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告传媒)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分析与观察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297144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广告传媒)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分析与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广告传媒)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分析与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年)(广告传媒)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分析与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年)(广告传媒)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分析与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年)(广告传媒)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分析与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广告传媒)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分析与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广告传媒)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分析与观察(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分析与观察分析电视剧文化产业发展如何突破瓶颈 自2003年跨入万集大关后,中国电视剧年产量持续以千集的速度增长,且早已突破了每年一万四五千集的产量,电视剧文化品质提升和产值扩大已成为下一阶段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日前召开的2010中国电视剧论坛上,政府官员、从业人员、专家学者共话电视剧文化产业发展,引入文艺批评、设置中短片播出时段等新鲜观点被一一抛出。| 现状 |临时资金支撑电视剧市场“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到今天,不论我们愿不愿意都要面临一个新的情况,就是产业转型,它的增长方式将发生转变,产业也将整体提升。在提升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品质问题。”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王

2、卫平直言,从2003年起,我国电视剧年产量踏入万集大关,此后的若干年里面,每年生产的电视剧都是以千集的速度在增长,电视剧年产早就持续在一万四五千集的数量。反观世界其他影视产业突出的国家,美国每年生产的电视剧只有8000多集,韩国仅仅2000多集。“我们一年一万四五千集的电视剧产品,产生了多少文化效应?产生了多少产值效应?这就是下一步我国电视剧文化产业发展当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据了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电视剧生产的第一大国,虽然每年有1万余集的产量,但真正能在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不过8000集左右。对于这种每年近一半产量的电视剧无法播出的现状,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梁认为原因是电视剧

3、产业中有太多不明资金来源,“临时资金来源支撑着整个电视剧市场”。电视剧产量盲目扩大的现象去年得以缓解,2009年我国电视剧产量出现自2000年以来的首度回落。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回落是电视剧生产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理性体现。电视剧市场长期供过于求,一直以产量和规模扩大自身的影响,2009年电视剧产量的首度回落表示电视剧进入品质、质量竞争的阶段。题材跟风也是电视剧产业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曾执导过西部警察、我是警察等“警察三部曲”的导演巴特尔以亲身经历举例说,“去年一下子出现了那么多献礼军旅剧,我曾经在王佐镇影视基地拍戏,算上我们当时一共有8个剧组都在拍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战争戏,8个组的群众演员都是一样的

4、人,他们穿的军装也都一样,别的组的人过来把我的盒饭吃了我都不知道”。| 建议 |投入精品影视作品专项资金在推广精品影视作品方面,浙江广电集团的做法有一定借鉴意义。“我们每年拿出广告收益的2%用于支持精品影视作品的拍摄。”浙江广电集团副总裁程蔚东表示,他们首先是投资拍摄精品影视作品,拍摄完成后将作品交给一个频道播出,并且限定必须在黄金时段播出,也有可能从专项资金中拨款给频道用于购买其他作品。“精品生产专项资金的投入是不求回报的,但优秀作品除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外,也是可以赚来经济效益的。”程蔚东表示,浙江广电已连续三年支持精品影视制作,投入资金上亿元,拍摄作品包括电影超强台风、纪录片西湖等。“西湖的

5、1500万元投资全部是我们出的,但它的社会反响非常好,仅碟片就已经卖出500万元。”中央戏剧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路海波的观点与程蔚东不谋而合。他认为,国家应该每年拨出一部分相当可观的资金,重点用于配设体现主流价值观、贴近当代社会的重点作品,而这些作品可能收视率不像戏说剧那么高,可能是赔钱的。设置第二黄金档播放优秀中短片在加强电视剧文化品位方面,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建议可以从中短片入手,通过现有的制播关系平台,建立一个第二黄金时段。所谓的“第二黄金时段”是指在晚7时至9时的黄金档之后,再开辟出一个专门的时段播放真正具有艺术性、反映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精华的中短片。他进一步解释说,第二黄金档可以设在

