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府公共关系》重点辅导(一)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280210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政府公共关系》重点辅导(一)_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政府公共关系》重点辅导(一)_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年)《政府公共关系》重点辅导(一)_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年)《政府公共关系》重点辅导(一)_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年)《政府公共关系》重点辅导(一)_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政府公共关系》重点辅导(一)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政府公共关系》重点辅导(一)_(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府公共关系章节辅导(二)(第3章第5章)第三章 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一、学习目标:重点掌握政府公共关系各类主体的含义和特征;掌握政府公共关系各类人员的职责;掌握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要求和培训;掌握政府公共关系“公众”的涵义和基本特征;掌握政府公共关系公众分析的方法及意义;二、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第一节 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P57一、政府公共关系主体之一-国家行政机关(一)行政机关定义和特征P571、行政机关的定义:行政机关是指根据权力机关的决定和委托,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组织起来,依法对国家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执行机关。2、行政机关的特征:行政机关具有以下特征:(1)强调行政机关是国家

2、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这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代表执行人民的意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机关。(2)行政机关的工作特点就是直接地具体地对国家事务实施组织管理。(3)行政机关为对国家事务实施组织管理,其内容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权力和职责。上层是以法律或事实为根据的权威机构,即领导层;中层是起辅助与传递作用的机构;下层或基层是具体执行任务的机构。上级的任务比较偏重于原则和决策方面,下级的任务比较偏重于具体执行方面。行政机关一般呈现梯形金字塔式,上级人数较少,下级人数较多。(二)行政机关的分类P58国家行政机关的分类多,其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分类的方法也不同。1、按管辖范围

3、分:(1)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特指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全国的行政工作;(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即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所管辖区域的行政工作;(3)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县、市所管辖区域的行政工作:(4)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镇所管辖区域的行政工作:2、按工作性质和作用分(1)领导机关。指各级政府的首脑机关,如国务院、省(市)自治区、县(市)、乡(镇)的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机关是行政组织的决策指挥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计划、指挥和协调,使组织的任务得以园满完成,目标得以顺利实现。(2)职能机关。如我国国务院的各部、委,省政府的各厅、局,县政府的各委等。(3)辅助机关。指专门辅助领

4、导机关和行政首长工作的机关。如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办公厅、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中心等。(4)监察机关。指整个行政机关、行政人员、社会组织及公民遵守有关行政法规、决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机关。如监察部(厅、局)、审计署(局)等。(5)派出机关。这是指一级政府组织派出的代表机关,而不是以管辖为对象的一级组织。其主要任务是代表上一级政府,对其下一级政府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如省政府领导下的地区行政公署、区政府下设的街道办事处等,都是派出性质的行政机构。(三)行政机关作为公共关系主体的特殊性P581、主体的特殊性行政机关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特殊表现在:(1)行政机关拥有极大的权力,具有权威性;

5、(2)行政机关在整个社会中是独一无二的。2、任务的特殊性任何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任务都是为了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中提高知名度是首要的任务。而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中几乎不存提高知名度的任务。因为人民不可能不知道管辖他们的政府。所以说,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是提高美誉度的问题,树立政府的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以便为各项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二、政府公共关系主体之二-政府公共关系机构P59(一)政府中承担公共关系职能的机构1、从事政府公共关系的机构有:办公厅、办公室;调研机构;沟通机构;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举报中心;外事机构;2、政府公共关系机构的作用

6、:决策参谋、协调关系、收集情报、宣传教育、专业制作。三、政府公共关系主体之三-政府公共关系人员P63政府公共关系人员是指:在政府公共关系部门或机构中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各类人员,包括领导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事务人员。1、 领导人员是指政府公共关系部门或机构的决策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公共关系部门或机构的核心,承担着政府机构公共关系工作的最重要的职责。2、 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设计者、策划者和指导者,是公共关系机构的骨干力量,由于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在政府公共关系机构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3、 事务人员是指公共关系工作的具体承担者。他们的任务实际上是领导人员和专

7、业技术人员任务的延伸和具体化。也就是说,他们在领导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组织和指导下,承担并从事某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而且最终把领导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实际效果。因此,他们位于同公众接触的前沿阵地,是政府公共关系机构的基础力量。第二节 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素质要求和培养P64一、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三方面:道德修养、职业素质、能力结构:P64-661、道德修养上要求公共关系人员做到坚持宗旨,尊重公众;实事求是,正确传播;平等待人、热情诚恳;客观公正,正直无私。2、职业素质上要求公关人员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丰富的知识素养;生动完善的个性;精巧熟练的技能。3、在能力结构上要求

8、公关人员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二、加强政府公共关系人员培训的紧迫性P661、政府官员的公关意识仍较淡薄。现在许多政府官员即没有认识到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性,更谈不上交其提升为一种价值观和管理哲学,渗透到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中。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缺乏自觉利用传媒手段进行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的意识。(2)缺乏为公众服务的意识。(3)缺乏协调意识。2、政府公关人员的素质水平比较低。从知识结构看,我国现有的政府公关人员(无论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真正具有政府公关方面科学知识的为数不多,绝大多数人都是以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及某些管理

