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大免疫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复习题文档推荐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5279625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大免疫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复习题文档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夜大免疫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复习题文档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夜大免疫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复习题文档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夜大免疫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复习题文档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夜大免疫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复习题文档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夜大免疫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复习题文档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大免疫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复习题文档推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A 型题 1 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受体是 A C3b 受体 B 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 C Toll 样受体 D IgG Fc受体 E 甘露糖受体 2 兼备抗原加工提呈和吞噬杀菌作用的固有免疫细胞是 A 肥大细胞 B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C 滤泡树突状细胞 D 巨噬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3 对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 IL 2 B IL 3 C IL 4 D IFN E IL 8 4 对巨噬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 DC CK1 CCL18 B MIP 1 CCL3 4 C IL 8 CXCL8 D IP 10 CXCL10 E BLC 1

2、CXCL13 5 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 MIP 1 CCL3 4 B MCP 1 CCL2 C IL 8 CXCL8 D SLC CCL21 E G CSF 6 巨噬细胞表面可直接识别病原菌表面岩藻糖残基的分子是 A 清道夫受体 B Toll 样受体 C CD14 分子 D 甘露糖受体 E 调理性受体 7 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器官后可分化为 A 中性粒细胞 B 巨噬细胞 C 隐蔽细胞 D 朗格汉斯细胞 E 间质树突状细胞 8 血液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 A 单核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T 淋巴细胞 9 吞噬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 A CD1

3、B CD14 C CD56 D CD16 E CD11c 10 可诱导初始T 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 A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B 髓样树突状细胞 C 巨噬细胞 D 上皮细胞 E 内皮细胞 11 未成熟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膜分子表达特征是 A 高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和MHC 类分子 B 低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和MHC 类分子 C 高表达模式识别受体 低表达MHC 类分子 D 低表达模式识别受体 高表达MHC 类分子 E 只表达模式识别受体 不表达MHC 类分子 12 成熟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膜分子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是 A 高表达 IgG Fc受体 可介导ADCC效应 B 高表达模式识别受体 可提高抗原加工和提

4、呈能力 C 高表达 MHC 类分子 可增强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 D 高表达 MHC 类分子 可增强抗原提呈和激发免疫应答的能力 E 低表达 MHC 类分子 可增强抗原加工处理能力 13 NK 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A TCR mIgM CD56 CD16 B TCR mIgM CD56 CD8 C TCR mIgM CD4 CD25 D TCR mIgM CD4 CD28 E TCR mIgM CD5 14 能够发挥ADCC效应的淋巴细胞是 A CD4 效应 Th1 细胞 B CD8 效应 CTL C T 细胞 D NKT 细胞 E NK 细胞 15 NK 细胞释放的能使靶细胞溶解破坏的

5、生物活性介质是 A 溶菌酶 B FasL C TNF D 穿孔素 E IFN 16 NKT细胞表面TCR识别结合的配体是 A MHC 类分子 B CD1 分子提呈的磷脂 糖脂类抗原 C 抗原肽 MHC 类分子复合物 D 抗原肽 MHCII 类分子复合物 E 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残基 17 T 细胞主要分布于 A 脾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内 B 淋巴结深皮质区 C 黏膜和皮下组织 D 外周血 E 淋巴液 18 T 细胞不能识别的抗原是 A 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 B 感染细胞表面CD1 分子提呈的糖脂类抗原 C 某些病毒感染细胞表达的异常分子 D 肿瘤细胞表面MHC 类链相关的A B 分子 E

6、 APC表面 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19 B1 细胞主要分布于 A 血液中 B 淋巴液中 C 淋巴结深皮质区 D 胸 腹膜腔和肠道固有层淋巴组织中 E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滤泡内 20 B1 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A TCR mIgM CD5 B TCR mIgM mIgD CD5 C TCR CD56 CD16 D TCR CD56 CD16 E TCR CD34 CD117 21 B1 细胞通常不能识别 A 细菌脂多糖 B 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C 葡聚糖 D 蛋白质抗原 E 变性自身抗原 22 B1 细胞接受多糖抗原刺激后产生相应抗体的时间约为 A 96 小时 B 72 小时 C 48

7、 小时 D 24 小时 E 一周 23 B1 细胞接受多糖抗原刺激后可产生 A 以 IgM 为主的高亲和性抗体 B 以 IgG为主的高亲和性抗体 C 以 IgM 为主的低亲和性抗体 D 以 IgG为主的低亲和性抗体 E IgM 和 IgG两种不同类型的抗体 24 在抗寄生虫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单核细胞 E 肥大细胞 B 型题 A 48 小时 B 12 24 小时 C 2 3 天 D 1 2 周 E 数月 1 巨噬细胞在组织中可存活E 2 中性粒细胞存活期约为C 3 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时间约为B 4 B1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的时间约为A 5 B2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的时间约为D A T细胞通过表面TCR B T细胞通过表面TCR C 巨噬细胞通过表面PRR D NK细胞通过表面KIR KLR E B1细胞通过表面BCR 6 可识别表达于正常组织细胞表面的经典 非经典 HLA I类分子 B 7 可识别抗原提呈细胞表面MHC 分子提呈的抗原肽A 8 可识别某些病原体表面共有的病原相关模式分子C 9 可识别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MHC I 类链相关A B 分子D 10 可识别某些细菌表面共有多糖类抗原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