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政治考点整理.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387615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政治考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4高考政治考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4高考政治考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4高考政治考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4高考政治考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政治考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政治考点整理.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高考政治考点整理经济生活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去掉含义,要注意属性的关系)】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注: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质量即使用价值,价格即价值。)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一般用词:质量、数量、属性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价值,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本质属性。(一般用词:价格、价值量)二者关系: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出较高的使用价值并能顺利的销售

2、,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交换)。b: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不管是商品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使用价值又占有价值,他们必须放弃一方才能获得另一方。【考点2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去掉含义)】(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产生的商品交换。(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3)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是

3、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一般用价格、标价等关键词)(有计量单位的一般是价格,如“元”)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要求: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一般用“购买了”、“买卖”、“交易”等关键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商品流通不能等同于简单的物物交换,简单的物物交换,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但商品流通中,买和卖在时空上可以分离。物物交换不属于商品流通。)【考点3纸币的流通规律(去掉含义)】(1)纸币的含义:纸币

4、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本质)注:任何国家的纸币其实本质都一样只是一种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因此不能具有货币所有的职能。(但具有流通手段职能。)(2)纸币的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3)纸币发行规律:(国家发行纸币应当按规律办事,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发行的主体及权力:国家或某些地区的政府是纸币发行的主体,通常情况下由它的中央银行具体负责纸币的发行,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发行主体的国家有权决定是否发行新币种、有权确定纸币发行的数量、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任何国家都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发

5、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国家虽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必须自觉的遵循上述规律,否则就会引起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的运行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比较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区别含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表现纸币贬值、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经济过热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原因纸币的发

6、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投资过快、纸币流通速度加快、外国经济危机的传导也会引发通胀部分商品出现阶段性过剩、消费需求不足、货币增长乏力危害使纸币贬值,既影响人民生活,又会造成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生产者投资积极性,导致失业和收入减少,商品销售困难,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市场卖方市场买方市场解决办法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主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扩大内需和出口,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联系联系

7、都是由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不平衡引起的;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经济社会秩序;都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加以克服。注:通货膨胀伴随着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胀。 解决通胀最根本的方法: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考点4信用工具】 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用纸币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二是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完成收付行为)。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

8、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账。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考点5外汇和汇率】(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注:外币是指外国政府发行的纸币,不能等同于外汇。)(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

9、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的增加,刺激对外旅游消费,增强我国的国际支付能力,有利于增加对外投资能力;但不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吸引外来投资能力下降,入境旅游消费减少,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蒸发(减少)。(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考点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从起源上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

10、货币是财富的象征。(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货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3)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考点7供求关系与价格】(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这些因素最终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2)供求影响价格。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物价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处于卖方市场;当供过于

11、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物价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处于买方市场。【考点8价格与价值】(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2)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价格的高低,最根本的原因是商品的价值量不同。(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考点9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注:某企业的行为属于个别(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某行业的行为属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注意区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

12、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考点10。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1)明确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及分类: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它分为两类:个别劳动生产率,即个别企业或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即某个行业或部门的劳动生产率。(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虽然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但是某企业如果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使个别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低,给产品提供降价空间,处于有利的地位;反之,则处于不利的地位

13、。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考点1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等价交换并不在每次具体交换中体现,而是在动态中实现的,是在长期交换的平均数中实现的。价值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但人们可以通过注重效率、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努力创新、面向市场、打好时间差等自觉利用价值规律。【考点1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百姓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一般来说,商品

14、的价格与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成反向关系: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就替代品而言,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就互补品而言,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甲乙替代,甲丙互补,甲价格,需求,乙需求,丙需求)(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企业应对价格变化

15、的举措)调节生产。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中,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考点13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1)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生产,满足消费。(2)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智消费。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生活水平、幸福指数)(扩大内需)?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