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古代史部分[秦汉][课件].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387647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古代史部分[秦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古代史部分[秦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古代史部分[秦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古代史部分[秦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古代史部分[秦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古代史部分[秦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古代史部分[秦汉][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是在政治 经济 文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发展的 仅仅从模块的角度很难对重大历史现象作出全面合理的分析 杨宁一 复习指导 通史复习 应注意按历史发展的时空顺序 分阶段梳理 整合必修与选修模块的内容 立体呈现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 经济 文化的发展状况 分析阶段特征 重新建构整体知识网络 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二部分 秦汉 前221 220 课本内容 必修1专题一第二课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第三课 相关内容 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3专题一第二课儒学的兴起 必修3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相关内容 选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2、 1 秦的统一 1 条件 必然性 经济 封建经济发展 各地区各民族联系加强 政治 兼并战争实现局部统一 出现统一趋势 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兴起 为统一提供制度条件 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形成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共同体 人心 长期割据混战 人民渴望统一 可能性 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 国力跃居诸侯之首 嬴政雄才大略 2 情况 1 前230 前221年灭韩赵魏楚燕齐 2 前218年修灵渠 征服岭南越族 设设南海 桂林 象郡三郡 3 前214年 前213年北击匈奴 收复河套地区 修长城 直道 4 通 西南夷 开辟 五尺道 3 意义 1 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 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 有利于封建经济

3、发展 有利于各民族交往 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封建王朝 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3 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 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 为中华民族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 政治 一 秦朝 前221 前207咸阳 陕西咸阳 一 秦朝 一 政治1 秦的统一2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 内容 首创皇帝制度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的本质是君主专制 即 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实行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九卿 三公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评价 1 特点 1 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 各司其职 而又互相牵制 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之手 加强皇权统治的同时又能防止皇帝决策的失误 2

4、充分体现出 家天下 的特点 九卿 中奉常 宗正 郎中令 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 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3 比较完备 2 评价 秦朝创立的中央行政制度 分工合作 由皇帝直接任免 提高了行政效率 但是 国家事务与皇族私人事务没有分开 到两晋后逐步被三省六部制替代 一 秦朝 1 秦的统一2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 内容 首创皇帝制度 以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为核心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地方制度 全面推行郡县制 春秋战国基础上 秦国商鞅变法时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统一推行 一 政治 皇帝 三公九卿 郡守 郡丞 郡尉 县 乡 里 县令 县丞 县尉 三老 啬夫 游徼 里典 中央机构 郡 分封制

5、与郡县制的比较 相同 性质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 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不同点 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 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1 秦的统一2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 内容 首创皇帝制度 以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为核心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地方制度 全面推行郡县制 春秋战国基础上 秦国商鞅变法时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统一推行 2 影响 积极 这种制度在当时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有利于巩固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政权 有利于发展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这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消极 但它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 并在封

6、建社会后期阶段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 政治 一 秦朝 统一度量衡 货币 车轨 有利于商业发展 但暴政又破坏了经济发展 二 经济 量 衡 度 一 秦朝 统一度量衡 货币 车轨 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商业发展 但暴政又破坏了经济发展 二 经济 三 文化 1 统一文字 1 内容 书同文 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 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 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民间盛行隶书 2 作用 方便国家颁布政令 落实法律制度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有利于共同的文化心理的形成 一 秦朝 统一度量衡 货币 车轨 有利于商业发展 但暴政又破坏了经济发展 二 经济 三 文化 1 统一文字 2 焚书

7、坑儒 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强化对全国的思想控制 对古代文化极大摧残 选修4 秦始皇征调太急 赋敛过重 刑罚严酷 尤其是是建宫殿和骊山墓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 一些儒生鼓吹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 非所闻也 秦始皇采取了李斯 焚书 的建议 又因一些儒生和方士指责始皇 乐以刑杀为威 逮捕460余人 全部坑杀 秦始皇用 焚书坑儒 控制思想 摧残文化 造成恶劣影响 秦始皇前259年 前210年 嬴政 统一之前称秦王 统一之后称秦始皇 1 历史贡献 完成国家统一 创立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秦律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统一 推行土地私有制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修

8、建灵渠有利于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修筑长城有利于保护农耕文明 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2 暴政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运用法家思想统治人民 实行严酷的刑罚 沉重的赋税 徭役 兵役 滥用民力修筑阿房宫 骊山陵 焚书坑儒 文化毁灭 功大于过 二 西汉 BC202年 9年 长安 陕西西安 一 政治 1 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1 地方制度 继续推行郡县制 汉初实行郡县 封国并行制度 刘邦分封同姓诸侯王 想以此巩同皇权 稳定刘氏的天下 注意 王国问题的由来及解决后来诸侯王羽翼丰满 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贾谊 晁错主张 削藩 吴王刘濞联合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 史称 七国之乱 景帝平定了叛乱 汉武帝刘彻 公元