6、晚上9时30分到10时30分一个小时的时间或者更长些,周一到周五播出优秀中短片,周末则设置两期精品赏析,搭建一个点评平台。“当然,制作播出的中短片一定要做到让观众爱看。”在美国、韩国等地,电视剧采取边拍边播的方式,听取观众对剧集的意见,与观众实现互动。对此,陈梁还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在一些把控力较强的电视台尝试边拍边播,时时接受观众的反馈,同时也极大地激发导演拍摄热情。建立电视剧艺术批评机制“现在的电视剧有几个批不得:题材评不得,评了就是断了人家的思路;作品评不得,评了就是断了人家的财路;人名提不得,提了就是断了你自己的退路!”导演金韬情绪激昂地表达了对当下电视剧文艺批评缺失健康、客观、公正的深

7、深遗憾。他认为,现在的电视剧缺乏主动的、积极的、自觉的艺术批评,评论的权力则交给了商业模式,交给了收视率,交给了评奖。他以自己的作品为例,“我拍完了长征后又拍了井冈山、红色摇篮两部作品。按我本人的追求,我希望后两部作品在长征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升,但是非常遗憾,我没有做到,没有人帮助我”。他表示,如果有真正对长征这部电视剧有更好的想法、对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有更好意见的评论家对他的作品进行总结、提升,不仅仅是对他本人的提升,也是对这类电视剧整体的提升。对于如何搭建正常的电视剧艺术批评机制,金韬认为需要健全电视剧整体的文化批评,对电视剧进行现象批评和艺术语言批评,同时电视剧导演行业也要进行自我批评。

8、电视剧产业发展观察从“独播”到“定制”的背后电视剧产业发展观察之定制剧将成为潮流“乡村爱情我们不要;猛犸敢死队我们不要;养父我们也不要农村、苦情、战争、历史不适合我们。”上海电视节期间,东方卫视副总监苏晓喊出的这番话引来不少人侧目。在他看来,如今的电视剧市场“品质不高、题材扎堆、翻拍跟风、价格虚高、创新乏力,行业发展只有资本推动和收视推动,缺乏创新推动。”用他的话说,“我们不想简单屈服于收视,收视并不代表全部市场导向。”收视率不打假,行业难有出路“包括央视在内,全国卫视集群已成为中国电视剧市场的主力买家,而卫视间既合作又竞争,群雄逐鹿,各领风骚三五天,显然已是战国时代。”苏晓认为,随着收视整体

9、疯涨,卫视间竞争手段不断升级,被视作“生命线”的收视数据也被污染。“卫视价格不断飙升,炒作手段层出不穷:删广告抢开播、有奖收视送大礼、多版本结局以及网上的骂战等等。收视率作假在行业内也是此起彼伏,重点城市样本户被污染严重,背后的利益链条环环相扣,收视率不打假,整个行业难有出路。”我们呼唤和渴望创新“定位决定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视剧。”苏晓称,东方卫视“只要都市气质的电视剧”,“我们呼唤敢于触碰社会热点,反映百姓疾苦的作品,不能一拍现实生活就是家长里短、婆媳矛盾,或者剩女出嫁、情感纠葛,或者婚姻出轨、不伦恋情。真正老百姓关心的住房、医疗、教育、腐败、养老等诸多问题缺少有诚意的作品。我们并不排斥谍

10、战剧、年代剧和古装剧,但是希望这些离现实生活较远的故事背后透露的价值观是当下的,精神诉求是时代的,对现实生活有关照,有启迪。我们呼唤和渴望创新,这是当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不管是对历史年代的穿越,还是对现实新鲜话题的尝试,不管是对题材类型的开拓,还是小到运用一些漫画元素,我们都会高度关注。”定制剧将成为潮流从独播到定制,卫视台选择个性化电视剧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定制剧是由电视台根据自身特点发起、影视机构承制的电视剧。近日,东方卫视推出了独家定制剧我的灿烂人生。苏晓表示,“为年轻人制作”将成为未来的定制方向,“要重视年轻人的价值观和需求,虽然他们不在七点半看剧,但他们是体现都市气质的最有活力人群。

