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告传媒)数字电视相关信息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294342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广告传媒)数字电视相关信息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广告传媒)数字电视相关信息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广告传媒)数字电视相关信息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广告传媒)数字电视相关信息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广告传媒)数字电视相关信息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广告传媒)数字电视相关信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广告传媒)数字电视相关信息(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电视相关信息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它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向家庭用户提供数字广播电视、VOD点播、视频录像等诸多宽带业务。用户在家中可以有两种方式享受IPTV服务:(1)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2)计算机。4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2005年IPTV中国峰会,使业界近来对IPTV的关注再次推向新的高度。这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制定者和不同地区的众多运营商、内容集成商、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制造商、增值内容开发商、方案集成商。而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全球研发中心(深圳)本部总经理罗秋林,代表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会长单位作大会的主题

2、发言,份量尤重,也显示出TCL对IPTV的高度重视。TCL集团多媒体事业本部总裁史万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明了TCL将大举进军IPTV产业的新动向。按照史的说法,TCL从来就没有离开过IPTV产业的探索进程。而且TCL继在国内首家推出同时支持数字电视接收与IPTV功能的数字双模一体机之后,还将在短时间达到所有电视都将具备IPTV功能的目标,使IPTV功能成为TCL电视机的标准配置。用户可以通过这一终端轻松享受数字电视和IPTV丰富的内容和增值服务,此举也无疑将奠定TCL成为全球IPTV终端设备制造商的霸主地位。史万文称,TCL早在1999年所推出的HiD,是3C融合的第一代产物,可视为IPTV

3、的早期版本。目前人们所看到的TV+IP机顶盒,属第二代3C融合产品。通过这种形式,消费者也可以享受到以往知识精英才能获得的信息类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VOD点播等交互应用。而即将成形的第三代3C融合开放信息平台,可以通过内置芯片组,实现同时支持数字电视与IPTV的数字电视机,即数字电视的3C化。它的实现,将使数字电视具有强大的数据运算和信息处理能力,更将网络化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TCL是中国十年来仅有的、自始至终在IPTV领域坚持不懈探索的终端设备制造商。从去年开始,TCL已推出多款同时具备支持数字电视与IPTV的双模机顶盒,实现了两者的无缝转换,并率先在国内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PTV

4、终端设备成品。此外,TCL还掌握了具有突破性意义的IP模块内嵌入电视主板芯片的技术,省去了机顶盒的费用,极大降低了IPTV消费者所要支付的成本。目前,TCL正充分整合全球资源,利用美国印第安纳、德国菲林根、新加坡以及中国深圳的四大研发中心,与世界著名微处理器、技术集成商、以及网络运营商、线路提供商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有媒体形容,IPTV将是一场具有颠覆性的视听革命。当人们通过具有IPTV功能的数字电视收看互联网传输的IPTV节目时,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无疑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IPTV的优势是,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内容丰富。通过互联网,不需要对现在的HFC线路进行投入极大的双向改造,即可实现交

5、互性和各种增值的服务。史万文指出,对于像TCL这样的终端设备制造商而言,IPTV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对于产品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因终端设备内置的功能与服务,终端设备制造商极有可能将逐渐转换为终端综合服务商的角色。从全球范围来看,IPTV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自1999年英国Video Networks公司推出IPTV业务以来,国外的许多电信运营商相继进入IPTV市场。到2004年底,全球IPTV用户数已超过100万户。2003年9月,中国香港电讯盈科推出IPTV业务,目前用户已超过40万;而在中国台湾的中华电信、亚太电信公司也大力发展IPTV业务。亚太电信在台湾全岛的IPTV用户,每天衍生的电子商

