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名言文档推荐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5279382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熙的名言文档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康熙的名言文档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康熙的名言文档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康熙的名言文档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康熙的名言文档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熙的名言文档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熙的名言文档推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康熙的名言 人生于世 无论老少 虽一时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 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 多不自任为过 朕则不然 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 必 自任其过 而曰此朕之误也 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 大凡能自 任过者 大人居多也 凡人于无事之时 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 则自然事不生 若有事之时 却如无事 以定 其虑 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 立定脚跟 战胜私欲 志之所趋 无远弗届 志之所向 无坚不入 遇有疑难事 但据理直行 得失俱可无愧 读书以明理为要 人心虚则所学进 盈则所学退 为人甚不可被虚意承顺赞美之言所欺 诸凡学问皆以此存心可也 人以改过为贵 能改过者 无论所犯事大小 皆不当罪

2、也 大凡能自任过者 大人居多也 凡爱人爱物 皆爱也 凡有利于人者则为之 凡不利于人者则去之 事无大小 心自无穷 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 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 凡天下事不可轻忽 虽至微至易者 皆当以慎重处之 人君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 以天下之心思为心思 何患闻天下不广 吾人凡事惟当以诚 而无务虚名 喜庆之辰 易心平气和 语言吉祥 人之有生必有死 如朱子之言 天地循环之理 如昼如夜 孔子云居易以矣 皆圣洁之大 道 何足惧乎朕之生也 并无灵异 几其长也 亦无非常 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 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天下事千变万化 其端无穷 故世之苦读书者 往往遇事有执泥处 而经历事故多者 又 每逢是圆融而无定见 此

3、皆一偏之见 朕则谓当读书时 须要体认世务 而应事时 又当据书 理而审其事宜 如此方免二者之弊 凡人与无事之时 常如有事 而防范于未然 则自然事不生 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 以定 其虑 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 古人云 心欲小而胆欲大 遇事当如此处之 一事不谨 即贻四海之忧 一念不懂 即贻百年之患 国家用人 当以德为本 才艺为末 为学之功 不在日用之外 检身则谨言慎行 居家则事亲敬长 穷理则读书讲义 用一日 之力 便有一日之效 朱子云 读书之法 当循序而有常 致一而不懈 从容乎句读 文义之间 而体验乎操 存 践履之实 然后心静理明 渐见意味 不然则虽广求博取 日诵五车 亦奚益于学哉此言 乃读书之至要也 人

4、之读书 本欲存诸心 体诸身 而求实得于己也 如不然 将书泛然读之 何用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 荀子 云 身劳而心安者为之 利少而义多者为之 此二语简而要 人之一世能依此二 语行之 过差何由而生 人于好恶之心 难得其正 我所喜之人 惟见其善 而不见其恶 若所恶之人 惟见其 恶 而不见其善 是故 大学 有云 好而知其恶 恶而知其美者 天下鲜矣 诚至言也 人生凡事故有定数 然而其中以人力夺天工者有之 夫一言可以得人心 而一言可以失人心也 凡人持身处世 惟当以恕存心 见人有得意事 便可生欢喜心 见人有失意事 便当生怜 悯心 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 则心不外驰 于身有益 凡人尽孝道 欲得父母之欢心者 不在

5、衣食之奉养也 惟持善心 行台道理 以慰父母而 得其欢心 斯可谓真孝者也 易 云 日新之谓盛德 学者一日必进一步 方不虚度时日 人苟能有决尼不移之志 勇猛精迸而又贞常永固毫不退转 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 读书以明理为要 理明则中心有主 而是非邪正自判也 尔等凡居家 在外 惟宜洁净 人平日洁净 则清气著身 若近污秽 则为浊气所染 而 清明之气渐为所蒙敝也 凡看书不为书所愚 始善 为人上者 用人虽宜信 然也不可急信 在下者 常视上意所向 而巧以投之 一有偏 好 则下必投其所好以诱之 朕于诸艺无所不能 尔等曾见我偏好一艺乎是故凡艺皆不能溺 我 己不知 焉能断人是非 凡事暂时易 久则难 人之一生 虽云命定

