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合计5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35277874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合计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关于“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合计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关于“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合计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关于“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合计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关于“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合计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合计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合计5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合计5篇(篇一)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沂源县全面实行河长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字*41号)要求、*镇全面实行河长制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我单位积极开展工作,对我镇河长制推进落实情况开展专项调研。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目标为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做好*镇境内水域周边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规划,推动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监管,遏制水域及其周边的乱搭建、乱倒垃圾等问题,全面加强河湖保护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管理保护目标。二、组织领导为加强落实“河长制”工作,由队长带头,安排专人负责具体工作,

2、明确目标、重点,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河长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三、工作任务(一)健全机制,完善规划。与*镇人民政府及河长制办公室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及时跟踪工作进展。境内水域周边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规划要与上位规划相协调,要统筹考虑水域条件、环境承载能力、安全、防洪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建立完善的规划约束机制,建立规划实施评价和监督考核制度。(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平台,全面深入宣传实施河长制的重大意义,狠抓责任落实,细化工作进度安排,倡导文明的生活习惯,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并参与支持河道整治工作,增强全体居民保护水环境的意识,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河道

3、环境整治、共同建设生态文明乡镇的良好氛围。(三)加大力度,规范管理。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坚决配合镇政府及河长制办公室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增强实效,在“查、处、究”上狠下功夫,从而巩固河道综合整治成果,减少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坚持治理和规范并举,对经过摸底,排查出来开展专项治理的项目,要按照整治计划,加大整治力度,确保完成任务。对已经规范的项目及区域,要巩固扩大工作成果,实行长效规范管理。(篇二)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根据*年监督工作

4、计划安排,*年9月27日,农环工委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对我区河长制实施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先后深入北港治理工程、工业污水处理厂、徐家水库等地察看,并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东乡区位于抚州市北部,地处赣东丘陵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面积1270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是全省两个没有大河过境的县(区)之一。全区水系分别为抚河、信江、鄱阳湖三大水系,共建有大小蓄水工程1499座,总蓄水量为3.23亿立方米,其中小(二)型及以上水库282座、山塘水库1217座。(一)高度重视,高效落实。一是由区委书记担任区级总河长、区长担任区级副总河长,区委、区人大、区政

5、府、区政协领导担任区河长,河流所经地和水库属地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乡河长,村委会领导担任村河长、库长,并于*年7月在政府网对区、乡、村三级河长名单进行了公示,同时明确了26个区直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为主要责任人,1名副科级干部为联络人。成立了东乡区河长制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水利局局长兼任,并设置了河长办专职副主任。二是制定并印发东乡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修订)*年东乡区河长制工作要点及考核方案东乡区河长制区级会议制度等五项制度东乡区消灭劣V类水工作方案东乡区*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河长制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高标准建设、高规格推进。根据东乡区河长制升级版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东乡北港

6、河城区段为今年河长制工作升级版,项目总投资7.01亿元,以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为重要抓手,以“*道、治污水、建项目、兴产业”为重要内容,按照“标本兼治、长短结合”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推进,坚持防洪、治污、景观三位一体定位,通过控制污染源头、隔离缓冲、岸线环境整治、植被恢复、生态系统保护等技术措施,对北港河河道实施综合治理,将其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工程。目前,北港河河道治理PPP项目现已完成勘察设计与社会资本方招投标,物流大道南侧段河道污水管线工程正在进行沟槽开挖,河道污水管线工程、截污工程及郊野公园将在12月底完工。同时,配套实施了污水处理厂建设,以BOT模式投资

7、约7200万元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项目、投资约1.4亿元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有序推进,14个乡镇(场)启动建设总设计规模为1.29万吨/日的乡镇污水处理厂,17座中的16座现已开工建设,全区城乡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都将得到有效处理,大大改善我区水环境现状。(三)高压打击、高位推动。一是统一划定畜禽养殖“三区”,对禁养区外养殖场的治污设施进行整改,在环保、畜牧、整治执法办公室验收达到标准排放或零排放后,由财政按照投入资金的30%给予奖励,对未完成整改的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加大对违章搭建畜禽养殖的查处力度,从总量上、源头上减少畜禽养殖场的污水排放。目前,区财政局已拨付猪场关停奖励金181

8、0万元,46家禁养猪场已关停45家;中央环保督查组反馈的40家养猪场已全部完成整改;对未配套建设治污设施的养猪场下达整改通知书600份,处理养殖污染群众举报信访事件48件,立案查处养殖污染违法案件19起,执行养殖污染违法行政处罚50余万元,移送公安行政拘留1人。二是关停污染企业,全面排查200余家企业的污染设施,通过断电、拆除生产设备等方式,基本完成流域内万红塑料粒子加工厂、岗上积再生纸厂等22家致污企业的取缔关停;红星药业、闽泰陶瓷等15家需整改企业已完成生产设备、污水处理设施及环评手续整改。三是采取PPP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布设深埋桶收集平台208座,配套塑料垃圾桶