6、务营业额高达1亿新台币。中视网络公司宣布2005年将发展60万IPTV用户。在数字电视经历了长期的“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之后,人们将目光转投到了IPTV上。但亦有业界人士感慨,数字电视水平深,IPTV水更深。因为这一产业供应链所牵涉的环节空前复杂,政策的不明朗也为产业投入不确定因素。而众多终端制造商对IPTV市场更加看好,全球最大的彩电制造商TCL更是宣布,2005年将是“中国的IPTV年”。TCL认为,不管政策如何变化,数字电视以及IPTV发展的方向仍有清晰脉络可循。如今TCL比以往更有底气成为全球IPTV行业的领袖。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有线电视视频点播业务的通知2004年3月24日,国

7、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厅)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有线电视视频点播业务的通知,通知指出,近年来,根据有线电视视频点播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总局先后批准了河北、山东、上海、湖南、河南、辽宁、四川、重庆、广东、福建电视台及中影公司等11家单位开展有线电视视频点播业务试点工作。目前,试点工作已积累了大量经验,下一步将转入正式开办阶段。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和促进视频点播业务健康发展,现将有关要求通知一、 在全面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的总体目标指导下,积极发展有线电视视频点播业务。 2004年是“广播影视数字化发展年”。广播影视数字化工作的全面推进,首先要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突破口

8、,以新业务发展为龙头,积极推广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于一体的数字电视终端。视频点播是数字付费广播电视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功能的数字电视所承载的新型视听服务之一。因此,各级广播电视部门要把发展有线电视视频点播业务当作推动有线数字电视终端普及的重要工作来抓努力营造特色鲜明、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的付费广播电视消费市场。二、 加强有线电视视频点播业务审批管理开办有线电视视频点播业务,要按照有线电视视频点播管理暂行办法(总局4号令)的规定报总局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开办视频点播业务,不得以视频点播的名义变相开办电视频道。 下一步总局将组织对已批准的视频点播试点单位进行

9、验收,验收合格的,批准正式开办有线电视视频点播业务。 三、 严格执行有线电视视频点播管理的有关规范 针对目前在个别地方出现的变相开办电视频道问题,现将有线电视视频点播播放模式的相关要求重申如下:(一)点播节目标识:格式统一为“总局批准的机构名+视频点播(或准视频点播)”(如辽宁电视台视频点播),可设英文缩写简称(如LNVOD),播出标识或播出标识的英文缩写要显示在点播节目电视屏幕的左上角。(二)菜单:在数字电视一级菜单中统一设立“*视频点播”的选项,进入“*视频点播”选项后,在此选项的最后一级菜单中,要显示出所有供点播的节目片名,观众通过点击片名才能收看节目。(三)技术方式:可以在有线电视网络

10、中采用即点即播(双向系统)、定时录制(带录制功能机顶盒)、外交互点播、轮播等多种方式实现视频点播服务。(四)收费模式:可以采取按单片收费或计时收费两种收费方式开展点播业务。如果采用计时收费方式,从点选节目片名开始,用户等待该节目从头开始的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各级广播电视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有线电视网络中开办视频点播节目情况进行检查,凡擅自开办视频点播节目以及以开办视频点播名义擅自开办电视节目的,要立即停播。检查情况应于2004年4月底前报总局社会管理司。有线数字电视一度因其1.5万亿的预期产值令产业各界和广电激动和神往,2003年,广电总局颁布雄心勃勃的“过渡时间表”。但

11、是尽管行政力量不遗余力,可怜的用户数相对于“时间表”,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让广电上下不无尴尬。 电视总局的困局2004年是广电总局确定的“数字发展年”和“产业发展年”,这一定义的关键之处在于广电总局试图把数字化和产业化统一起来,也正反映了当前困扰这一市场的一些根本命题:数字化与产业化是什么关系,谁是目的谁是手段,两者的统一从哪里着手,是借数字化实现产业化,还是借产业化推动数字化等等。这些问题的深奥难解正是目前中国数字电视市场呈现出的喧嚣、嘈杂、纷争和博弈的根源。对数字电视的启而不动业界有种种解释,传输标准问题曾一度成为焦点,但最常见的还是内容与用户数的“鸡”、“蛋”循环问题。按照这一解释,突