9、科学知识为政府公共关系的知识框架。3、年龄结构和人员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上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年龄结构偏高、偏老,使得我国政府的公共关系手段、形式、方法等等趋向老成保守型。从人员结构上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机构的人员也有些不合理。如男的多,女的少;老的多,年轻的少;不懂专业知识的多,懂业务知识的少;性格内向的多,外向的少等等。由于我国赋有现代公共关系精神的政府公共关系起步晚,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水平是比较低的。政府公共关系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因此加强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提高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在建设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事业中就显得尤不迫切。三、培养目标和渠道

10、P68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出通才式公共关系领导人才和专才式的具体公共关系人才。其途径可以通过高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实践锻炼等来实现。第三节 政府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一、政府公共关系公众的含义P69政府公众作为政府公共关系的客体,是指与政府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二、政府公共关系公众的特征:P71(1)公众的相关性 (2)公众的群体性(3)公众的复杂性 (4)公众利益的多维性(5)公众的变动性等特点 三、政府公共关系的公众分类P73为了有效的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有必要展开对公众的分类分析:科学的公众分类为公关的调查研究和组织形象评估确定范围;科学的公众分类为制定公关政

11、策、设计公关方案明确方向;科学的公众分类为公关活动的组织和运行打下基础;科学的公众分类为科学评审公共关系工作的效果提供依据。1、按人口学结构分类P74按人口学结构分类是政府公共关系中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它主要是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经济状况、教育程度、政治或宗教信仰、种族等方面来分类。2、根据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外对象分类P74(1)内部公众所谓内部公众是指政府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员和各个单位。诸如政府公务员,为政府机构服务的职工,政府所属的各职能部门。(2)外部公众所谓外部公众是指在政府机构外部与政府机构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社会群体。这类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虽然并不像内部公众那样直接和密切,

12、但对于政府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利益关系和影响力。而且他们从数量上要比内部公众多得多,关系要比内部公众复杂。3、按公众对政府的重要程度分类P74(1)首要公众首要公众是指与政府联系最频繁,关系最密切,对政府机构的生存、发展、信誉和成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的公众。(2)次要公众次要公众是指与政府有联系和利益相关又不是最密切,对政府有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的公众。4、按公众对政府的态度分类P74(1)顺意公众顺意公众是指对政府的政策和行为持赞同态度并积极支持的公众。(2)逆意公众逆意公众是指对政府的政策和行为持反对态度并有可能付诸行动的公众。(3)独立公众独立公众是指对政府的政策和行为持中立态度或态度不明确的

13、公众。5、按公众对组织态度分类P75(1)组织公众组织公众是指具有稳定组织机构的政府公共关系公众。(2)非组织公众非组织公众是指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的政府公共关系公众。6、按政府对公众的态度分类P75(1)政府欢迎的公众政府欢迎的公众是指完全迎合政府的需要,对政府表示兴趣和交往意向的公众。(2)政府追求的公众政府追求的公众是指符合政府的利益和需要,但对政府不感兴趣、缺乏交往意愿的公众。(3)政府不欢迎的公众政府不欢迎的公众是指违背政府的利益和需要,对政府构成潜在或现实威胁的公众。7、按公众的发展过程分类P76(1)非公众非公众是指尚未与政府机构发生关系的公众,他们既不受政府机构的影响,又不对政府

14、机构的运行产生影响,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又很可能与政府机构发生联系而成为政府的公众。(2)潜在公众潜在公众是指由于政府的行为,事实上已与政府面临共同问题和利益关系,而本身并未意识到的公众。(3)知晓公众知晓公众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即他们已意识到了同政府机构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利益关系,就成了知晓公众。(4)行动公众行动公众是由知晓公众发展而来的。当知晓公众开始关注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并采取了行动,产生了对政府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或作用,就变成了行动公众。8、根据公众之间的决定性区别,可将公众划分为消极公众和积极公众P76阅读资料:P19-20案例3-1 (水门事件)与大亚湾核电站风波第四章 政府

15、公共关系的传播一、学习目标:重点掌握文字大众传媒、电子大众传媒、国际互联网等主要的传播媒介知识;掌握政府公共关系沟通的基本原则。二、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第一节 政府公共关系传播及其基本模式P81一、 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含义及特征P811、 传播的概念P81传播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信息传递、收受、交流、分享与沟通的过程。现代“传播”一词的含义至少包括:(1)信息传递。即某一信息源将信息传递给某一目的地的活动。双向交流。即在传播中的双方都是信息传递的参与者、他们之间相互影响,构成信息上的相互交流关系。(3)信息共享。即在传播中,双方通过分享信息,使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一致的了解、认识、理解或意向,达到了相互间的沟通。2、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特征P81(1)政府公共关系传播注重双方的利益关系。在传播的策划以及传播的全过程,都十分注重和强调遵循利益一致的原则。公共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以满足和维护双方的利益为目的的。(2)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过程自始至终强调情感的交流。(3)政府公共关系传播是侧重于信息沟通的非宣传性传播。P82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