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状况分析及诊断报告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5287082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PPT 页数:277 大小:5.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状况分析及诊断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77页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状况分析及诊断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77页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状况分析及诊断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77页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状况分析及诊断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77页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状况分析及诊断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状况分析及诊断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状况分析及诊断报告(2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北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状况分析及诊断报告 北大纵横 声明 本报告是在北大纵横项目组对淮北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及各下属业务单位的管理层及员工进行访谈 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提炼出的管理状况分析及诊断意见 本报告旨在对淮北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化 结构化的分析和判断 为项目组下一步的母子公司管理体系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 流程优化 岗位设计及辅导实施工作提供指引 本报告遵循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 为法人服务 的咨询工作原则 我们的诊断意见不针对任何部门和个人 一切判断非最终结论 工作计划 项目总体工作计划 项目组研讨会 中期报告 最终报告 目录 前言

2、5外部环境分析 对于淮北矿业 集团 战略规划的理解 管理状况分析及诊断 初步建议和思路 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导读 前言外部环境分析对于淮北矿业 集团 战略规划的理解管理状况分析及诊断初步建议和思路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成立四十八年以来 淮北矿业 集团 经历了辉煌的发展历程 原煤产量 2001万吨 原煤产量 1500万吨 原煤产量 2280万吨销售收入 突破百亿资产规模 186 6亿元设计原煤生产能力 1680万吨核定原煤生产能力 2370万吨入洗能力 1110万吨 原煤产量 1000万吨 原煤产量 500万吨 1958年 全国煤炭企业10强 由一对矿井年产1 8万吨发展为11对矿井年产千万吨 成为国

3、家重要能源生产基地 15对矿井 年产1500万吨 原煤入洗能力由320万吨上升到1080万吨 突破2000万年产大关 矿区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调整 深化改革 原煤产量3000万吨以上 形成煤 焦 化 电一体化产业链 成为全国一流的煤焦化电基地 在皖北地区建设全国一流的煤化盐化基地 但是 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 行业竞争的加剧 目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监管治理如何建立 集团内部如何管理 权责分配 公司战略 企业愿景 监管治理结构 组织结构 流程财务内控项目管理 人力资源 未来集团应该是什么样的公司 集团未来的业务选择应是什么 如何进行选择 集团总部的运营模式是什么 高级管理层的分工 管理

4、体系和组织结构如何设计 如何改善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改善和提升建投的人力资源管理 公司企业文化 如何建设有利于长期战略实现的企业文化 战略 战略支撑体系 为此 北大纵横项目组将和淮北矿业集团共同合作 从战略的视角审视问题的所在 保持成本优势发现和投资新的增长机会改变渠道结构 继续扩张威慑新的竞争者投资建立防止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的障碍 撤出发现新的成长机会加盟市场领先企业 提高质量和服务寻找合作伙伴发现并服务市场特殊需求 低 低 高 高 市场增长 市场份额 各项业务的吸引力 可行性 实施排序和策略定位现有资源的差距与获得的手段相对应的组织和运营管理模式的建立 1在哪里竞争 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5、 3以什么样的组织和营运模式进行竞争 2我们缺乏什么资源 如何获取 发展战略规划 示例 并以清晰的战略意图为指引 通过严谨的程序和方法 逐步提升淮北矿业的管理水平 为应对外部挑战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3个多月工作时间 淮北矿业战略梳理 母子公司 组织结构 流程设计 内部资料分析 调查问卷 淮北矿业管理现状 业务流程分析 母子公司管控体系设计 集团总部组织结构设计 2 3 6 7 8 项目启动 内部访谈 外部环境分析 战略梳理 0 1 4 5 关键管理流程优化 9 管理诊断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 集团总部岗位设计 10 在第一阶段的工作中 项目组对公司内外部环境及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详尽的了解 分

6、析和诊断 项目组研讨会 中期报告 最终报告 为更深入了解集团运营特点和管理状况 在项目进程中 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了大量的内外部资料 并进行了严谨的分析 北大纵横数据库北大纵横案例库中国资讯网ISI信息网中国期刊网国家统计局网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企业基本资料企业战略信息项目管理信息财务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信息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企业管理制度及流程 外部资料 内部资料 并对集团机关中高层 下属单位的中层以上领导和部分骨干员工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在项目第一阶段 项目组对淮北矿业 集团 进行了深入访谈 访谈涉及集团公司高层 绝大多数中层以及部分骨干员工其中 高层访谈11人次 中层及一般员工访谈12

7、1人次 总计132人次 工程建设公司 勘探工程公司 雷鸣科化公司 相王旅游集团 教育管理处 医疗集团公司 职防院 职教中心 干部学校 设计院 安徽经济技术开发公司 煤业公司 多经公司 物业公司 在深度访谈基础上 项目组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 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问卷调查概述 问卷调查的范围涵盖了集团公司机关全体正式在职员工及集团各下属单位管理层共发放问卷920份 回收840份 回收率为91 3 有效问卷790份 有效率为94 使用国际最先进的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 对问卷进行了频数分析 交叉分析等统计学分析 形成了 淮北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问卷分析报告 注 具体问卷分析结果参见

8、淮北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问卷分析报告 结合集团公司运作的自身特点 项目组按照战略 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 内部运营和支持职能三部分进行深入剖析 企业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管理 后勤支持 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 法人治理 母子公司管控 组织结构 公司战略 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 内部业务运营 支持功能 了解现行管理体制 既为了吸取淮北矿业集团以往的成功经验 同时也是为了了解集团应对未来严峻挑战的竞争力 投资 营销 采购物流 生产运营 供应物流 服务 内部访谈行业分析比较研究 项目方法论介绍 行业价值链界定 行业竞争性 行业吸引力界定 行业潜力 业务的具体分析 各潜在业务的详细市场与行业分析 将来业务发

