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班主任家访的几点建议.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368192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班主任家访的几点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对班主任家访的几点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对班主任家访的几点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对班主任家访的几点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对班主任家访的几点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班主任家访的几点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班主任家访的几点建议.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班主任家访的几点建议家访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家访,班主任不仅可以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还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样,班主任和家长就可以根据学生两个方面的情况,共同探讨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教育方法和教育步骤。同时,成功的家访可以增进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可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教育效果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家访都会受到家长的欢迎,家访如何在家访中取得实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家访要有目的性目的明确是成功家访的首要条件。如果班主任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家访任务,而不是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暴露出的问题,那么,在

2、与家长交谈时,就很有可能变成东拉西扯、海阔天空的闲聊。聊到最后,班主任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家长究竟应该配合班主任做些什么事情?可能都是一头雾水,这样就很难收到家访的实效。并且,如果被访问的家长是比较空闲的,也许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如果家长比较繁忙,就会对家访有看法、有意见了。所以,班主任在家访时,应首先制定一个明确的家访目的,把需要反映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家长配合的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交谈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样,班主任师就可以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家长就会觉得你的家访很及时、很有必要,就会乐于支持你、帮助你,你的家访就成功了。二、家访要把握恰当的时机1家访要考虑

3、家长的时间方便班主任在家访时间的把握上,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方便和感受,也要多考虑家长的方便和感受。有些家长是双休日休息的,有些家长则不是。如果班主任不注意到这个问题,随时去家访,有些家长就只能请假在家里恭候,此时家长的内心就难免有些不快,对你的家访就会有点抵触情绪,家访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2家访要考虑家长的事情有无即使班主任已经充分了解到家长的休息日,也不能想到家访就去家访,必须事先电话通知或询问一下。如果这个细节被忽略,就可能碰到学生家里恰逢诸如婚丧嫁娶、过生日、亲朋聚会,或有急事要去办理等情况。此时的家访,家长很难再有兴致与你慢慢交流;而班主任出现在那样的场合也难免尴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4、。3家访要考虑家长心情的好坏当学生成绩大幅下降或犯了严重错误的时候,当班主任苦口婆心的教育总是不见效果的时候,当通过电话联系后学生家长的配合依然见效甚微,甚至仍然不予配合的时候,家访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但此时,即使班主任心里有十分的怨气,也要面带微笑,亲切而平和地与家长交流,切不可夹枪带棒地讽刺挖苦学生,或影射家长教育不力,否则不但难以取得实效,甚至有可能火上浇油,激化矛盾,使问题变得更槽糕。有时情况则恰恰相反,班主任表现得比较平静,倒是家长听到孩子过于离谱的表现后先火冒起来,此时班主任就不可再继续说孩子的种种不是,而是应该先安慰劝说家长,等家长情绪稳定后再继续交流。如果一时平复不了家长的冲动情

5、绪,可选择暂时中断家访,等家长的气消了再去家访,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三、家访要顾及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诚然,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不认真或调皮捣蛋,我们确实应该如实告之家长,使不良的势头在家长的协助下得到及时的遏止或纠正。但是从家长角度来讲,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疼爱有加,因此在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最好的、最乖的、最优秀的。这不能说是家长偏袒,而应该说是家长的一种正常心理。正因为这样,班主任在家访汇报情况的时候,语气一定要婉转,如果一开口就把学生的错误和盘托出,甚至说得一无是处,家长就很难表示认同,也很难有兴致与班主任继续交流下去了。为此,班主任应体谅家长的感受,家访时不要一开始就数落学生

6、的种种不是,应该先找学生的优点夸奖一番,让家长产生愉悦和接纳的心理,再奔向主题,婉转地说出孩子应该改正的一些地方,同时尽可能把如何帮助孩子改正的科学方法传授给家长。这样家长就比较容易接受,也能微笑着听取你的意见,心甘情愿地主动配合你的教育工作,而你今后的家访就会继续受到家长的欢迎。四、家访要注意一定的私密性家访是班主任与某位学生家长间的沟通交流,不是和所有人的沟通交流。如果班主任跑到学生家里,明明看见有亲戚或邻居在场,却毫无顾忌地大淡孩子的错误或不足,家长会感到十分尴尬,学生也会从心底里对你产生反感。如果碰到某些好事的邻居,把这个孩子的“事迹”到处宣传,家长甚至会痛恨班主任。这样,你今后的家访

7、就很难得到家长的欢迎和认可了,你的家访从此将失去所有的作用。所以,班主任的家访要注意保持一定的私密性。如果只有家长在场,我们当然可以就地交流;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你就应该与家长商量到房间或室外进行交流,临走的时候再当众夸奖孩子几句。这样,家长和学生都会从心底里感谢你,你今后的家访就一定会更加顺利有效。总之,家访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认真审视、不断改进家访的方式方法,使家访成为家长和学生都欢迎的教育途径。班主任家访“七备家访是实现学校、家庭沟通的有效渠道,是形成教育合力的枢纽,是转化后进生的催化剂。但是,家访前如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往往会事与愿违,事倍而功半,甚至

8、恶化家校关系,影响教育效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为避免家访的盲目性,家访前要精心“备课”。一、备态度有的班主任家访时态度不端正,甚至动机不纯,有违教师职业道德。比如部分班主任在家访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家长的指责和对孩子的轻视,严重者会使家长痛哭流涕、对孩子失去信心;有些班主任会以告状的口气数落孩子的缺点,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教师走后,学生会受到家长的训斥甚至打骂,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更有甚者,个别班主任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借家访之机要求家长为其办事,致使家长左右为难,从而对班主任产生厌恶感。因此,班主任在家访前,要端正思想认识和态度,避免告状及功利性家访。二、备学生家访前,班主任要对受访的

