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391147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提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先秦时期:(一)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具体史实】政治:A.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2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巩固西周的统治)。3内容: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效忠朝见、纳贡、随同周王作战等义务。层层分封,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4影响:积极:扩大了周朝疆域,巩固了周王统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

2、割据势力。5变化历程: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B.宗法制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为了解决继承问题的政治制度。2内容: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3宗法制的作用:保障各级贵族能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把“国”与“家”密切结合,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经济:(1)农业:实行井田制,石器助耕,简单协作;(2)手工业: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

3、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文化: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礼乐文化;诗经;夏朝历法夏小正。二、先秦时期:(二)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显著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并初步发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具体史实】政治: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

4、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1)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A.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1时间与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普及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3评价:积极影响:推动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分工,加上简陋的生产工具,决定其分散性、脆弱性的特点。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等弱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

5、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B.农业技术:精耕细作;C.土地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D.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2)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现和推广;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陶向瓷过渡;出现钢剑;(3)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繁荣。文化:(1)百家争鸣1.背景:经济上,铁犁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势力大;思想上:学术下移,私人办学兴

6、起;阶级上:士阶层的兴起。2.影响: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科技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石氏星表、甘石星经;医学黄帝内经;战国司南,文学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总特征】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

7、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具体史实】政治:秦朝: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确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汉朝: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朝”、设刺史、实行“推恩令”;实行察举制选官。经济:(1)农业:重农抑商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农学:著作氾胜之书;西汉发明犁壁、耧车、耦犁等先进农具;水利:漕渠、白渠、坎儿井和东汉王

8、景治黄河。(2)手工业: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煤炭作燃料;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3)商业:秦汉统一了货币,但又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市”管理严格,商业区和居住区严格分开,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长安和五都,外贸发展: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文化:秦朝:“焚书坑儒”;汉初:“无为而治”;汉武帝时:形成以“大一统”、“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确立正统地位,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九章算术、地动仪、造纸术的发明、氾胜之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技的巨大贡献。秦小篆,汉隶、楷书;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的“汉赋”成为主要文学

9、体裁。绘画门类丰富,壁画、帛画;夫妇宴饮图是杰作。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总特征】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具体史实】政治: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制度完善;采用科举制的封建选官制度。经济:(1)农业:耕作技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成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技术;江东地区出现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

10、精耕细作的曲辕犁。发明灌溉工具筒车。(2)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三彩,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并远销欧洲。丝织业技术精湛、吸取波斯织法和图案;海上丝路;匠户制度,官营手工业规模大、私营手工业兴起。(3)商业:城市唐代长安、洛阳, 扬州、益州商业繁荣;市以长安两市为最,西市胡风胡俗流行,金融货币出现柜坊和飞钱;外贸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商船规模大、利润可观,海上丝绸之路发达。文化:(1)思想:儒学发展更为辉煌,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儒学复兴;(2)科技:隋唐时期雕版印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雕版印刷868年金刚经、火药发明应用于军事;(3)文艺:进入黄金时期,李白

11、、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书法楷书步入盛世,名家名作迭出,欧体、颜体、柳体争奇斗艳,注重规范法度;草书大家张旭、怀素,潇洒奔放,尽显时代气息。绘画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杰出画家(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五、宋元时期(9601368年):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总特征】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文化: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

12、事业发达,绘画艺术成就高。【具体史实】政治:(1) 宋代:中央: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为宰相;设枢密院(使)为最高军政机构;设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和财权,皇帝得以独揽大权。地方:派文臣任地方官,更戌法,设通判、转运使。(2) 元代: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另有宣政院、枢密院。地方: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省制的开端。经济:(1)农业:稻麦复种制标志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引进占城稻;南北作物相互推广、种植区域扩大、苏湖熟,天下足;元朝农书;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13、(2)手工业:部门增多,出现了新兴的棉织业,棉花种植到闽粤地区,元代黄道婆改进技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宋朝时,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景德镇著名瓷都,吸收写实风格;元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元代烧制出青花瓷。(3)商业: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打破市、坊限制并出现晓市、夜市,不受官府直接监视,经济功能增强,商品种类增多;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城市宋代汴梁,元大都等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交通元代疏浚大运河。文化:(1)思想: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

14、(程朱理学),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存天理,灭人欲”实际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2)科技: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广泛应用在军事上,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在当时世界也是最先进的。王祯的农书是四大农书之一。(3)教育:学校制度完备,书院兴起,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4)文艺:宋词、元散曲成为主要文学体裁;宋“话本”兴起。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关汉卿等的优秀剧作鞭挞了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5)书法与绘画:书法追求个性、忽略风度,倡导有意无法,书法四大家;绘画艺术全面发展,两宋宫廷画活

15、跃、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为最大亮点,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六、明清时期(1368184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总特征】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并日趋腐朽衰落。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思想: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传统科技进入停滞,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文艺空前繁荣,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具体史实】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明朝裁撤中书省,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朝雍正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