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三历史协同导学案:第57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385804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三历史协同导学案:第57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2014学年高三历史协同导学案:第57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2014学年高三历史协同导学案:第57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2014学年高三历史协同导学案:第57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高三历史协同导学案:第57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高三历史协同导学案:第57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第57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姓名: 考纲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课前预习一、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发生(1)背景:经济阶级因素:辛亥革命后,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政治因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政权被袁世凯所窃取,加紧复辟帝制活动。思想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但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2)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

2、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2代表人物(1)陈独秀: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文学革命”。(2)李大钊: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9年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3)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文学革命。(4)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方针,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5)鲁迅: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孔乙己,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

3、范;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3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口号),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2)进步性: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同时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表现:(1)第一阶段(五四运动前),主要是介绍俄国的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如李大

4、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在中国首倡社会主义。(2)第二阶段(五四运动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潮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课堂研讨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儒家思想存在两种重要观点。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观点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盘否定,泼洗澡水不应把孩子一起泼掉。对上述两种观点你怎么看?备 注学后反思课堂检测第57讲

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姓名: ( )1“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阻碍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陈独秀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后出现帝制复辟现象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共和制 B康有为等守旧保皇党人的支持推动 C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理解民主制 D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复辟帝制的基础( )2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3“它对传统

6、礼教的批判清扫了旧文化的地基。批判“儒学价值系统”,为人们接受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新思想做了重要准备。”材料反映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一学者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5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一文,他认为“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

7、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下列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 B完全排斥西方文明 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D全面继承洋务思想( )6近代安徽人民为民族独立富强进行过不懈探索和斗争。下列安徽近代历史人物中对推动思想近代化作出最突出贡献的是A陈独秀 B胡适 C陶行知 D李鸿章 ( )7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

8、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A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B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C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 D颂扬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8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中国人,一直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洪仁玕和资政新篇材料二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材料三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

9、(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政新篇的核心内容?这说明太平运动后期对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结合孙中山的实践活动加以说明。(3)材料三中,陈独秀又是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这给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该如何正确对待东西方文明?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