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温儒敏讲座: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390230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温儒敏讲座: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温儒敏讲座: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温儒敏讲座: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温儒敏讲座: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温儒敏讲座: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温儒敏讲座: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温儒敏讲座: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温儒敏一、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标新课标提出的新概念“语文核心素养”欧盟从终身学习角度,美国从职场需求角度,新加坡从公民教育角度,都曾经提出核心素养教育的概念,共同之处都是从个人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修养三个方面来提核心素养。从核心素养角度来改革教育,是世界性的潮流,目标是培养一代全人,能应对21世纪的有能力的国民。核心素养的提出有点“高大上”,对大家来说是全新的概念,虽然做起来可能很难,但不应当抵触,要跟进,用心完善。新课标的新概念“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运用最为核心,把思维等带动起来)课程框架与内容变

2、化分为必修、选修1和选修2三部分:第一方阵是必修课,2年,7个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积累梳理与建构、当代文化参与与探索、整本书的阅读探讨、跨媒介学习与交流、社会生活情景中的阅读与交流、文学鉴赏与创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选修2 (供高三学生学习,自主招生等)第三方阵,包括4个任务群:现当代作品专题研讨、传统文化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对现有的教育和教学那种僵化的扼杀个性的做法已经引起公愤,虽然很无奈,但大家都希望有所改进,有所解脱。改革很可能碰到应试教育这个巨大的绕不开的现实,必须面对这个现实,但又不能完全屈服这个现实,这就需要平衡。二、关于新教材新教材的编写背景、理念和特色

3、。选文介绍。课文数量减少,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方式在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同时又有另外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练。但总是要让一线老师使用这套教材有“干货”可以把握。中小学语文的知识教学要总结反思。“部编本”语文有体系,但不以体系化呈现。区分两种课型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

4、同课型。精读课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略读课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功能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小学一年级设置“和大人一起读”。中高年级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初中加强“名著选读”、“课外古诗文通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课2年,共计8学分,编写4个模块,也就是4册。每个模块以阅读(表括表达)活动为中心,综合安排其他各任务群。大致以学分数量来定课文(或者活

5、动)。实用阅读:1学分,那么每册安排1单元,每单元2课。共8课(现当代文章,文白混编。约0.5学分为4篇课文或4次活动)。思辨阅读:1.5学分,每册1单元,每单元3课,共12课(现当代和文言各2册)文学阅读:2.5学分,每册2单元。每单元3课,共20课(小说、戏剧可减为2课,现当代和文言每册各1单元)语言积累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学习,或随阅读单元相机安排,或设置专题单独安排。阅读的内容古代和现当代应该各占50%。文学单元以阅读和鉴赏为主,思辨单元以书面表达为主、实用单元以梳理和探究、口语交际为主;写作教学将有机融各个任务群三、高考语文的改革趋向分析 新高考从以前“3+

6、X”的模式,改为实行“3+3”模式。大学录取从以前光凭借高考成绩,改为“两依据、一参考”。高考改革带来的是“三不”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音、不唯分数是论。学业等级考与高考分开;高考录取只设定本科线;英语变成三年六考;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考试科目;填报志愿,改为考前填报;逐步实行全国统一命题。难处“走班制”将成为授课的基本形式。学生对学科选择不适应,不会选择。高考综合素质评价很难落地。考试的内容、方式会有哪些变化?对教学可能产生什么影响?教学应当朝哪些方面调整? 高考语文改革趋向分析之一命题将更加注重运用教育测量理论和命题技术,题量会增大。如何提高语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命题如何设定适当的区分度

7、和难度系数,怎样的题更能考察学生素质和能力,各种题型如何搭配,等等,都将会有更科学、更有可操作性的设定。题量在逐年增加应拉大分数距离,难度系数要相对提高。有15%左右的考生做不完,是正常的。高考语文改革趋向分析之二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2016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甲卷阅读材料是格非的塞壬的歌声;乙卷阅读取材是朱凤瀚的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丙卷取材是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一线教学要调整思路,让课堂教学多往课外阅读延伸,多鼓励广泛读书,多关注社会,不能处处扣着考试只读那么一个小的范围。阅读面小,思路狭窄,不能适应未来的高考。高考语文改革趋向分析之三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和检索能

8、力的考查我们习惯的语文教学,非常看重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里边也有检索,只是不那么自觉,往往还停留于语言表达的层面,未能上升为一种思维的能力了。命题则更加注重检索的考察,信息处理的考察,而不只是看对所给出几个问题的回答怎么样。题例:2015年阅读考题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烧灼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 ,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子啊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A 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B

