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五)含答案和评分标准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35390553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五)含答案和评分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五)含答案和评分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五)含答案和评分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五)含答案和评分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五)含答案和评分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五)含答案和评分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五)含答案和评分标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5单元教学诊断检测 小学六年级语文一、认真读题,在后面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选项。(20分)1. 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纤细(qin)稀粥(zhu) 哆嗦(du) 军阀混战(f)B 勉强(qing) 宪兵(xin) 涔涔(cng)潸然泪下(shn) C 伶俐(l) 萦绕(yng) 掺和(cn) 茅塞顿开(s)D 贮藏(zh) 瞟见(pio) 嘟囔(nang) 锲而不舍(qi)2. 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穿流不息 置之不理 阴谋诡计 兴高彩烈B 别出新裁 不计其数 郑重其事 莫名其妙C 眼花缭乱 迫不急待 走投无路 出类

2、拔萃D 司空见惯 死得其所 再接再厉 无独有偶3.下列词句中划横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元旦 一元复始 死去元知万事空B 鉴别 鉴往知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C 辞行 不辞而别 故人西辞黄鹤楼D 隔绝 悲痛欲绝 绝知此事要躬行4.下列加点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B 科学技术发展千变万化,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C 学习没有捷径,自古华山一条道,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行。D 童第周刚上中学时基础很差,后经努力,成绩名列前茅,真是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啊!5对下列古诗词所用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看两不厌

3、,只有敬亭山。(拟人)B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排比)6.小学就要毕业了,大家就要告别校园,告别老师,告别同学。在最后一次班会上,同学们纷纷用古诗表达自己的不舍之情,其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A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D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7. 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可以用“编年体”或“栏目式”给收集的资料分类。B 一般来说,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几部分。C 成长纪念册的正文不需按一定

4、顺序编排,但呈现的方式应多种多样D 为制作成长纪念册收集的资料有的不能直接拿来就用,还需要进行修改。8.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习近平爷爷在信中对小朋友们说:“希望你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啊,如果你是一个苦恼的人,感恩是 ;如果你是一个只顾索取的人,感恩是 ;如果你是一个心灰意冷的人,感恩是 ;如果你是一个孤独寂寞的人,感恩是 。让你变得积极开朗的朋友 带给你温暖的阳光教会你给予的老师 给你带来快乐的妙药A. B. C. D.9.根据情境补充甲说的话,下列说法最得体的是( )语文老师建议同学们读读名著西游

5、记。同学乙家境较差,在书店花了十几元买了一本普通本。到学校后,看到同桌甲买的是一百多元的豪华本,乙有些尴尬。为消除乙的尴尬,甲说:“ ”A 我本来是想买普通本的,是我爸爸非给我买豪华本的。B 没事,等你以后有了钱再买豪华本,反正内容是一样的C 我没有发现你买的这个版本,真可惜。你运气真好!10.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B 十六年前的回忆属于回忆式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并且运用了首尾呼应和对比的写作手法C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

6、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D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李贺不擅长写马,所以他写的马诗并不多。二、看拼音,写词语。(7分) 1 草丛里传来xshui( )的叫声,那qng cu( )的声音,如同弹奏着的qn xin( )发出的声音,给夜色zng tin( )了神秘的色彩。 2 洗澡本来是一件s kng jin gun ( )的事情,但谢皮罗却注意到,水的漩涡总是逆时针旋转。谢皮罗对这件事产生 y wn ( ),并且qi r b sh ( ),得出了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结论。三、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 “含情脉脉”与“脉

7、络”中“脉”的读音相同。 ( )2 “赤裸裸、乱篷篷、笑眯眯、黑糊糊”这一组词书写都是正确的。 ( )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句中“或”的意思是“有的”( )4 “垂头丧气”中“丧”字用部首査字法,可查“十”部,再查6画。 ( )5 “虽与之俱学”与声泪俱下”中“俱”的意思相同。 ( ) 四、根据你的积累填空。(18分)1.古诗句默写。(10分)(1)青青园中葵, 。(汉乐府长歌行,(2)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3)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4)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中有大量诗句与传统节日有关,如 , 。(5)自然界中的植物多

8、姿多彩,古诗中描写植物的诗句有: , 。(6)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不少文章,有 的散文匆匆, 的演讲稿为人民服务,诗圣 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出自列子汤问的 。(7)你要问我四季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春,就是叶绍翁在门外看到的“ , ”;夏,就是杨万里惊叹的“ , ”的西湖风光;秋是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 ”的和谐;冬,就是柳宗元眼中“ ,独钓寒江雪。”的洒脱。2.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片段,仔细阅读,根据文后要求进行修改。(4分)一场春雨过后,冬眠后的大地又重新充满了生机,山村的景色也更加迷人。几十户人家的楼房,依着山,旁着水,沿着柏油路整齐地排列着。公路两旁是挺拔的白杨、苍翠的松柏。小桥流水点

9、缀着的垂柳,换上了新装,伴着春风,婆娑起舞。楼房都掩映在翠绿树丛中。山上的桃树、梨树硕果累累;田野上,麦浪起伏,一片金黄。看到这美景,游人们流连忘返。(1)句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中改正。(2)句有语病,必须删去(3)语段中有一个多余的句子是第 句。(4)语段中第 句描写不当,找出来,并用修改符号在原文改。3看图片,完成练习。(2分)今天读新闻时,我看到这样一段话:“本届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看到“饕餮”二字,根据它们的偏旁我猜想这个词可能与 有关。根据图片,我能读好它的读音,也可以推想出“饕餮盛宴”在句中的意思是 。4.下面是某辩论会的甲方

10、辩词。(2分) 仅仅将课文读好,就能提高语文成绩,那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我要提醒对方,杨洋同学现在学习成绩很好,是他平时有意识将书本知识、学习能力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结果。请概括甲方的观点。甲方观点: 如果你是乙方,又该如何辩论?乙方辩词: 五、阅读与欣赏(一)课内阅读(13分)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

11、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

12、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密 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探查 ),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gng)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qi)而不舍精神的人。1选段选自 ,作者 。作者运用 、 、 三个具体的事例说明了要阐述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