12、破只在于用户规模,解决了“第一桶金”的问题,产业自会找到盈利模式,进入到良性循环中。“整体平移”在这种认识下被发掘和提到很高的高度,然而即便是靠行政力量解决了用户数问题,数字电视前面就一马平川了吗?产业链条不稳定、商业模式不清晰、投资前景不明,广电体制需由公共服务转型为商业服务,数字电视在中国还有很多的软肋。也许更大的瓶颈不在用户,而在于产业的内部机制。我们需要回到对一个基本问题的界定:中国发展有线数字电视是把由模拟电视转数字电视的技术升级,和由免费电视转型付费电视的产业化这两件事合二为一的。而在逻辑上,二者本身没有天然的同步性。我们忽略了后一种转型可以独立于和制约前一种技术升级。广电是在以数

13、字化的名义进行一次重大的改革,真正的难度在于,广电作为一个在中国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公共服务,现在要转型为市场化的商业服务。这样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渐变要转为一次突变,是一个需要付出成本和巨大智慧的过程。进入2004年,数字电视产业发生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大事。3月,“青岛模式”被发现并提高到一个模板的高度,随后“佛山经验”强化了“整体平移”的示范意义。困扰广电的用户数问题突然柳暗花明,数字电视重又擂响战鼓。7月28日,“数字电视产业推广联盟”在沪成立;短短一个星期后的8月6日,“有线数字付费电视联合体”又在京宣布成立。8月,5家数字付费电视平台运营商获得了广电总局批准,广电总局表示“牌照肯定还要继续

14、发。”广电和电信总资产相当,都是2000多亿元,但收入却远远落后于电信。2003年,中国电信业的业务收入达到4610亿元人民币,广电为514亿元,后者仅相当于前者一个业务品种即短信的收入。坐拥3.4亿电视用户和1.3亿有线用户的广电被称为“捧着金碗找饭吃”。压力之下,发展“数字电视”被广电寄予厚望。随着2003年广电出台雄心勃勃的“过渡时间表”,“数字电视”被广电定位为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破坏性创新”产业。然而一度机顶盒推广遭遇“两万户瓶颈”搞得广电有些灰头土脸。系列报道之一产业瓶颈有线数字电视启而不动,瓶颈在用户数、规模还是内容?“整体平移”能成功吗?内容市场能否随数字化而升级?“两万户瓶颈

15、”的表象背后,数字电视需要趟过的是“数字”和“付费”两条大河。数字付费电视需要趟过“数字”和“付费”两条大河用户数尴尬2003年12月22日,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广电总局正式提出将2004年作为“数字电视年”和“产业发展年”。根据广电总局制定的发展规划,2004年我国数字电视用户市场要发展到1000万,2005年达到3000万。然而现实情况令广电总局显得有些尴尬。去年底全国数字电视机顶盒用户据统计仅为40多万户,而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则是16.8万户。机顶盒总销量为13.1万台。即使在经济发达、数字电视项目启动比较早的城市中,例如上海、北京、深圳等,也仍然面临着2万用户的发展瓶颈

16、。苏州2001年开始推广数字电视,2002年就卖出了20000台机顶盒,但是2003年只新增了1000台(户),因为有一些老用户退掉了机器。苏州的用户退订现象并非独有,其他发展数字电视较早的城市,都遭遇了同样的问题。在较早开通数字电视的北京,网络商歌华有线发布的2003年年报显示,数字电视业务在2003年步履蹒跚,用户不足1万,尚不足公司当初计划的50%。成都是最早一批在国内尝试有线数字电视付费运营的城市之一,目前的用户数量仅1万多。从全国性的统计来看,直到现在,最好的地方也才卖了两万多部机顶盒,很多地方还远远未到这个数量级。“两万户瓶颈”现象在全国不断被复制,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谁的用户还未到两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