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5296936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 共66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

2、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

3、家园。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

4、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选

5、自2016年01月20日人民日报)1. 根据文中“家国情怀”的阐释,下列经典名句不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A. 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D. 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人们的意识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情怀就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B. 家国情怀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它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

6、之中的精神归属。C. 因为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所以感念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D. 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我们只要正家风、齐家规就可以构建起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将对国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B.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C.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以伟大担当塑

7、造伟岸人格,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D. 有了家国情怀的丰润,我们的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就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答案】1. D 2. B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中重要概念的理解。A项,表达了民族存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这样的一种担当精神;B项,只是抒发荣归故里的自豪;没有“家国情怀”,所以是错误的。 C项,表达了在国家危难之际,理应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的家国情怀;D项,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等。【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意。B项,从第三段看出“人们的”应

8、是“中国人的”,选项扩大范围;从三四五段看出“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中“或”应为“和”字,应该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选择关系,选项曲解文意;C项,从第三段“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看出C选项因果倒置;D项,“只要就”表述绝对化,错误。【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A项,偷换概念,从由第五段比对原文可知,“将对国的情意”应为“将对家的情意”;B项,表述范围不当,由第五段比对原文可

9、知,“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应为“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D项,曲解文意,由第五段比对原文可知,“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错误,应是“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点睛: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原文,比对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只欠母亲赵鑫珊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

10、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先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着决定命运的信件。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11、。“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听妺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后来邻居对我说:“

12、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一一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

13、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天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

14、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4. 下列选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

15、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B. 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C. 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饱含浓情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D. 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5. 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6. 文中母亲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答案】4. A 5. (1)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2)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的,以幸福的情节开头,以忏悔的情绪结果,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 6. 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解析】【4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散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情感理解、语言特色、内容分析、主题理解、人物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