9、 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C 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电脑释放出内啡肽D 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越来越重视考逻辑思辨能力高考语文改革趋向分析之四重视“群文”阅读和“非连续文本”阅读的考察2014年全国卷提供一篇关于抗战时期爱国资本家卢作孚的文章,还有一组链接材料,要求根据材料分析,去回答一些基本问题。类似的阅读题,考的主要是思辨和归纳能力。2015年阅读题,提供3篇文章,一篇是关于中国印刷业面临危机,第二篇是关于汉字照排系统的研制,第三篇是关于现代科学怎么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讨论。类似的群文阅读,对于我们习惯的语文教学具有挑战意味。2016全国卷第17题采用图形与文字

10、混合的形式,给出思维导图,要求写成一段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的语句,考查考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构思转写的能力。现在的学生普遍受网络阅读影响,思维碎片化、绝对化、平民化,缺乏逻辑思维训练,缺少理性分析能力。语文教学也存在轻视阅读思维训练的偏颇高考语文对此责无旁贷。高考语文改革趋向分析之五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现在的语文课只注重精读精讲,注重做题,读书很少。学过语文却不怎么喜欢读书,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素养更无从谈起。读书状况其实最能体现语文素养高低,高考语文理所应当要重视考查读书情况。这两年重视考背诵填补经典名句名段,这种做法值得鼓励。题例

11、: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为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续写下面的话:“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讲精读,反复操练,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我最近在课程教材教法发表的一篇论文: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从吕叔湘之问谈起题例: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为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续写下面的话:“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12、。”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讲精读,反复操练,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高考语文改革趋向分析之六两类文本阅读题由选做改为必做。这次考纲修订把两类文本的二选一,改为都是必考,意义重大,不但能对考生素质做更全面的考察,也将对一线教学中存在轻视文学审美教育的倾向起到纠偏作用。题例:两种断句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历年高考选“文学类文本”的考生很少,许多学校也都不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甚至基本放弃这方面的学习。断句题和翻译题预

13、计今后断句题和翻译题会增多,虚词等的知识性的考查相应减少。现在的文言文命题也是套路化,大都是“读通”为标准,这对教学的直接影响就是把文言文当成“死语言”来教。文言文命题应当多一些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一些文化意味。增考古代文化知识2017年考纲要求,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题例如今年的甲卷,列出几种名词要求解释:登进士第、兵部、庙号、太子、陛下、吏部、中宫、移疾,等等。断句最能考文言文水平。如甲卷的其中一段要求断句,给出数种断句方法,让考生去辨识哪种是对的。关于古诗词的阅读分析,以往的题型比较单一。今后可能有变化。如发临姚将赴北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14、京比较;如甲卷的题金陵望汉江(李白)名篇名句默写扣住古诗文的特殊审美风格等方面来设计考题。高考语文改革趋向分析之七 “套用”很难再轻易得到满分。要想高出一筹,就得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理解。还是靠大量阅读积累,形成语感。加强综合也是一种改进,以往同一试卷中几个板块彼此分撒隔离,甚至同一个试题中的几个小题也缺少联系,以后不妨改为从一个(组)材料中同时引发五六个题,将阅读、写作结合起来,在同一个语境中去解决词语、名句填写、文学常识、内容理解辨析等问题。这也能更好地考察综合能力。改革后的命题应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语文生活,体现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考查学生利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课改在强调研究性学习

15、和综合性学习,高考命题也应当往这方面有所靠拢。语用类题目,选材可能更加注意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比如社会热点,又与学生成长环境有关的,或者比较有利于反映学生内心感受和体验的。除了历来常见的字、词、音、病句挑错等考题之外,有可能增加对语感或者语用是否“得体”的考查。题例:“巴黎圣母院不愧(无愧)为运用美丑对照艺术手法的典范。”高考语文阅读部分应当有新思路,适当增加对整体感受力、理解力的考查,而不只是出技术性的细部分析的小题,最好还能考一考阅读速度。语文高考作文将更加得到重视。但作文的分值不会大增。把写作测试某些要素分布到其他题目中。作文命题选材和立意指向上的变化题型问题这些年高考作文命题选材和立意指向上的变化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拓宽视野这几年命题改革也放出一个信号:围剿套题高一、二、三年级可以有分工。高一还是放开写,形成好的写作习惯,文字上过关;高二收紧一点,做些专题写作训练,但也不急于瞄准高考。到高三才更多地准备考试。要鼓励考试写他们熟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