9、展方向的启示 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 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煤炭行业内的竞争剧烈程度 行业宏观分析 各现有业务的详细行业与内部分析 现有业务分布 潜在市场机会分布 1 2 3 4 5 6 项目方法论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与最佳模式的对照 组织与运营模式改进方向的启示 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内部管理现状问卷调查 内部组织结构和业务管理能力差异 核心管理流程分析 导读 前言外部环境分析对于淮北矿业 集团 战略规划的理解管理状况分析及诊断初步建议和思路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国内经济目前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 快速的经济增长使得近年来对能源一直保持较旺盛的需求 能源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 能源增

10、长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1979 2005年 我国GDP年均增长9 6 能源消费年均增长4 9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 5左右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了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 相应能源消费需要增长多少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由于先天资源禀赋条件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1960年代末之前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几乎是单一煤型 随着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油田和气田的发现与开发 能源消费构成发生了较大改变目前我国煤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大致在70 上下波动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虽然对比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的能源结构还不是很合理 但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 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煤炭仍将

11、是中国的主要能源 世界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 在各国的重工业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阶段时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 都出现了从以煤为主向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转变 而中国的却没有实现这种转换 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近年一直在20 左右波动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原因分析 数据来源 2006年BP世界能源统计评论 世界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 而中国又是一个石油资源稀缺国家按桶计算的石油消费量 美国为人均28桶 日本和韩国为人均17桶 中国目前只有1 7桶 仅相当于美国的1 16 日本和韩国的1 10中国依赖世界资源转换能源消费结构非常困难2005年中国原油加成品油进口1 4亿吨 已经把世界当年新增石油贸易量的40

12、左右拿到了中国 许多人甚至把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归结到中国的需求 即便如此 还是难以扭转石油在中国能源总消费中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中国大量进口石油还可能导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冲突在目前的世界石油可贸易量中 超过2 3为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所占有 如果中国的石油进口超过了国际石油贸易的新增量 就会影响到发达国家已经占有的国际石油贸易份额 从而引发同发达国家的石油矛盾 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 我国拥有极佳的煤炭资源储量 2005年初世界煤炭储量 单位 百万吨 说明 世界煤炭储量主要由美国 俄罗斯联邦和中国三个煤炭资源大国所构成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球煤炭可采储量约为9090 64亿吨 中国以

13、1145亿吨的可采储量列美国和俄罗斯联邦之后 位居世界第三位 约占世界可采煤炭储量的12 6 根据全国第二次煤炭资源的普查资料 埋藏深度在1000米之上的煤炭总资源量约为2 6万亿吨 数据来源 BPAmoco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 June2005 自建国以来 国家非常重视煤炭工业的建设 中国煤炭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在建国以后的几十年间 中国政府倾全力支持煤炭产业的发展 全国煤炭总产量从1949年的3243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1 9亿吨 46年间增长了67倍 年均增长率达到8 99 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产煤国 1949 2005历年原煤产量 单位

14、万吨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煤炭企业的发展也历经了几个阶段 1953 1980年 建国以后 耗能高的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 这种产业结构造就了煤炭产业的支柱性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在1953年到1980年的27年时间里 国家对国有煤矿基建投资的总额由4 33亿元猛增到34 64亿元 年均增长8 以上煤炭产业获得了高速的增长 28年间平均年增生产能力1651万吨 增长35倍 全国煤炭总产量由1949年的0 32亿吨增长到1980年的6 20亿吨 31年间增长18倍 年均增长率为10 使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的第三大产煤国 1980

15、1997年 1998 2000年 2000 2006年 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煤炭企业改革脱困的政策措施 2001 2002年 煤炭行业整体扭亏为盈经过连续几年关产压井 总量调控 煤炭生产结构趋于合理 国有煤矿对市场的控制力明显增强我国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 国内煤炭需求稳中有升 国际市场上 世界能源结构调整拉动煤炭需求增长 巩固和扩大了出口 全国原煤生产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2000年原煤产量12 99亿吨 2005年达到了21 9亿吨 改革开放以后 国家对煤炭产业采取了 大中小煤矿并举 的鼓励性政策 1983年3月国务院颁发了 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 等文件 倡导 有水快流 国家修

16、路 群众办矿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 中国的乡镇煤矿即小煤矿大量产生 由1980年的约1万个增加到1997年的约8万个从1990年到1996年 煤炭产量年均递增4 11 1996年升至创记录的13 74亿吨 在彻底改变中国煤炭长 达30多年供不应求格局的同时 转而导致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针对小煤矿盲目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 国务院于1998年11月下发了 关于煤炭工业关井压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按照中央的部署 各地方政府立即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或组织措施 干预煤炭生产和煤炭市场 很快就见到了成效 1998年全国煤炭总产量为12 23亿吨 比上年减少1 07亿吨 1999年又急剧下降为10 44亿吨 降幅达到15 3 2000年就降到了十一年来最低点的9 99亿吨 从1996年底到2000年底的4年间煤炭年产量减少3 75亿吨1998年国务院决定将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下放到地方管理 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煤炭工业管理体制的落后 导致煤炭工业结构极不合理 煤炭工业结构 生产结构不合理煤矿数量多 生产规模小 产业结构不合理除煤炭采选业外 多种经营涉及农 林 牧 渔 建材等20多个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