9、前140一前87在位 即位后 实行 推恩令 规定 诸侯王死后 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由郡守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 力量削弱 这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承秦制 继承秦朝制度 包括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法律 土地制度 度量衡和货币制度等 有所损益 创新制度有刺史制度 察举制 内外朝制度等 二 西汉 BC202年 9年 长安 陕西西安 一 政治 1 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1 地方制度 继续推行郡县制 汉初实行郡县 封国并行制度 2 监察体制 刺史制度1 演变 秦每郡设御史 任监察之职 称监察御史 文帝以御史多失职 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 不常置 武帝废诸郡监察

10、御史 分全国为十三部州 冀州 青州 兖州 徐州 扬州 荆州 豫州 益州 凉州 幽州 并州 交趾 朔方 各置刺史一人 2 评价 封建国家的地方监察制度 对维护皇权 澄清吏治 巩固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社会安定起了积极作用 二 西汉 BC202年 9年 长安 陕西西安 一 政治 1 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1 地方制度 继续推行郡县制 汉初实行郡县 封国并行制度 2 监察体制 刺史制度2 相权的变化 汉初相权大 汉武帝实行中朝外朝制度 削弱相权 中朝外朝制度 皇帝 九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二 西汉 BC202年 9年 长安 陕西西安 一 政治 1 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1 地方制度 继续推行郡

11、县制 汉初实行郡县 封国并行制度 2 监察体制 刺史制度2 相权的变化 汉初相权大 汉武帝实行中朝外朝制度 削弱相权 3 选官制度 察举制1 前代选拔制度 夏 商 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 战国时期出现军功爵制度 又兴起养士之风 秦代则以辟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 但这些都不是完备的选官制度 2 察举制 惠帝诏举孝弟力田 察举开始 文帝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并定下了对策 武帝时察举制完备 察举可分为常科与特科两类 岁科有孝廉 秀才 察廉 光禄四行 孝廉科为最重要 特科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 按照选科标准 以德为主的有孝廉 孝廉方正 至孝 敦厚等 以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 以才能为主的有尤异 治剧 勇猛知兵法

12、 明阴阳灾异 有道等科 所有科目都以德行为先 在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 察举制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 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 经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二 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汉初实行 与民休息 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 1 农业 1 工具 曲柄锄 大镰 耧车 2 技术 牛耕普及全国 推广耦犁 出现犁壁 代田法 3 制度 以一年一熟制度4 水利 漕渠 白渠 龙首渠 井渠 坎儿井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 手工业 盐铁官营 煤炭作冶铁燃料 供风 丝织业的发达 长安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西汉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远销欧洲 为中国获得 丝国 的美称 3 评价

13、 是自下而上的选拔官吏的制度 特点是注重道德品质修养 选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但是体现出封闭的特征 以官举士 权操于上 百姓不得参与 民意无从体现 3 商业 开通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五铢钱 长安 洛阳等大城市发展为商业中心 城市里设有 市 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严格管理 王莽执政时曾在长安 今陕西西安西北 和 五都 设 五均 官 控制市场物价 长安和 五都 管理市场的官员 都改称 五均司市师 4 西汉高祖和武帝的 抑商 措施 三 文化 1 思想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1 背景 王国问题 匈奴的威胁使统治者认识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这一需要 2 主张 材料1 春秋 大一

14、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 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息 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请回答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材料2 天亦有喜怒之气 哀乐之心 与人相副 以类合之 天人一也 春秋繁露 阴阳义 1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3 三纲五常 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巩固君权 维护社会秩序 3 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积极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 4 新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现实需要 汉武帝

15、时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 大一统局面巩固 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逐渐形成 董仲舒发展 新儒学迎合了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思想上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上 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 扩大官员队伍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巩固了统治基础 教育上 兴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 汉武帝推崇 消极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带有封建神学色彩 造成封建迷信思想泛滥 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和区别 1 继承 汉代儒学继承了先秦入学宣扬的 礼 仁 仁政 民本 思想 2 发展 增加了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等理论 强调神化皇权和名分等级 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6、的政治需要 增加了 大一统 思想 融合了阴阳家 黄老之学以及法家的一些思想 适应汉武帝加强统治的需要 3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神化皇权 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 科技 造纸术 西汉早期已经发明 3 教育 汉武帝建立太学 郡国学等教育体系 设五经博士 用儒家经典教育子弟 选拔人才以儒家思想为标准 4 艺术 隶书创始于秦朝 成熟并通行于汉魏 楷书 行书 草书大多源于汉 5 文学 汉赋 司马相如作 子虚赋 和 上林赋 后期扬雄 汉武帝 前156年 前87年 在位时期是汉朝的极盛时期 1 政治 推恩令削弱封国 设中朝削相权 察举制收官吏选拔权 设刺史监察地方 采纳董仲舒新儒学统一思想 建立中央到地方教育体系 统治海南岛 2 军事 打击匈奴 经营西域 开疆拓土 细君公主乌孙和亲 西域屯田 3 经济 收回铸币权 推广农业技术 盐铁官营 亲自治理黄河 开通丝绸之路 引种西域物种 4 文化 建立年号制度 太初改历 正月为岁首 设置乐府 采风民间 举贤良文学推动文学发展 功大于过 三 东汉 25年 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1 政治 1 选官制度 察举制2 监察制度 刺史制度 东汉改称州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