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告传媒)艺术媒介多元共生的探索与思考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295918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广告传媒)艺术媒介多元共生的探索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年)(广告传媒)艺术媒介多元共生的探索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年)(广告传媒)艺术媒介多元共生的探索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年)(广告传媒)艺术媒介多元共生的探索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年)(广告传媒)艺术媒介多元共生的探索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广告传媒)艺术媒介多元共生的探索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广告传媒)艺术媒介多元共生的探索与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理性的思考与实践的探索 艺术学概论课程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与实施的启示张瑞麟 一、艺术教育走出“象牙之塔”的呼唤 往日的艺术教育,只能在艺术家的摇篮各类艺术院校那些“天之骄子”绿瓦红墙的课堂上如天籁般地回响,只能在“艺术后备者”的“圈子”里游荡,普通的学子和大众是不可企及的,一直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追溯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她本来是出自大众,是大众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的创造物,是与大众同生共存的。无论是欧洲史前洞穴壁画,还是“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都是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的大众“创造”。而艺术作为“学问”,开始走进深宫高墙,开始进入“象牙之塔”,离大众似越来越远。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

2、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层面发展到普及阶段,进而到大众层面。素质教育已经提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日程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美育,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普及,已经由部分有识之士的“呼唤”,变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声,以至成了国家领导人都倍加关注的问题,明确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设艺术教育课程。 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将艺术课程明确列入中小学各年级必修课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普通高校率先将“艺术学概论”“影视艺术”“书法艺术”等文学艺术类课程列入全校学生必选课程。事实是,此类课程开设伊始,就赢得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在北京大学300多人的选修报名课上,学生提前一个多小

3、时就排起了长队,在大阶梯教师里,过道都站满了听课的学生;我们的多种媒体教材,一年之内就有20多所高校选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有小学教育、教育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将其列入限制选修课程,短短的两年,就有6万多各科类学生学习这门课;“艺术学概论”录像教材制作不久,就在教育部组织的优秀教师教育类优质课程评选中获得为数不多的几个“优质课程资源”之一;在2004年国家出版总署教育优秀音像制品评比中获得二等奖;中央电大课程创新评比一等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将修订“艺术学概论”为“艺术通论”,并将其作为通识课程在全校各个专业陆续推广。 不争的事实说明,艺术教育进入广大学生中,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当艺术从“象牙之塔”走出

4、来,投入生养她的大地沃土和大众母亲怀抱时,得到了应有的温暖和盛情。师生们通过“艺术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异口同声地表示,“艺术是一盏明灯点亮了我们的人生路径”;“艺术使我们看到世界的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与艳丽多姿”,我们“追求人生的艺术,更追求艺术的人生”!二、艺术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的汇合 当今世界,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走闭关锁国、闭门造车、“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家碧玉的门户发展之路,已经被实践证明将会被历史的脚步甩得很远很远,以至终被淘汰出局市场经济的白热化竞争就是这样无情理可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何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联合、协作、优势互补

5、、资源共享、强强结合、最佳形式与良好内容的结合等等,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而艺术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的汇合,就是符合当今时代发展大势的一个最佳选择,也是艺术教育走出“象牙之塔”,深入大众民间的聪慧抉择。作为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进行前无古人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深刻意识到对广大的受教育者进行艺术教育是加强道德修养,提高人文素质,养成良好品格,培养爱家人、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爱人类的博爱意识等优良人格的最佳途径。这个设想一俟提出,立即得到学校领导、有关专家和教育部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热情鼓励与倡导。北京大学艺术系彭吉象教授欣然应允作我们的印刷教材主编和音像教材主讲

6、,很快修订了主要为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学生使用的文字主教材艺术学概论,本人配合文字主教材编写了艺术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并与彭吉象教授一起制作了13讲网络课件和20讲录像教材,赢得了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社会的广泛赞誉。目前已有6万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有数十万的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利用VCD光盘和卫星电视以及印刷教材学习这门课程。学子们表示,通过学习“艺术学概论”课程,使自己对这个世界更加喜爱了,深切地、理性地、自觉地感受到,世界竟是如此这般美,艺术竟是如此能够净化、美化和升华人的心灵境界,使人格提升,使心灵高尚,使心胸更加宽阔这也许就是艺术教育深入大众的第一个“目的”吧。当然,还有更高的山峰需要我们攀

7、登,还有更远的路途需要我们前行,漫漫长路需要我们探索。 我们可以不无自豪地说,艺术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的汇合,为艺术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和人间拓展了新的路径。 三、制作适应远程教育自主学习艺术教育多种媒体教材的探索 如果说,经过精心设计的印刷教材是远程艺术教育教学的基础,那么,精致、形象、生动、可感的多种媒体教材,就是实施远程艺术教育成败的关键。对于艺术学概论多种媒体教材,本人做如下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一)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全面规划。 首先,按照学校课程多种媒体建设的有关规定和“艺术学概论”课程的内在特点与规律,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做好印刷教材的编写。由于本教材借用北京大学彭吉象教授的“艺术学概

