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上传人:尔*** 文档编号:135365020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征求意见稿 治疗2型糖尿病的科学基础 2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目录 3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目录 4 中国30年流调显示糖尿病患病率急速增长 5 特点2型糖尿病为主 占90 0 以上1型糖尿病5 0 其他类型糖尿病0 7 经济发达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发达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 城市高于农村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我国新诊断的

2、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0 美国约48 男性 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男性患病风险比女性增加26 文化程度大学以下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57 表型特点我国糖尿病患者BMI 25kg m2 餐后高血糖比例高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近年来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常见 我国糖尿病流行的特点和原因 原因城市化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肥胖和超重比例增加筛查方法中国人的易感性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增加 6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目录 7 诊断标准的设定糖尿病的临

3、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 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采用WHO 1999年 糖尿病诊断标准目前不推荐在我国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糖尿病漏诊率指南指出 仅查空腹血糖我国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建议 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群 应行OGTT检查理想选择 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及OGTT后2hPG值 中国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设定 8 糖代谢状态分类WHO1999 9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注 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 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 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 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 IFG 或糖耐量异常 IGT 10 糖尿病病因学分类WHO1999 11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4、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目录 12 2型糖尿病防治中三级预防概念 13 一级预防策略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14 一级预防策略成人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 15 一级预防策略 16 二级预防策略 血糖控制 对新诊断和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严格控制血糖的策略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血压控制 血脂控制和阿司匹林的使用 在没有明显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但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取降糖 降压 降脂 主要是降低LDL C 和应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17 三级预防策略 血糖控制 年龄较大 病程较长和

5、已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充分平衡血糖控制的利弊 在血糖控制目标选择上采用个体化策略 血压控制 血脂控制和阿司匹林的使用 对年龄较大 病程较长和已经发生了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 应在个体化血糖控制基础上采取降压 调脂 主要降低LDL C 和应用阿司匹林的措施来减少心血管疾病反复发生和死亡 减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18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目录 19 糖尿病管理五方面内容 20 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的风险显著增加 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 微血管病变的风险依赖

6、于 高血糖的控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控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对血糖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监测 以了解控制是否达标 并根据治疗目标调整治疗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糖尿病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 21 基本原则 限于目前医学水平 糖尿病仍然是终身性疾病 因此应给与糖尿病患者终身的密切医疗关注近期目标 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远期目标 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目标和形式形式 大课堂式 小组式 个体化的饮食 运动 血糖监测

7、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指导目标 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基本原则 目标形式 22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内容 23 初诊方案 确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初诊 详细询问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症状 了解糖尿病的家族史已诊断 复习以往的治疗方案和血糖控制情况 并进行相应体格检查和化验检查制定最初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应该采取的措施随诊方案查看患者血糖记录手册 分析化验结果如空腹和餐后血糖 HbA1c讨论饮食及运动方案的实施情况 询问药物的使用剂量 方法及副作用确定下一步要达到的目标和下一步治疗方案HbA1c检测对于血糖控制平稳并达标的患者建议每年测定2次对于治疗方案改变或血糖

8、控制没能达标的患者 建议每季度测定1次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每次随访都要测定血压 根据血压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要注意降压药的副作用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糖尿病初诊和随访方案 24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血糖监测 25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自我血糖监测时间点 26 自我血糖监测方案取决于病情 治疗的目标和治疗方案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住院治疗者 每天监测4 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 直到血糖得到控制生活方式干预 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来调整饮食和运动口服降糖药者 可每周监测2 4次空腹或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 每天监测7点血糖 早餐前后 午餐前后 晚餐前后和睡前 胰岛素

9、治疗者 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监测血糖基础胰岛素 监测空腹血糖 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预混胰岛素 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 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 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餐时胰岛素 监测餐后血糖或餐前血糖 并根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的胰岛素剂量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自我血糖监测方案 27 原则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都需要依据治疗目标接受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 由熟悉糖尿病治疗的营养 医 师指导完成更佳在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情况下 设定合理的治疗目标 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合理 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 根据体重情况适当减少总能量的摄入 尤其是超重和肥胖者尽可能满足个体饮食

