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教苑中学必修III综合练习题 .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5290887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深圳教苑中学必修III综合练习题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深圳教苑中学必修III综合练习题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深圳教苑中学必修III综合练习题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深圳教苑中学必修III综合练习题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深圳教苑中学必修III综合练习题 .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深圳市教苑中学必修III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孔子提出的“仁”是指统治者要平等对待人民B孔子所说的“复礼”就是要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C孔子在社会进步面前反对改良政治D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所以他是无神论者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 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 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4下列言论是孟子思想体现的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制天命而用之”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屈” “人之初,性本善”A B C D5“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段言论反映的是A 道家的思想 B法家的思想 C 儒家的思想 D墨家的思想6战国时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A 庄子 B韩非子 C孙膑 D孟子7成语“萧规曹随”反映的汉初的主要的政治统治思想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 B法家的法治思想C墨家的“兼爱”思想 D道家的黄老之学8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目的是A 确立儒家的思想地位 B 以思想的统一巩固政治统一C 限制君主权力的膨胀 D打击其他学派力量宋代法事墓砖9右图中

3、场景反映的历史问题是A 民族融合的发展B 佛教取代儒学占据统治地位C 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D“三教合一”的潮流影响社会生活各领域 10两宋时期的“理学”大师包括程颢 王守仁 程颐 朱熹 A B C D11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商品经济的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A B C D 12右图中天文仪器的制作者是A 张衡 B 僧一行 C 郭守敬 D 祖冲之13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的著作是A缀术 B周髀算经 C九章算术

4、 D齐民要术14(P43)西夏文佛经这一文物最早印刷的时间可推溯到活字版西夏文佛经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15下列四幅古画精品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16“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以上诗句反映了两宋之际背井离乡的文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胡尘”之“胡”是指 A 西夏 B 辽 C 金 D蒙古17唐宋文人掀起的“古文运动”评述不正确的是A 古文运动实质上是对六朝文体、文风的一场改革运动B 古文运动反映了文人逃避社会现实的倾向C 古文运动以文章来宣扬儒家的传统思想D 古文运动大大增强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现实性18希腊智者学派的评述不

5、正确的是A 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B 否定神或命运对社会人生的作用C 其思想有利于人的个性的发展,培养人的高度自信心D主张培养公而忘私的高素质公民19“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哪一位哲学家的名言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20在宗教改革中,下列教义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有先定论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财富上帝恩赐论A B C D 21近代以来,世界文坛流派纷呈,下列作品中属于荒诞派的代表作品的是A西风颂 B等待多戈 C唐璜 D人间喜剧22右图中著作的作者是A 林则徐B 姚莹C 严复D 魏源23下列图片中书刊主要反映哪一时期的进步潮流?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辛

6、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24读右图,为了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最大理论贡献是A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提出了土地革命的路线D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25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吸取的养分包括讲究身心和谐、天人协调 强调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重视个性的发展 弘扬探究开拓的进取精神 A B C D二、非选择题:26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孔子 孟子 董仲舒 程颐 王守仁 李贽(1)根据以上图片中人物的思想主张,填充下列表格人物孔子孟子董仲舒程颐王守仁李贽时代春秋战国西汉北宋明朝明朝思想主张“仁”和“礼”,“克己复礼”,“为政以德”。仁

7、政学说,王道之治,民贵君轻,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是世界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以心学更新理学,自我修身以“致良知”人皆有私,个性自然发展,万物皆生于两,更不言一,亦不言理。(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什么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未被统治者重视而在汉代却取得独尊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弱肉强食,在纷争的局面中,统治者需要的是能迅速促使政权强大的方略,而儒家的思想以柔和为其特征,不适应统治者争霸和国家统一的需要,因而不被重视。西汉汉武帝时,随着国力的强盛,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式发展的需要,而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

8、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试分析程朱理学形成的社会存在因素。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学也面临着严重的信仰危机;而宋代“重文”的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氛围,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从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出发,发展了儒学思想,从而创立了程朱理学。(4)同处明朝时期的王守仁和李贽,为什么在思想上形成尖锐对立?同一时期的历史人物,由于阶级立场不同,人生经历的不同,决定其思想的差异性甚至对立性。明代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9、的习气。同时,社会风尚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在此背景下,不少士人试图跳出“四书五经”的窠臼。他们鄙视礼法,要求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着强烈的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愿望。著名思家李贽就是其中的重要人物。而王守仁则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力图以心学更新理学。27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蒙娜丽莎 西斯廷圣母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 回答:(1)蒙娜丽莎、西斯廷圣母、哈姆雷

10、特的作者分别是: 、 、 。(2)欣赏蒙娜丽莎、西斯廷圣母两副名画,说明作品是如何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的,作品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什么特点?(3) 哈姆雷特反映的思想内容是什么?作品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什么特点?(4)以上作品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试评价这一核心思想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启蒙剧作家博马舍在他费加罗的婚礼中为主人公、作为贵族仆人的费加罗安排了一段自白:“因为您是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

11、的?至于我,湮没在无声无息的广大人群中,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学问和本领,就足够统治整个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您居然想跟我来争夺果实”博马舍笔下这种锐利的气势,使得国王路易十六也大为震动。他在读过剧本后惊呼:“这个人嘲笑国家中所有一切应受尊敬的事物。这个剧本上演就会产生危险,它会导致拆毁巴士底狱!”材料二:启蒙思想家毕封在自然史一书中写道:“今天大地整个面貌都留下了人力的烙印大自然所以能全面发展,所以能够达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完善和辉煌,完全是靠了我们的双手”。材料三:“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不清楚

12、。是什么才能使这种变化成为合法的?人自信能够解答这个问题。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法国的历史背景,分析为什么路易十六认为这个剧本会“导致拆毁巴士底狱”?(2)结合材料二分析,毕封的思想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有何意义?(3)材料三反映了卢梭的什么政治主张?这些主张体现了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哪些基本原则?(4)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哲学思想?与他们的政治主张有何内在联系?29.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