11、东方卫视的电视剧不是只为阿姨、妈妈而作,我们想为年轻人开辟看电视剧的时段。”此外,苏晓还透露,周播剧、边播边拍甚至国际合作等创新模式都将一一尝试:“很多人都认为边播边拍审查是道坎儿,但总局表示从来没关门,可以根据观众反映边拍边审边播。”有人说定制剧利润没保障,经济上会不会有损失?对此,苏晓说:“其实定制剧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它能够落实销售,并与制作方培养长期合作关系,甚至与制作方绑定,荣辱与共;此外,定制便于电视台进行早期商务开发,植入广告更加便利,网络和二轮播出销售也能让多方分享商业利益。”定制剧在国内兴起时间不长,但在国际上却早已是主流。“无论是美国、英国还是日本,由电视台发起的委托制作都

12、是主导模式,而且有完整的节目委约系统(Commissioning Structures)。电视台的制作人员越来越少,电视台越来越空心化。但电视台又掌握着节目的主导权。中国的电视播出机构终究会合并整合,会用共同的声音向市场发出需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视剧这是手拿电视遥控器观众每天的迷惑与选择,也应是电视台管理者们的自问电视剧产业发展观察之国产剧何时走出去? 近年来,内地翻拍日韩热播电视剧的情况屡见不鲜,尽管多数作品给人“画虎不成反类猫”的感觉,但并不妨碍此类电视剧博得高收视率。不久前,以“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300133)为代表的一批制作公司又开始引进泰国电视剧。当韩剧、泰剧逐渐占领电视荧

13、屏时,国人不禁要问:中国电视剧何时才能走出去?“以进带出”让文化产品“走出去”去年暑期,华策影视引进的泰剧明天依然爱你在安徽卫视首播,成为收视黑马。相比于韩剧居高不下的引进价格,泰剧明显“价廉物美”。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曾告诉记者:“泰剧与华人文化具有一定包容性,热带风情加上青春靓丽的荧屏形象,相信会在暑期档中有不错的表现。”当国内一些电视剧制作公司还在热衷于一窝蜂地翻拍、抄袭、跟风时,海外电视剧已悄悄开拓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赵依芳告诉记者,在引进电视剧的同时,他们也在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渠道,与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和加拿大、泰国、美国等地以及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实力公司共同制作了就想爱着你爱上查美乐等多

14、部合拍剧目。同时,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质影视制作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出口、进口互动行销网络,不仅为内地观众引进了如宫心计鹿鼎记金枝欲孽等一大批经典电视剧作品,并采取“以进带出”的合作模式,在引进海外影视剧的同时,使电视剧这种文化产品也能“走出去”。未来几年是重要机遇期放眼全球,如今的美剧也正如好莱坞电影一般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肆“圈钱”。中国作为电视剧消费大国,数百家电视台和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电视剧市场的蛋糕人人觊觎。在此前举行的“华策之夜”电视剧主题盛会上,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指出,电视剧产业化、国际化是当前电视界的热门话题。未来几年是我国电视产业做大

15、做强的重要机遇期。中国电视剧要坚持高品质、国际化,要鼓励企业做强做大。不少与会专家也认为,随着电视剧产业市场化的不断成熟,中国电视剧无论在生产制作上还是在营销方式上日益国际化,并向电影制作和宣传靠拢。“走出去”面临诸多难题随着民营影视公司的不断壮大,如今已占电视剧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在日前闭幕的上海电视节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民营公司第一年轰轰烈烈设展,第二年声势渐小,第三年就“失踪”。影视剧作品要“走出去”,同样面临诸多难题。赵依芳说,国内影视剧的制作和品质并不落后于韩、日甚至泰剧,在场景、服装、道具等细节方面也都较为注重,像中国往事倾城之恋等一批制作精良的影视剧在海外市场也得到充分肯定。“国内影视剧的制作水准和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推向海外市场的影视剧目和韩、日剧具有同样的竞争优势。”赵依芳认为,尽管是“酒好”,但忽视包装让国产电视剧“吃亏”不少。此外,赵依芳还表示要抓住海外市场,就需要从业人员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来源,需要多方面了解海外客户和市场对影视剧的喜好、习惯等,才能把握好市场需求,赢得市场份额。我国电视剧产业进入最活跃期26日在武汉举办的湖北省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表示,近年来,我国电视剧产量连年攀升,电视剧产业进入最活跃的历史时期。 2003年我国电视剧首次突破万集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