尿,不喝水。而在下班后脱掉防护

4、服和口罩,医疗队队员的鼻梁和耳朵都被勒出压痕,勒得生疼,甚至洗手时水溅到手腕的那一刻,因为手皮被磨破了,引来钻心的疼。虽身着一袭白衣,但他们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伴侣,面对一场凶险未卜的恶战,他们仍选择勇往直前。2月2日是广西援鄂抗疫医疗队驰援武汉的第六天,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们义无反顾。这是一场恶战,更是一场硬战,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为广西援鄂抗疫医疗队加油,愿前方的“战士们”多多保重!期待你们凯旋归来!在“战疫”逆行路上奔跑的青年志愿者您好,我们是疫情防控志愿者,请您登记一下,谢谢!”“请您配合我们测下体温,谢谢!”“请您尽量减少外出,注意防护!”“请您

5、”。从早上8点,队长王汝磊带领着南苑乡西铁营村的疫情防控志愿者们守在昆仑域小区入口,已经4个小时了,身体的疲累没有影响他们,感染的威胁也没能动摇他们。自1月24日,北京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后,王汝磊驻守在单位,一天没有休息过。他取消了过年的所有安排,全身心投入到西铁营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作为西铁营村一名青年党员干部,他带头成立了由30多个青年人组成的疫情防控志愿队伍。通过电话、走访的形式,逐户开展疫情排查工作,不到两天,他们就把小区所有住户的基本情况登记完成,并逐一向他们宣传了防疫工作的相关内容和材料。走访中,为了尽量减小疫情传染的可能,他带领志愿队伍不乘公共电梯,改走楼

6、梯,一栋29层的居民楼爬完,汗水早已渗透了衣襟。在排查过程中,王汝磊也遇到了群众不理解的情况,他淡然处之,劝解自己的队员,要以责任为重,防控为先。越是面对不理解,越说明咱们现在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疫情都没吓到咱们,一点点情绪就更不可能了。王汝磊嘴上说着不怕,心中却不免担心着自己的家人,在这个特殊时期作为一名一线工作者,受感染的几率无疑增大不少,如果一旦自己出事,一家老小该怎么办。但令他欣慰的是,家人对自己冲在一线虽然担心,却是坚决的支持,这让他能更加义无反顾的坚守在防疫一线。第一轮筛查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后续防控工作打下了基础。这时,王汝磊并没有一丝松懈,他知道,疫情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之前,每一天

7、都是不能轻易浪费的,他一边完成上级布置的防控任务,一边时刻关注防控相关的最新动态、知识等,把内容提炼出来,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发送,加大防控方面的宣传,力图让每一位群众都能了解到最新的防控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重视。在“战疫”这条逆行路上奋勇向前的王汝磊,得到了大家的赞扬,他却认为自己做的还不够,他说,国家已经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那自己就是一名战士,只要没取得胜利,就绝不下战场。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以王汝磊为代表的青年志愿者的带头下,越来越多的职工放弃了自己的假期,战胜了感染疫情的恐惧,自觉加入到共抗疫情的战役中来。有这么一群英勇无畏的战士,我们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红巷夜

8、灯话“战疫”:静等花开 守护美好与希望红巷夜灯话“战疫”:静等花开 守护美好与希望新华社记者俞菀2020年元宵,杭州所有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的第5天。晚6点,夜幕降临,被百姓称为“江南红巷”的上城区小营巷社区,家家户户灯火次第亮起。钱学森故居、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皆融进了万家灯火。寒风中,小巷口值守的社区工作人员一丝不苟。这里,曾是新中国群众爱国卫生工作的一面旗帜。1958年,全民“除四害”时,毛泽东主席曾到小营巷视察群众卫生工作。2020年,全民“战疫”中再访小营巷,这里的万众一心、井然有序,充满着信心与希望。90岁的周福梅在社区工作人员帮助下,换上了新口罩。因为社区封闭而独自过节的她,烧

9、了一碗地道的杭州“什锦菜”,寓意十全十美。周福梅说,社区老人们都很爱干净。“夏天开着门,地板上可以赤脚走。”全民“战疫”不出门,老人们也能泰然处之。打打太极拳,听听半导体,腐乳酱瓜过泡饭,擦擦桌子拖拖地 “吃好睡好,不给防疫添麻烦,就是最大的贡献。”民风底蕴,百年而生。记者走访发现,小营巷里的高墙深院、矮屋平房。这里的人们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爱清洁、讲卫生的光荣传统。该隔离的隔离、该消毒的消毒,沿街的窗上、古井盖上,墙门的铜锁上,全都一尘不染。步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正厅,悬挂着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的照片,左侧墙上是毛主席的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半个多世纪前,社区第一

10、代卫生委员程瑜就在现场。半个多世纪以来,薪火代代相传,“90后”朱凌翔接过了第八代社区卫生委员的“接力棒”。“我们所有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大家都健康,懂得健康。为了这个心愿,我们守护了半个多世纪!”夜已深,静悄悄的小巷中,一扇扇窗户逐渐暗下来,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梦乡,社区干部依旧在忙碌着。于无声处有担当,千家万户安宁的背后,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愿意用自己的辛劳来守护。“我们努力让基层治理更精细,服务百姓更贴心,大家按部就班、各司其职,就没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曹琛说。曹琛没有说太多“战疫”中的艰辛,而是和记者分享了一段珍贵的记忆:“那是一个天气很好的日子,我走在空空荡荡的巷子里,