8、论”专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本人作为主持教师,在原著的基础上根据电大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需要,编写了15万字的艺术学概论学习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学习指导书”主要将本门课程(教材)的编写体例、脉络结构、主要内容、重难点归纳与分析、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阅读参考书目等作了全面的梳理与阐述;设计了多种媒体条件下的“艺术学概论”的学习要求;提出了课程形成性考试和终结性考核说明。其次,根据本门课程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大纲的原则基础上,分别对印刷教材、录像教材、网络课程(含IP课件、网上辅导等)、直播课堂、形成性考核等多个环节做了认真地分解和归位,即,在有利于教学

9、目标实现的大前提下,分析不同媒体和手段的特点与作用,对其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文字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基础和主体。IP课件(网络课件)侧重讲重点、难点、学习思路和方法(IP课件定位在网络课程的一部分,在制作IP课件之前,就要开始网络课程的总体设计);网上辅导是以文本形式呈现给学生的重要辅助材料,要精练,把课程浓缩,把最基本的东西呈现给学生。有鉴于此,网上辅导要侧重讲重难点,讲课程的复习与考试指导,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讲本课程实践环节的实施思路和办法。直播课堂分为两讲,第一讲为同学们理清本课程与教材的基本脉络、结构框架与主要内容,让学生与主编和主讲教师直接交流,使学生在亲切可感的同时

10、对课程与教材体系有个基本的理解和把握;第二讲为期末复习考试辅导专题,在具体学习和初步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收拢,进行高屋建瓴的整体把握,同时明确本课程复习的重点、复习与考试的方法和出题的套路,使学生心中有数,避免茫然、无措,迷失方向。录像课的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和课程内容两方面考虑。鉴于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中小学教师和校长,而且多数是农村、边远和贫困、民族地区的学生,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另一方面,“艺术学概论”的学科特点是形象性、艺术感知性与体验性极强,若没有录像课程的系统讲授和普遍示例,学生难以明白、理解和掌握,更无从进行批评与鉴赏,这样,在一体化方案设计中,特别注意了卫星电视和光盘媒体手段的使用,并

11、且要与其他媒体手段有机配合,进而明确了本课程录像媒体的基本定位是: 第一,顾及课程的接受对象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边远和贫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要体现课程的特点形象性、艺术性和可视性,必须突出电视录像媒体,并转制成光盘。 第二,教学内容的表现设计为科学性、系统性、形象性和生动性,要深入浅出,尽可能多地展示教学需要的字幕和画面。第三,突出教师讲授。优秀教师的讲授对于形成优秀的电视教材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学生学习、体验重点大学名师风采和治学思想的重要方面,尤其对于教师教育类学生来讲,更是直接体验、感受与效法的基本途径,不可或缺。但要明确,教师讲授不可以照本宣科、呆板生硬,而要求在生

12、动活泼的同时,运用眼神和手势等肢体语言增强教学效果的体现。 第四,全部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进行,杜绝追求为艺术而艺术的花哨烦乱和为画面而画面的技术偏斜等倾向。 (二)录像与网络课程制作的定位创新。内涵创新:根据录像和网络课程面对的群体不同录像教材受众多为农村边远地区的学生,它的承载量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就要简约为主,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体现特点,展现亮点;网络课程的受众多为城市学生,它的承载量又很大,整合的素材、资料、鉴赏材料就要尽可能地数多面广,体现重点与非重点分明、全局宽广局部深厚,使不同需求的学生各有所得。表现手段创新:录像课体现古与今,中与外,动与静的结合,既使

13、观者耳目一新,又紧紧扣住教学性的展现;网络课程体现时空距离的消失,交互效果的凸显,以及自主性与多选择性。 此外,录像教材突出以下设计与实施创新:一是对主讲教师讲授的设计:尽量使用站姿,把课讲活,讲出激情和风采,讲出知识底蕴和内涵辐射;充分调动肢体语言,使用话语、手势、画面、字幕、表格表达方式;同面授教室一样生动活泼,具有没有互动的互动感觉和效果。二是对制作单位的要求。熟悉脚本;素材到位;字幕选定与底色背景设计;摄制中的再创造。三是主持教师的全程跟进。明确如何处理最能体现教学效果;将优秀授课与一流制作结合起来;通过你的创造性工作使另外两方面(主讲、制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三)多种媒体教材设计

14、与实施后的冷思考。实现好的课程多种媒体教材资源,看似简单,实则极难 第一,需要课程制作组三方面的“高明”:主讲教师“讲”的高明;主持教师“跑”的高明;制作单位“做”的高明。 第二,主持教师的四种“劲”:纯正的心劲;忘我的干劲;过程中的“痴”劲与“傻”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 第三,关于字幕的设计“三看似”与“三实则”:看似无关紧要,实则有关大雅;看似率性而为,实则巧有妙致;看似体无定说,实则神蕴其中。 第四,画面出现的“多”与“少”的思考:“多”是为了“少”;“少”为体现“多”;“多”与“少”相济互应。 第五,初步完成后的启示:一是精力的投入;二是财力的满足;三是三股劲形成一个力;四是追求永无止境。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