10、喜好目标达到并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包括控制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提供均衡营养的膳食减轻胰岛 细胞负荷维持合理体重 超重 肥胖患者减少体重的目标是在3 6个月减轻5 10 的体重 消瘦患者应通过均衡的营养计划恢复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 医学营养治疗原则和目标 28 医学营养治疗三大营养素需合理配比 29 食物交换份法 将食物分成四大类 八小类 每份食物的能量为90千卡交换原则 各类食物灵活互换 同类食物之间可选择互换 非同类食物之间不得互换 医学营养治疗饮食控制方法 食物交换份法 30 医学营养治疗食物交换份法操作步骤 31 运动治疗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空腹血糖 16 7mmol L

11、 明显的低血糖症或者血糖波动较大 有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以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适宜运动运动频率和时间为每周至少150分钟 如1周运动5天 每次30分钟 研究发现即使进行少量的体育运动 如平均每天10分钟 也是有益的 如果患者觉得达到所推荐的运动时间有困难 应鼓励他们尽一切可能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包括 快走 打太极拳 骑车 打高尔夫球和园艺活动 较强体育运动为 舞蹈 有氧健身 慢跑 游泳 骑车上坡每周最好进行2次抗阻运动 训练时阻力为轻或中度 联合进行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可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改善运动项目要和患者的年龄 病情及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 并定期评估 适时调整运

12、动计划记录运动日记 有助于提升运动依从性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将有益的体育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 运动量大或激烈运动时应建议患者调整食物及药物 以免发生低血糖 运动治疗原则 32 运动强度不可过大 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 会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 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 血糖升高 甚至诱发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 对控制糖尿病病情十分不利若运动中患者出现了诸如血糖波动较大 疲劳感明显且难以恢复等不适应的情况 则应立即减小运动强度或停止运动活动量大或剧烈运动时应建议糖尿病患者调整饮食和食物 以免发生低血糖 运动治疗注意事项 33 低血糖诊断标准 非糖尿病患者 血

13、糖 2 8mmol L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血糖 3 9mmol L 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其他种类的降糖药物 如二甲双胍 糖苷酶抑制剂 单独使用时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应用DPP 4抑制剂和GLP 1受体激动剂的低血糖风险较小 34 临床表现交感神经兴奋 如心悸 焦虑 出汗 饥饿感等中枢神经症状 如神志改变 认知障碍 抽搐和昏迷老年患者 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夜间低血糖 难以发现而得不到及时处理屡发低血糖 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分类严重低血糖 需要旁人帮助 常有意识障碍 低血糖纠正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症状性低血糖 血糖 3 9mmol L 且有低血糖症状无症状性低血糖

14、血糖 3 9mmol L 但无低血糖症状此外 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 但没有检测血糖 称可疑症状性低血糖 也应该及时处理 低血糖临床表现 35 低血糖诱因和预防对策 36 低血糖诊治流程 37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目录 38 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注 毛细血管血糖 39 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路径 40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HbA1c 9 或FPG 11 1mmol L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基础 餐时胰岛素每日1 3次注射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

15、注 CSII 预混胰岛素每日2 3次 或 或 41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目录 4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iabeticketoacidosis DKA 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征求意见稿 43 单有酮症者 仅需补充液体和胰岛素治疗DKA需要积极治疗胰岛素 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0 1U kg h 第1个小时内 血糖下降不明显 脱水纠正 胰岛素剂量可加倍每1 2h测定血糖 调整胰岛素用量血糖降至13 9mmol L 胰岛素减量至0 05 0 10U kg h 补液

16、先快后慢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钾 5 2mmol L可静脉补钾血pH 6 9时 补碱至7 0以上去除诱因和治疗并发症预防 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预防和及时治疗感染及其他诱因 加强糖尿病教育 增强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对DKA的认识 是预防DKA的主要措施 并有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DKA的治疗和预防 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征求意见稿 44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hyperglycemichyperos molarstatus HHS 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征求意见稿 45 治疗积极补液 纠正脱水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控制血糖纠正水 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去除诱因和治疗并发症预后 HHS的预后不良 死亡率为DKA的10倍以上 抢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高龄严重感染重度心力衰竭肾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HHS的治疗和预后 46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目录 47 妊娠糖尿病与糖尿病合并妊娠 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娠者为糖尿病合并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