11、没有看到一个人,但我闻到了饭香,听到了婴孩的啼哭声和妈妈轻声的抚慰,甚至听到了池塘里金鱼跃出水面的声响。”“很多时候,这就是我们要守护的美好”夜渐深,阁楼里突然飘进一阵幽香。曹琛探头一看,才发现是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前的一株梅树,开了花。军旅生涯中的最后一场战斗 拼尽全力不胜不归任菊香是一位医务工作者,也是一名服役已满30年的军人。十多天前,得知需要支援湖北的消息,已经递交退休报告的她,又向组织交了一份请战书。作为第一批从陕西出发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此次赴一线抗击疫情,被她视为军旅生涯中的最后一场战斗,而她对自己的要求是,拼尽全力、不胜不归。凌晨6点,武昌医院外一片寂静,但病房里到处都

12、是忙碌的身影。对于来自空军军医大学986医院感染科的护士长任菊香来说,又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原来,下班两个小时的任菊香,并没有立刻去休息,而是抓紧空闲时间,向年轻的医疗队队员,传授临床护理经验,和战友们交流病人的病情。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任菊香:“我是一名军人党员,也是这个战壕里面的老大姐,有责任有义务向战友分享交流传递护理知识,共同投入到战斗中去。”任菊香的战友们并不知道,这位认真负责又热心的老大姐,在部队服役已满30年。此次出征湖北前,刚刚向组织递交了退休报告。任菊香的女儿周雨昕:“今年妈妈服役期满了,我想着我们终于可以过一个团圆的春节了,但是大年三十(1月24日)的早上,我得到了妈妈要去

13、武汉支援的消息,非常担心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任菊香:“知道这个消息后,女儿的情绪是比较激动的。但是我当时的想法是,自己本身是感染科专业比较对口,在医院工作时间也比较久,而且参与过抗震救灾等一些重大任务,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经验相对多一些,然后就主动报名了。”任菊香的丈夫告诉我们,在妻子30年的军旅生涯中。曾参与过许多重大任务,获得过许多荣誉。他相信此次抗击疫情的战役,妻子和战友们一定会凯旋。任菊香的丈夫周国祥:“我作为一名老兵同时也是一名转业军人,我理解她的决定也支持她的决定。在这里我也希望她和她的战友,多多保重,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我们在后方等着你们凯旋。”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14、任菊香:“作为一名军人,这可能是我军旅生涯中的最后一场战斗,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拼尽全力,不胜不归。”战“疫”一线 勇于坚守的邹平帼姐最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在疫情防控的一线上,绽放着无数朵铿锵玫瑰,她们逆流而上,逆风而行,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邹平帼姐。帼姐郑海霞,自掏腰包保群众基本生活魏桥镇孙家村支部书记、妇联主席郑海霞,自抗击疫情以来,一直战斗在一线,把村里巡逻、执勤、消毒、重点人员管控等一系列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疫情防控工作稳步开展。村里的路封了,疫情进不来了,但村里人的吃饭慢慢成了问题,尤其是蔬菜的供应方面。郑海霞发现后,先自掏腰包购买一车白菜,每家送去一

15、袋,暂时保障村民的吃饭问题。随后,积极配合镇上的民生代办政策,以最快的速度成功将安全干净的蔬菜送上了村民的餐桌。帼姐贾爱荣与丈夫贾宗强,战“疫”线上的最美夫妻你回家歇歇,我来替你值班,这都好几天了也没在家待一天。简单的一句话,却暖了青阳镇贾庄妇联主席贾爱荣的心,也暖了全体检查点工作人员的心。一大早,贾庄村妇联主席贾爱荣的爱人贾宗强来到贾庄村检查点,看到一天天坚守在检查点的妻子,他说: “你回家歇歇,我来替你值班,这都好几天了也没在家待一天。贾爱荣说:“有你这句话就知足了,我不能走”。贾宗强看犟不过自己的妻子,回头开车离开了。过了不多会贾宗强从家里拿来了肉和菜,亲手给检查点的工作人员做了一顿丰盛

16、的午餐。帼姐徐小凤,退役军人展风采寒风中,焦桥镇四马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队正严阵以待,守护着全村唯一的进出口。队员中有一个瘦弱的身影,她叫徐小凤,是一名95后退伍女兵、在校大学生。四马村是一个有1400多口人的大村,由四个自然村组成,村居布局分散,疫情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在四马村党支部、村委的组织发动下,四马村的党员、志愿者等等纷纷加入抗击疫情工作队,日夜值守,守护着全村人的生命安全。徐小凤是第一批报名加入工作队的,她通过微信对支部书记说“我是退伍军人,在部队我经常站岗,但是没有为咱们村的老百姓站过岗,今天正好有这个机会,我也想上岗值班!”朴实的话语让村支书十分感动,当即安排她上岗执勤。她的父亲和哥哥不仅非常支持她,还通过她向村里捐了款。邹平帼姐,你们坚守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