9、约2.8万只、三轮电动保洁车646辆、清洁车10辆、扫地车6辆、洒水车8辆、压缩车2辆、保洁人员676人,对全区市政道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村通道路、乡镇街道、进村村口、村庄公共领域、沟渠、水面的垃圾提供全覆盖式的清扫、保洁、转运服务,最大化减少了城乡生活垃圾对河道水库造成的污染。四是在摸清所有水库承包年限、水质等级、水库周边工业企业及养殖场设置等情况的基础上,开展水库水质监测基础工作,建立全区水库水质数据库和整治台账,实行“一库一档”管理,并挂牌督办,责任到人。目前,累计投入2500万余元,274座小(二)型及以上水库实行人放天养,退养率达97%。二、存在的问题相较于去年,我区河长制

10、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落实,整体水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但与上级水污染治理目标仍有差距。(一)流域截污不彻底。由于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北港河道新增的生活污水管网和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建工作尚未完成,沿岸的生产生活污水大部分没有截污,污水直排入北港河。据统计,全区每日产生4.5万吨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为3万吨,北港河城区每天约有1.5万吨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严重污染河流水质。(二)存在不同程度面源污染。一是园区共有52家重点涉污企业,绝大部分没有达到污染达标排放要求,如一些涉及化工、制药、橡胶、木薯等企业,其排放的废水种类繁杂且含有多种难以降解物质,加之企业污染设施安装启

11、用投入不足以及部分企业偷排、超排等原因,造成我区水环境质量堪忧。二是流域基本无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水、农田尾水未经任何拦截处理直接排入河内以及部分库坝内水产养殖带来的水体污染增加了河流内磷、氮负荷。三是流域污泥清淤不彻底。调研时发现北港河及北港河道内杂草丛生,淤泥堵塞严重,汛期难以有效地泄洪。三、几点建议(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和职能部门要利用舆论媒体,加大河(库)长制工作宣传,尽快形成全民参与、部门联治、社会共治的河库水资源保护治理的社会氛围和工作机制。(二)明确职责,迅速行动。河长作为河库保护管理和治理的责任主体和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做到情况明、责任清、心中有数

12、,更要做到措施实、督查严、手中有术。落实乡镇组织体系及实施方案,并明确河流水库巡查员、保洁员、专管员,制作并设立责任公示牌,深入开展河湖保护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围绕工作职责,拿出工作方案,做到履职到位,以点带面,以面保点,全面推进。(三)继续加快工程建设。加快北港河道综合治理、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工程进度;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四)加强能力建设。在进一步充实区河长办工作力量的同时,乡级河长办专职人员、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要做到三到位;加快开发全县河长制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丰富管理手段,优化工作流程;开展河湖

13、水质水量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加强河湖跨县乡断面水质监测,建立水质恶化倒查、污染来源追溯机制;定期对北港进行清淤工作,提高河道水环境质量和自净能力;加快推进全区河湖岸线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基础数据、涉河工程、水域岸线管理、水质监测等信息化、数字化;探索建立河湖保护管理联合执法机制。(五)突出专项整治。继续深入开展污染源排查,建立河湖范围内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养殖点污染、生活用水污染台帐,绘制水系和污染源分布图,做到有的放矢,实行挂图作战、定点清除,坚持标本兼治、深入开展“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由环保部门牵头,各相关乡镇为责任主体,开展水污染综

14、合整治行动,特别是加强工矿企业及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推进农业化学肥料、农药零增长治理和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整治。由水利部门牵头,开展侵占河湖水域及岸线专项整治、开展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开展非法设置入河湖排污口专项整治。由农业、水产部门牵头,开展水库养殖、渔业资源保护专项整治。(篇三)为推动*区“河长制”的全面实施,保障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年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本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落实“河长制”情况的报告。区人大常委会农工委按照工作方案要求,精心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调研概况一是统筹组织实施。区人大常委会

15、副主任黄爱玉带领我委工作人员到区农业农村水利局与各镇(街道)实地调研,对搞好调研活动提出要求。二是突岀问题导向。紧紧围绕“*行动”,根据区人大代表的建议及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交流、调阅资料、现场查看等方式,深入了解情况,解剖问题症结,提高调研的实效性。二、主要成效今年以来,我区“河长制”工作稳步推进。在年初的*年河长制工作考核中,获得全市12县市区第二名,我区秦峰镇镇长、镇级河长岳贤猛同志获评“*-*年度江西省优秀河长”(此奖项由省政府授予,每三年评比一次,全省共60名,我市5名河长)。(一)组织体系全面建立。明确区委书记担任总河长、区长担任副总河长和同级河长,全面建立了

16、区、镇(街道)、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及时制定印发*区*年河长制工作要点和考核方案,对全区河长制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我区河长制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的部署。(二)制度体系基本完善。区、镇(街道)分别出台了河长会议、信息报送、督察督办、河长巡查等制度办法。同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有关规定要求和程序,完成了我区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任务,并组织专家组完成了对该信息系统的验收审核工作。目前,该系统正在全区范围逐步推开使用。(三)基础工作全面夯实。一是深入开展了各项整治行动。对全区*年*行动问题清单中提出的14个问题全面解决并整改到位。二是切实加强区、镇(街道)、村三级巡河力度。严格巡河制度,促进各级河长履职履责,开展经常性地巡河督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问题与安全隐患。三是严格开展河长制工作督查督导。对基层河长、巡河员巡河履职工作以及河长制各镇(街道)、各涉河村居河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