6、 然而命由心造 福自己求 若夫为官者俭 则可以养廉 居官居乡 只缘不俭 宅舍欲美 妻妾欲奉 仆隶欲多 交 游欲广 不贪何从给之与 至于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 若俭约不贪 则可以养福 亦可以致寿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一妇不蚕或受之寒 是勤可以免饥寒也 训曰 民生本务在勤 勤则不匮 朕为帝王 何等物不可用然而朕之衣食毫无过费 3 所以然者 特为天地所生有限之才 而惜之也 训曰 世之财物 天地所生 以养人者有限 人若节用 自可有余 奢用则顷刻尽耳 何 处得增益耶 故世之苦读书者 往往遇事有执泥处 而经历事故多者 又每逐事图融而无定见 此皆一 偏之见 庭训格言 道理之载于典籍者 一定而有限 而天下事千变万

7、化 其端无穷 凡圣贤经书 一言一事 俱有至理 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 此可以为我法 此可以为我 戒 久久贯通 则事至物来 随感即应 而不待思索矣 遇有疑难事 但据理直行 得失俱可无愧 训曰 读书以明理为要 理既明则中心有主 而是非邪正自判矣 故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 无甚差忒者 亦看书之益也 诚以天下事繁 日有万机 为君者一身处九重之内 所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 知古人事 庶可以寡过 训曰 吾自幼好看书 今虽年高 万机之暇 犹手不释卷 虽然 书不贵多而贵精 学必由博而守约 过能精而约之 以贯其多 与博合其大 而极 于无余 会其全而备于有用 圣贤之道 岂外是哉 学者诚即事而求之 则可以通三才 而兼备于万事万

8、物之理矣 书之在天下 五经 而下 若传若史 诸子百家 上而天 下而地 中而人与物 固无 一事之不具 亦无一理之不该 世之读书者 生乎百世之后 而欲知百世之前 处于一室之间 而欲悉天下之理 非书曷 以致之 由一理之微 可以包六合之大 由一日之近 可以尽千古之远 古人云 心欲小而胆欲大 遇事当如此处之 若有事之时 却如无事 以定其虑 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 凡人于无事之时 常如有事 而防范其未然 则自然事不生 我等平日凡事能敬畏于长上 则不得罪于朋侪 则不召过 且于养身亦大有益 盖敬以存心 则心体湛然居中 即如主人在家 自能整饬家务 此古所谓敬以直内也 慎重者 敬也 当无事时 敬以自持 而有事时 即敬

9、以应事 务必谨终如始慎 修思荣 习而安焉 自无废事 凡天下事 不可轻忽 虽至微至易者 皆当以慎重处之 训曰 圣贤之书所载 皆天地 古今 万事 万物之理 能因书以知理 则理有实用 为学之功有三等焉 汲汲然者 上也 悠悠然者 次也 懵懵然者 又其次也 所以古人在孩童蒙昧无知时就开始进行教育 八岁时就入小学 十五岁时入大学 目的是 为了端正他禀性 习气中已有偏差的地方 防止他被物质欲望所诱惑 开启他的聪明才智 保 持他的忠诚 有信 使他能时时处处不丧失这些品德 即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 他追求真理的 思想 也是永远不息 有如不知自己的年纪已进4 入老年 所以 凡是有志于圣人学问的人 他们选择认为是好的就坚持不懈 约束自己使言行都符合礼教 恭顺有序 勤恳不懈 中间没 有一丝一毫轻视和疏忽 才能每天都不断地进步 故朕所行事 一出于真诚 无纤毫虚饰 即理事务 对诸大臣 总以实心相待 不务虚名 朕自幼登极 凡礼坛庙 礼神佛 必以诚敬存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