9、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他的问题、他的想法、他的希望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谈话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不同内容的沟通:颔首于差生的一隅之见,赞许于差生的一得之识,褒奖于差生的一技之长,感慨于优秀生的一骑绝尘。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家访形式,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三、备家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行为习惯及教育方式都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所作为,但由于不少家长在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欠缺,使得他们对待孩子往往采用简单粗暴、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的教育方法,从而产生了不尽如人意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家访之前,班主任应找有关学

10、生了解家长的情况,以便有的放矢,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而在时间的选择上,应与家长事先联系,选择家长方便的时间,尽量避免贸然家访。四、备目的为了提高效率,保证效果,班主任每一次家访都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到有的放矢。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经常会碰壁,而从学生在校情况中又找不到原因,这就需要我们从家长那里了解情况,寻找原因。班主任应考虑家访要了解什么、沟通什么,带着哪些问题去家访。有的教师家访缺乏计划性、目的性,家访时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既耽误双方时间,又没有解决具体问题,失去了家访的意义。五、备内容一次成功的家访,离不开精心设计的内容。学生家长大部分忙于工作,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只知其表

11、不知其里,常有一些片面的认识和误解,所以班主任在家访前要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利用家访的机会向家长宣传国家教育政策和新的教育理念,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教育工作的理解;通过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习惯,挖掘孩子某些问题的思想根源,从而争取家长的配合来共同教育。六、备沟通策略家访前班主任应在脑海中构思或在纸上写下与家长沟通的策略:比如切入的开场白、谈话语气的把握、事例的列举、道理的剖析等。家访时,班主任应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交谈内容应就事论事,摆事实,讲道理;对学生的优缺点要一分为二,言语适度得体,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或隐私:如小偷小摸、与异性交往过密、心理隐患等,更应该考虑好表达方式,

12、既要讲清事实,又要顾全家长、学生的面子,使家长易于接受。家访的时间长短应掌握得当。七、备效果对每一次家访的预期效果也要事先考虑周全。后进生的家访要多些,对这些学生要多一些关心和爱护,多表扬他们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为了不使后进生产生对立情绪、形成师生难以沟通的心理隔阂,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问题,避免家访后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拳脚相加。对优秀生的家访,同样不能忽视,要鼓励他们继续发挥长处,及时弥补不足,走上良性发展之路。班主任要建立家访笔记,写家访记录,对家访的情况、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都要有详细记录,以便分析研究、观察效果、总结经验。只要我们

13、班主任科学合理地设计好每一次家访,就能够调动家长积极性,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班主任家访的艺术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言行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因此家长对学生起着关心、检查和督促的作用。家访即家庭访问,是沟通教师、家长与学生心灵的桥梁,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全方位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找到解决的办法和措施,确保学生稳定、健康、全面地发展。教育是一门艺术,家访工作同样要讲求艺术性,笔者担任过几年班主任工作,对家访的艺术深有体会,现总结如下:一、家访时应注意教师自己的仪表形象。家访时应积极主动

14、与家长沟通,创设与家长和谐交谈的气氛,消除家长的戒备心理。家访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家长。因此,家长对老师的家访是否采取积极合作态度,直接决定着家访的效果。家访时老师应注重仪表形象,力求语言朴实诚恳,举止大方。谈话开始,避免单刀直入,可先围绕一些家长感兴趣的话题聊上几句,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创设良好的谈话氛围,力求达到与家长产生共鸣,取得家长信任,然后,再逐步引入正题,向家长了解、介绍学生的情况。二、家访要态度端正目的明确,访前有准备,访后有总结。家访的目的不是为了向家长告状,或是由于自己教育无力把责任推给家长,而是为了和家长真诚地交换意见,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取得家长的协助,统一

15、步调,共同把学生教育好。那种简单化的:“告状式“家访,甚至为了“泄气解恨”的想法,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还会产生消极影响,使家长对子女丧失信心,或促使家长以粗暴的打骂代替耐心的说服教育,以至使学生产生怨恨情绪,造成师生对立。三、在家访中与家长谈话,要讲究艺术。教师在家访中要态度诚恳,分寸得当,首先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并通过家访使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更为密切。教师在对差生进行家访时,不是只讲缺点和短处,而是首先向家长汇报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也指出存在的毛病和缺点,同时还分析学生能够克服缺点、毛病的有利因素,要求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不要简单粗暴,要长善救失,使家长和学生都感到满意。教师在介绍学生的情况后,

16、还向家长建议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帮助家长出主意,共同教育好子女。有时家访也要“告状”,然而就是告状,也要心平气和、冷静指出学生的毛病,告诉家长应采取什么措施,通过哪些途径,帮助学生看到方向,明确今后应该怎么做。特别不要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使家长丧失信心和希望。我班有一名学生,纪律一直较差,本人到该生家访,这名学生非常不愿意,我猜测他是害怕教师到家长处告状、揭短。因此在家访前我仔细考虑一下该名学生平时的情况,总结了他的优点、闪光点,在介绍这名学生在校的情况时,我首先表扬了他的优点和长处,这使得家长和该生很感动。事后该生悄悄对我说,“老师,谢谢你。”我知道他想表达什么意思,而我也只是会意的点点头。事实上,该名学生在此后也不断取得的进步,这也是他从教师的肯定中获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