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芮城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5364059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芮城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芮城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省芮城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省芮城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省芮城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芮城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芮城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芮城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如“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于礼”;“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请按顺序指出它们所属派别依次为( )A儒、法、道、墨 B墨、儒、道、法C法、儒、墨、道 D法、墨、儒、道2.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

2、,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3. 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先引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这表明儒学在当时( )A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 B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C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 D成为封建君主的政治利用工具4. 学者阎步克说:“后世儒家所着力申说的义和忠,就是从尊尊生发出来的;而仁和孝,则是从亲亲生发出来的。”儒家这一思想( ) A与

3、宗法观念相通 B是外儒内法的直接体现 C受佛道思想影响 D体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5. 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梁启超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学派”“新建设之道学”是指( ) A道家学派 B道教 C理学 D佛教禅宗6. 有学者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

4、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这说明程朱理学( )A重在经世致用 B蔑视君主权威C追求普遍真理 D实质虚伪教条7.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8. 右图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9. 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室语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

5、其布粟之富,乃反不谓之贼乎?王夫之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家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上述两人的思想主张从根本上反映了( ) A社会治安恶化导致民不聊生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诉求C民本思想代替君主专制观念D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成为主流思潮10.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清代儒学回归

6、孔孟本源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11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12. 当古希腊各派哲人都醉心于世界的本原问题,企图穷尽宇宙之奥秘的时候,智者学派却不合时宜地喊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无物存在”的口号。当时,这些口号反映出( )A智者学派对哲学本原问题的思考B希腊民主政治有一定局限性C智者学派对“美德即知识”的否定D希腊人自我意识逐渐觉醒13“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

7、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这一群优秀的人物”是指 ( )A古希腊先哲 B人文主义者C宗教改革家 D启蒙思想家1413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手工业生产起飞,行会头目成为资本家,他们直接掌握城市政权;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前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后者与此无缘。这一现象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 A取决于经济实力强弱 B延续并发展了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C与城市政治状况相关 D符合了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8、 15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为自由的斗争是从宗教问题上开始的。”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主张是( ) A“因信称义” B“天赋人权” C“人非工具” D“政教合一”16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自由地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地追求真理 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17. 16世纪晚期,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塑造了不顾生死追求爱情的杜丽

9、娘的经典形象;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主人翁之口说出“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上述历史现象说明( )A爱情故事是中西方表达思想自由的共同题材B这一时期中英两国商品经济发达C戏曲表演是中西方传播人文思想的首要方式D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都出现对人性解放的追求18下列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中能够体现出其“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人生而自由,主权在民” D“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19. 下列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B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C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是对文艺复

10、兴“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D都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20.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21.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B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22. 四

11、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标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大汉文明的传承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A. B. C. D. 23. 徐光启说“高远无穷之事,必积时累世,乃稍见其端倪时差等术盖非一人一世之聪明所能揣测,必因千百年之积候,而后智者会通立法。若前无绪业,即守敬不能骤得之。”这里,他主要强调的是( )A. 杰出科学家的贡献 B. 科学发展的继承性 C. 科技人才的创新性 D. 科研活动的艰苦卓绝 24.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

12、,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25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 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26.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

13、6分)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3分)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2)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

14、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请说明理由?(6分)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产生的主要背景。(7分)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约略地说,对于“帝王”事实上乃是附着在天下苍生身上的一大毒瘤这一道理,战国时期的孟子和后世的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