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简明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和简答、简述答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284096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简明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和简答、简述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简明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和简答、简述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简明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和简答、简述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简明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和简答、简述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简明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和简答、简述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简明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和简答、简述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简明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和简答、简述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一.名词解释1、禅让时代:尧、舜、禹时期实行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作“禅让制”,这一时期史称“禅让时代”。2、分封制: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分封的诸侯在封国内握有军、政、财权,职位世代相袭,世卿世禄。他们与周王室保持臣属关系,承担出兵、戍守、纳贡和服役的义务。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当时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宋等。3、合纵与连横:关东各国为了抗拒强秦,组成军事联盟,称为“合纵”。秦为了破坏关东的“合纵”,以便于它向东方发展,就用军事压力和政治离间等手段,在关东争取盟国,称为“连横”。从事于“合纵”运动的主要人

2、物是苏秦,从事于“连横”运动的是魏人张仪。4、 国人暴动:“国人”是指居住国都内的人的统称,多是平民,身份较高,至公元前841年,国人发动暴动,反对周厉王。厉王逃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朝政由周公、召公等代理,史称称为“共和行政”。5、初税亩:春秋(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的一次赋税制度改革。内容是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意义: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度,加速了井田制的崩溃。简答题:1、简述商代的文字基本情况。46-47答:商代的文字主要指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的,称之为甲骨文。因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自19世纪发现以来,所见单字已达4500多个,已能辨认的

3、也有1200多个。甲骨卜辞是商朝的国家档案。反映了商朝后半期的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天文历法等情况。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文献资料,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2、 列举诸子百家中主要四家的名称、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儒家 :孔子、孟子:论语、孟子道家:老子:道德经墨家:墨子:墨子法家:韩非子:韩非子3简述齐国争霸的情况:问答题:1、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答:背景: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国。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争权夺利,国力薄弱。秦孝公在位时,决心彻底改革,于是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变法分两次进行。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制定二十级爵,即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根据人们的军功大

4、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位的人中选用。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县设立令以主县政,设丞以辅佐县令,设尉以掌军事。实行什伍制度,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经济方面:废井田,开阡陌,即在全国内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准许民间买卖土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社会方面:主要是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意义:这次变法促使秦国的国势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试述秦统一中国的原因。答:(1)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

5、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社会基础。(2)长期战乱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人民普遍厌战,渴望统一。(3)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作业二.名词解释1、七国之乱:汉初,郡国并行,后诸侯势大,威胁中央。前154年,汉景帝接受晁错的建议,着手削藩。吴王刘濞以“清君侧”为借口,串通楚、赵、菑川、济南、胶东、胶西六国诸侯,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三个月后被平定,为后来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2、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内容是叙述从黄帝到汉武帝间的史事,体裁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是君主的传

6、记,表按年代列举主要史事;书记载典章制度。世家、列传为人物传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3、汉书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所撰。全书分纪、表、志、列传等部分,始于刘邦起兵,终于王莽覆灭,记述了二百三十余年间的史事人物,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整、内容丰富的断代史。4、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

7、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5、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九十余万大军南下,企图消灭东晋。东晋派谢石、谢玄等率北府兵八万迎战。两军在肥水激战,前秦大败。苻坚逃回北方。此后形成了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简答题:1、 汉初修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答:内容:1高祖刘邦,采取陆贾的建议,实行宽舒的政策,让农民有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措施有: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让逃亡的人回家恢复田宅;释放卖身为奴的人为自由人;减轻田租,十五税一。2高祖以后几代皇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遵守萧何制定的章程,注意让农民有生产时间。3文帝、景帝时,重视农业。奖励努力种田的人,两次减

8、轻田租,提倡节俭,减轻刑罚。史称“文景之治”。意义:休养生息政策推行六、七十年,农民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中生活和生产。人口增殖了,社会经济发展了,国家也富强了。2、刘秀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刘秀建立东汉王朝,以中兴汉家相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调整政治、军事制度。退功臣,进文臣;二是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刘秀消弱三公的权力,加强尚书台的权力,是他重要的集权措施之一。三是加强监察制度。设御史台,司隶校尉、州刺史;四是,集军权于中央,消弱地方的军权,加强中央的军权。3、简述文景之治西汉刘邦的儿子文帝和孙子景帝统治时期,由于社会稳定,广大农民积极生产;也由于他们父子进一步改善政策,减轻

9、了人民的负担,使社会经济由恢复到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安定,物资丰厚,史称此时为“文景之治”。论述题:1、试述秦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形成a、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基础。b、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秦统一后,统一货币、文字等文化。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施行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c、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2、 试评唐太宗

10、作业三.名词解释1、 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通余杭(今杭州),由北到南分别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著名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对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的统一都起了巨大作用。2、 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年号。贞观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由恢复而迅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国力强盛,边境较安宁。史家称此时为“贞观之治”,被认为是中国封建时代少有的“太平盛世”3、 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

11、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4、安史之乱:755年,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及其部将史思明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唐,叛军的烧杀抢掠,激起各地军民的抵抗,叛乱持续8年。它使北方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唐朝中央政权的力量日益削弱,逐步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5、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领导完成的一部杰出的编年体通史专著。全书共294卷,记事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取材严谨,考证精审,史料丰富,可靠性很大,具有极高的价值。它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编年体史籍的写作。其特点是略于经济、文化

12、,有些观点较保守。简答题:1、简答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1)三省六部制。在中央机构方面,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就是内史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草拟政令、审核政令和执行政令;六部是吏部、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管理官吏考核任免、户籍财政、礼仪科举、军政、刑法、工程营造等事务。六部长官都叫尚书,归尚书省管辖。(2)州县制。地方的行政机构,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还加强对地方官的考核,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由中央任免。(3)改革府兵制。将军户编为民户,户籍改属州县管理,和一般民户一样按均田令分得土地,从事生产。从此,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起来,由原来的兵民分离制度成为兵农全一,寓兵于农

13、的制度。(4)创立了科举制。隋文帝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地方州、县学每年推选优秀生到朝廷进行考试,根据成绩录用。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科举即分科取士,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影响:防止豪强地主把持政治大权,为庶族地主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政权的政治基础。(5)编制开皇律。2、简述隋朝的科举制:答: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

14、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参照朱熹四书集注。论述题:试评唐太宗:试论述两税颁布的背景、内容和意义:背景:1、西汉处于处于长期战争之后,社会十分贫困。2、刘邦及其功臣们都参加过秦末农民战争,亲眼看到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统治的伟大力量,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内容:1高祖刘邦,采取陆贾的建议,实行宽舒的政策,让农民有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措施有: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让逃亡的人回家恢复田宅;释放卖身为奴的人为自由人;减轻田租,十五

15、税一。2高祖以后几代皇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遵守萧何制定的章程,注意让农民有生产时间。3文帝、景帝时,重视农业。奖励努力种田的人,两次减轻田租,提倡节俭,减轻刑罚。史称“文景之治”。影响:两税法的深远影响是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反映出过去由封建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土地私有的原则变为不干预或少干预的原则。从此以后,再没有一个由国家规定的土地兼并限额,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作业四.名词解释1、澶渊之盟:北宋与辽(契丹)订立的和约。1004年,辽军南下深入宋境,宋宰相寇准

16、力主抗战,劝真宗亲征,真宗勉强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取胜,1005年1月,宋辽订和约:宋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澶州又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2、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再经印度半岛到波斯湾,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途经30多个国家。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3、摊丁入亩:摊丁入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源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此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4、尼布楚条约:清政府和沙俄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学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