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第十三课沂水春风Word版含答案高品质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390125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第十三课沂水春风Word版含答案高品质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第十三课沂水春风Word版含答案高品质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第十三课沂水春风Word版含答案高品质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第十三课沂水春风Word版含答案高品质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第十三课沂水春风Word版含答案高品质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第十三课沂水春风Word版含答案高品质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第十三课沂水春风Word版含答案高品质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课沂水春风课标要求1背诵“点!尔何如?吾与点也”部分。2掌握“居”、“如”、“方”、“作”、“撰”、“伤”、“与”在文中的含义。3感受孔子的教学风格以及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4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发展要求掌握论语中的叠音词和带形容词词尾的状态形容词。说明要求对已学过的论语中的状态形容词作简单归纳。江西省某中学发生了一起命案,在该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该校高三学生雷某因不满班主任孙老师的严格管理,产生积怨,在办公室将其杀死。该中学是江西名校,以“高考神话”知名。一直以来,当地主打教育牌,通过“高考神话”带动当地经济。这又是一起因教育引发的悲剧,学生残杀班主任,老师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2、,犯罪学生将面临法律的制裁。老师和家属很痛心,学校其他学生也很痛心,整个社会也很痛心。到底是老师错了,还是学生错了,还是教育体制出了问题?学生不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更多的是学会如何做人。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就强调理想人格的教育。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沂水春风,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寻求革除当前教育弊端的良药。1曾点前576前475,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一说嘉祥县满硐乡南武村)人,曾参之父。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曾点与颜回之父颜路、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论语载,曾点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

3、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孔子听后大加赞赏。鲁国大夫季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宿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莱芜侯”。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曾氏”。曾点墓在其故里南武城。2公西赤春秋末年鲁国人。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小孔子四十二岁。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孔子认为他很谦虚。他是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

4、封“邵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钜野侯”。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公西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而论语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孔子主张“为国以礼”,即用礼制来治理国家。对四个学生的理想,孔子更欣赏曾点的想法,因为曾点的理想和孔子是一样的,即以自身人格的完善为前提,以万物各得其所为理想。孔子认为治国理政,不仅要靠实际的才干,更要靠自己的态度。这就是孔夫子说过的“君子不器”。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

5、。 诵读课文沂水春风,完成110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6、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1.26)突破词句1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莫春者,春服既成 D唯求则非邦也与解析:选BA项,“希”通“稀”;C项,“莫”通“暮”;D项,“与”通“欤”。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B风乎舞雩C冠者五六人 D

7、秦伯说,与郑人盟解析:选A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丰足。B、C、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其中,风,吹风;冠,戴冠;盟,结盟。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做)哉因(叠加)之以饥馑B子路率尔(飞快地)而对曰 比及(等到)三年C如其礼乐,以俟(等候)君子 公西华侍(陪侍)坐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 舍瑟而作(起身)解析:选BB项,“率尔”是“轻率的样子”的意思。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宗庙之事,如会同千乘之国B以吾一日长乎尔 子路率尔而对曰C回也不改其乐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D居则曰:不吾知也 唯赤则非邦也与解析:选BA项,结构助词,的;B项,

8、第二人称代词,你们/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C项,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他的;D项,副词,就。5翻译下面的句子。(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译文:_(2)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译文:_(3)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译文:_(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_答案:(1)因为我比你们大几岁,不要因为我年长的缘故就不敢说话。(2)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3)至于礼乐教化,那得有待君子推行了。(4)公西赤做国家的小司仪,谁还能做国家的大司仪?要义探究6本文开篇描写孔子师徒怎样的座谈情景?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观?点拨:这一部分写孔子向学生们问志。但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

9、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孔子一出场就给人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可见孔子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7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谈话作了怎样的评价?点拨:由于四个弟子的志向同中有异,也就是说在实施礼治的做法上停留在不同的层面,因此,孔子对他们的志向在肯定的同时有所差异:对子路的志向“哂之”,因为“其言不让”,太不谦让了,这是不足;对冉求的志向加以鼓励,因为小国也是国家;对公西华的志向作了分析并增加他的信心,连续三个反问句,说明公西华说的是礼制、仪式的小事,其实就是国家大事,他能够通晓礼乐,就能够管理国家,要勇于承担重任;对曾皙的志向则是大力肯定,因为

10、用礼教感化百姓,高洁志趣,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措施啊。孔子评志,既肯定了大家的志向,又指出不足之处,具有朴素辩证思想。8孔子对子路的发言以“哂之”作为评价。对孔子的“哂之”一词,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点拨:(1)轻率。孔子是在讥笑子路。(2)孔子的笑中既有讥笑之意,也有欣赏和赞许之意。因为子路的理想暗合孔子心中的政治蓝图。孔子一生为实现政治理想,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却四处碰壁,无人欣赏;子路的一番陈词,说出了孔子心中永远的痛。孔子有万千感慨,激动、兴奋、赞许、不满等情绪尽在含蓄不语的“微微一笑”当中。9冉有和公西华有怎样共同的特征?请结合课文加以分析。点拨: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谦虚。在孔子点名后才开口,且

11、出言谨慎。冉有刚说“方六七十”,马上觉得有些夸张了,所以又改为“如五六十”,而且说自己治理的话,仅能“足民”,至于礼乐,需要其他高明之士。公西华更为谦虚,他是个外交家,却说自己做不了什么事,希望能有学习的机会。可见,孔子的弟子都是胸怀大志,有才干。只是人的性格不同,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10孔子为什么只赞赏曾点的志向?点拨:孔子对曾点的想法表示赞同,可以有这样几种解释:孔子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之叹。曾点的志向,表明他“知时而不求为政”,这与孔子此时的心情契合。曾点描绘了一幅雍容暇豫的盛世气象,这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

12、之,少者怀之”的主张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曾点所描绘的是学习圣人之道的快乐,符合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曾点志趣高远,胸次悠然,较之另三个学生驰心政务,已达到极高的精神境界。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因之以饥馑B如会同,端章甫C摄乎大国之间D异乎三子者之撰解析:选AA项,饥馑:(古今同义)饥荒;B项,会同:(古义)外交会见/(今义)会合连同;C项,摄:(古义)夹/(今义)拍摄;D项,撰:(古义)述/(今义)写。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居则曰(平常)比及三年(等到)B愿为小相焉(宰相) 舍瑟而作(舍弃,放下)C以俟君子(等待) 鼓瑟希(通“稀”

13、,稀疏)D夫子哂之(微笑)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解析:选BB项,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3下列加点“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吾与点也A则与之斗卮酒 B客从外来,与坐谈C吾与女,弗如也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解析:选CA项,动词,给;B项,介词,跟,同;C项,动词,赞成,与例句相同;D项,动词,结交,亲附。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为国以礼A愿为小相焉 B为击破沛公军C由也为之 D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解析:选CA项,动词,做,担任;B项,介词,给,替;C项,动词,治理,与例句相同;D项,助词,表疑问语气。5下列句子句式特点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吾知也A则何以哉 B为国以礼C加之以师旅 D浴乎沂,风乎舞雩解析:选AA项和例句句式特点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B、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6名句默写。(1)千乘之国,_,加之以师旅,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_,_。(2)“居则曰:不吾知也!_,_?”(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4)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